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
唐·孔颖达《毛诗注疏》有云:“设有言而非志,谓之矫情。”
按字面意思,可解释为故意违反常情以显示与众不同,或虚伪造作掩饰真情。而在当下语境中,“矫情”就是做作,没事找事,计较。
狐疑
《汉书·文帝纪》:“朕心狐疑。”唐颜师古注:“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而称狐疑。”
狐狸多疑,是比较广泛的传说,所以,形容疑虑过多、缺乏决断,就叫“狐疑不决”,或“狐疑不断”。
另据传说,狐狸要是埋藏什么东西,埋好之后,往往不放心,一会儿就又把它挖出来瞧瞧。所以,形容疑虑过多、做事不易成功,就叫“狐埋狐搰”(埋,藏起来;搰,挖出来)。
破天荒
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
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把荆南地区称做“天荒”,是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有一个人上榜提名。
擎天柱
屈原《楚辞·天问》:“八柱何当?”王逸注?“言天有八山为柱。”洪兴祖补注引《神异经》:“昆仑有铜柱,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后来就将“八柱”演变成为了“擎天柱”,用来指山峰高耸的样子。人们也以“擎天柱”喻担负重大任务的人。
回肠荡气
肝肠回旋,心气动荡。喻音乐或文辞感人之深。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亦作“荡气回肠”。
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未雨绸缪
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
典出《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我趁着天未阴雨,啄取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树下的人,还有谁敢将我欺凌?
天作之合
出自《诗经·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诗经》里的这篇歌谣,讲述了周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说文王在娶了姜子牙的女儿之后,两人感情很好,得到了周国的强大和安定。
后来就用“天作之合”来形容两个人很相配,像是上天安排的一样。多用于新婚贺词。
明哲保身
出自西周·尹吉甫《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后来,人们从这句话中引申出成语“明哲保身”。原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
同仇敌忾
“同仇”典出《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意思是:快把武器修好,共同对付仇敌。
“敌忾”典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意思是:诸侯决心起来讨伐大王(指鲁文公)所痛恨的敌人,上下齐心,打败了敌人后,回来向大王献功。
后人用“同仇”和“敌忾”组合为成语“同仇敌忾”,形容怀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对敌。
逃之夭夭
原应为"桃之夭夭",出自《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形容桃花茂盛艳丽。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后因“桃”与“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切磋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琢”、“磨”原本都是治玉的工艺,在这里用以比喻“君子”的美德。后世用“切磋”比喻在一起研究学业、技艺等,以期相互提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先秦《诗经·小雅·鸿雁》 ,意思是别的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
乔迁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意思是: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
多用做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如履薄冰
典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故事是:东汉明帝皇后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义,她十分喜欢贾妃所生的刘炟。刘炟继位成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马氏的兄弟,马后拒绝。而她的侄子马豫抱怨没得到更多的恩惠,杨终劝马豫的父亲马廖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不能放纵儿子。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将就
出自《诗·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意思是对事物不太满意,勉强适应,凑合。
引申为应付。《英烈传》第五回:“家贫也备不得齐整棺木,只得草率将就。”
芥蒂
细小的梗塞物。本作“蒂芥”。典出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云梦,古之大泽。
后用“芥蒂”比喻积塞在心里的嫌隙,使人不快。
宋苏轼《送路都曹》诗:“恨无乖崔老,一洗芥蒂胸。”
发妻
南朝徐陵《玉台新咏·苏武留别妻》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按照古礼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结发加冠,表示成年。贵族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表示可以许嫁,后便用结发指男女双方的婚配。发妻即为原配。
绕指柔
指能缠绕手指的柔软之物。出自西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刘琨是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这是他死前留下的千古绝唱。意为“哪里会想到,我堂堂硬汉子,竟落到任人宰割,不能反抗的软弱地步。”
也作“绕指柔肠”,形容柔顺的个性。
老骥伏枥
出自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指衰老的骏马即使卧在马槽旁,心也向往着一日千里的飞奔,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壮志、从不服输的斗志与精神。
今是昨非
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指现在做的对,而过去是错的。形容人悔恨以前的错误。
金科玉律
出自西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后作“金科玉律”。
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扑朔迷离
出自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乱动;迷离:眼睛半闭。原形容难辨兔的雄雌。后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也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详其究竟。
火树银花
出自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火红的树,树上挂满了彩灯;银花:银白色的花。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八面玲珑
出自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八面玲珑,本意是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抱佛脚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嗜谐謔。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遂对曰:‘急则抱佛脚。’”
原指临时求佛保佑。后用以比喻事先无准备,临急才张罗。
英姿飒爽
出自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意思是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用于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别开生面
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本义是使原来已经暗淡模糊的画面重放光彩。生面,指“栩栩如生的面貌”。后用以表示引人注目的事物,令人耳目一新的局面,全新的局面。
惨淡经营
典出唐·杜甫《丹青引》:“诏许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本义是指绘画前先用淡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后人常用此语形容艺术创作中的苦心构思。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珠圆玉润
典出唐·张文琮《咏水诗》:“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形容水流波光如玉石一般温润光滑,溅起的水花就像珠子一样浑圆耀眼。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文字流畅明快。
春风得意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指在春风轻拂中洋洋自得。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现多用于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也指得意。
翻云覆雨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指一个人或事物的行为变化无常,像云朵翻滚、雨水倾泻一样。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复无常,难以捉摸;也指耍弄手腕。
飞黄腾达
语出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飞黄腾达”。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
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含贬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