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中的演员与角色|王翀

(2023-10-13 20:46:20)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京剧中的演员与角色|王翀

        看传统京剧看什么?就是看演员的演技。因此,剧情往往很简略。
        《贵妃醉酒》不过是杨玉环等侯唐明皇,久等不至,说去梅妃处了。她心中烦闷,借酒消愁。剧中反复表现其醉态,可以说基本没什么情节。
        再如《空城计》,是人人皆知的故事。若看情节,演的真是简而又简。司马懿和诸葛亮,一个在城上,一个在城下,你来我往,问答几句,司马退兵四十,诸葛守住空城,戏就演完了。谁会为了看这样的故事花钱买票?
        但这两出戏久演不衰,主要在于能表现演员的功力。
        天津电台搞了个节目叫“四太须生唱空城”,把谭、马、杨、奚的空城计唱段集中到一盘磁带里,各有千秋,让人比较、欣赏。
        这盘磁带的编法,大得欣赏京剧的精髓。人们看的、听的是“角儿”。有的喜欢其中一位,有的喜欢二三位或全部喜欢,但与这出戏关系并不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西洋歌剧和芭蕾舞近似。帕瓦罗蒂中年以后,一百多公斤的大胖子,仍在唱《茶花女》中的青年,人们欣赏他的美妙的歌喉和动情的表演,与听他的《我的太阳》时一样的心态,与剧情关系不大。
        京剧中的演员(即角儿)与角色是分离开的。像电影演员那种近(进)入角色的表演,在京剧中不能用。角是角,角色是角色,两个分得清清楚楚。角是在那里演“角色”,决不能感觉在台上我就是角色。他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把角色演给观众看。有时代表角色自吹自擂,有时也责骂角色的无耻、下贱(比如他会冲着观众说“我是个什么东西”)。角色的喜怒哀乐,角用固定的程式去表演。旦角哭啼,就是喂——呀——,花脸大笑,就是嚯——哈哈哈——。假若剧中角色悲痛欲绝,演员也像电影中那样泪流满面,那还是戏吗?
        或许有人会说,那不是太假了吗?这正是京剧最明显的特点。戏台上,演员就是在做假——做戏。
        你不见,那胡子(戏剧界叫髯口)是用铁条挂在耳朵上的?假若像现在舞台上的所谓“新编历史剧”,把胡子粘在嘴上,就失去了京剧艺术的真谛。
        再看武打,一员武将站在那里,枪一挥,一个个敌兵就翻着筋斗下去——败了,死了。其实他的枪连碰也没碰对方一下。
        一条白带子往脖子里一放就是五花大绑,空杯一端就是大摆宴席。
        有时剧中人在抒发内心活动,其他人则一动不动木然而立,这时就像时间暂停了。一切一切,都是在做戏。
        但是,会看的自能从中看到真,会演的自会从假中做出真——艺术的真,假中见真。京剧的一切奥妙俱在于此。只有把这一点向青年讲清楚,这样去培养观众,京剧才有未来。用所谓的“现实主义”,还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去衡量京剧、要求京剧,京剧必然走向灭亡。
        从这一点上讲,我不赞成“京剧现代戏”的提法。所谓“京剧现代戏”,是用与京剧不同的艺术体系——斯坦尼体系为指导的,与京剧大相径庭。假若把它做为一个全新的艺术门类,称其为“京调歌剧”则是妥贴的。就像面包不是“烤式馒头”,馒头也不是“燕式面包”,两者不能羼合,也没有必要羼合。
        古时“词”之将兴,称长短句,称诗余,后来终和“诗”分手,称为“词”,而且大盛于宋,与诗齐名。“京调歌剧”之名并无贬损之意,各走各的路才有出路。硬硬地把它套在京剧的圈子里,反会桎梏其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