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胡琴到京胡,京剧发展的关键|靳飞

(2023-09-17 21:27:46)
分类: 图文:表演与伴奏
从胡琴到京胡,京剧发展的关键|靳飞
当代京胡大师燕守平

        京剧音乐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包括管弦乐的京胡、月琴、南弦子及后来加入的京二胡,还有打击乐的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等。京胡是京剧音乐的灵魂。京胡系由胡琴改制而成,今则以两称并行,实则清代胡琴与京胡不尽相同。
        胡琴既以“胡”为名,其来历自然是与少数民族相关。

从胡琴到京胡,京剧发展的关键|靳飞

        “胡琴”之名,在唐代已为多位诗人提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云:“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居易的《筝》也有“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但这些诗中的“胡琴”只宜解作“胡之琴”,对于其具体形制尚难判断。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曾作诗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沈括所说的“马尾胡琴”,似已是以马尾制作弓弦的意思。
        宋代还出现了一种名为“奚琴”的乐器,音乐研究家亦多认为与胡琴相关。欧阳修曾作诗《试院闻奚琴作》:“奚琴本出奚人乐,奚虏弹之双泪落。”奚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奚琴即为该民族使用的一种乐器。欧阳修诗说明奚琴当时已传入中原。沈括之“马尾胡琴”与欧阳修之“奚琴”,都可能是胡琴,包括二胡、板胡等乐器的前身。

从胡琴到京胡,京剧发展的关键|靳飞
奚琴

        及至元代,关于胡琴的记载明朗起来。《元史·礼乐志》记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这就显然与清代胡琴是同样制式了。“火不思”,又写作“浑不似”“和必斯”,为北方少数民族流行的弹拨乐器。《元史·礼乐志》还这样记载:“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
        清宫典礼用音乐中,所用乐器既有胡琴,又有“火不思”。从元代相关文献记载可知,元代胡琴制式已与清代几近相同。
        在京剧之前流行的昆剧,主乐器是笛子,弋腔以铙钹为伴奏乐器。京剧在“徽汉合流”时期也多以笛伴奏。据传,清同治年间的音乐家王晓韶系以胡琴代笛伴奏的第一人。另有说首创胡琴代笛者为同一时期的乐师沈星培。比较明确的记录是朱家溍在《清代乱弹戏在宫中发展的史料》中所引清宫内务府升平署档案:“同治四年(1865年)十月二十九日,奴才李奏……奴才讨要在额数随手三名,今于十月二十八日,奴才挑得:鼓,唐阿招,年五十一岁,系江苏人。胡琴弦子、笛,沈湘泉,年五十一岁,系江苏人。”这一重要记录表明,至晚在同治四年之前,京剧已经开始以胡琴代笛的重大音乐变革,这也意味着京剧的正式创立。这场重大音乐变革在当时也曾引起较大波澜,升平署档案里提及的沈湘泉,原是笛师,后为琴师,是以胡琴代笛的支持者。
        京剧亦即在这一时代,出现以“同(治)光(绪)十三绝”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家,他们应列为京剧的第一代艺术家。梅兰芳所著《舞台生活四十年》也有记叙可作为旁证:“梨园子弟学戏的步骤,在这几十年当中,变化是相当大的。大概在咸丰年间,他们先要学会昆曲,然后再动皮黄。同、光年间已经是昆、皮并学;到了光绪庚子(1900年)以后,大家就专学皮黄,即使也有学昆曲的,那都是出自个人的爱好,仿佛大学里的选修课似的了。”
        “同光十三绝”的出现以及梅兰芳说的“同、光年间已经是昆、皮并学”,都与胡琴代笛、京胡改造是同步的,足以可见京胡对京剧发展的重要意义。
        京剧作为新剧种的成功创立,也刺激了京胡艺术的迅速发展。在王晓韶、沈星培、沈湘泉之后,较为著名的琴师是位列“同光十三绝”之首的程长庚的琴师樊景泰和李春泉,之后又涌现出梅雨田、孙佐臣、陆彦庭、王云亭等,其成就卓著者首推梅雨田。

从胡琴到京胡,京剧发展的关键|靳飞
梅雨田(1869-1914)

        梅雨田是“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四喜班”班主梅巧玲的长子、梅兰芳的伯父,也是另一位“同光十三绝”人物谭鑫培的琴师。梅雨田既为谭鑫培的艺术发展发挥如虎添翼的作用,又对少年时的梅兰芳加以启发指导。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称赞梅雨田是“技巧高超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音乐大师”。
        (本文系摘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