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长河中的中国文学典故(8)

(2023-08-12 22:07:15)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历史长河中的中国文学典故(8)

        察言观色
        典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形容观察别人说话时脸上流露出什么气色,以决定自己该怎样行动。
        清·曹雪芹《红楼梦》:“宝钗见此景况,察言观色,早知觉了七八分。”
        箪食瓢饮
        典出《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用箪盛饭吃,用瓢舀水喝,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
        唐·韩愈《与李翱书》:“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
        一匡天下
        典出《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匡:匡正,纠正。指纠正混乱的局势,将天下万物纳入正轨。引申为统一天下。
        升堂入室
        典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本义是先进门,次升堂,后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也说“登堂入室”。《汉书·艺文志》:“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
        见危授命
        典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君子固穷
        典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乐于守护贫穷,不会因为苦难而失去自己的节操,不为财物所诱惑。
        暴虎冯河
        典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意指赤手空拳去打老虎,没有船只就蹚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过犹不及
        典出《论语·先进》:“子曰:‘过犹不及。’”
        指事情做得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不妥当的;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
        后生可畏
        典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指青年人能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畏:敬畏、佩服。
        患得患失
        典出《论语》:“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或者对得到的东西担心失去。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典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四体:四肢。不勤:懒惰。五谷:稻、黍、稷、麦、菽,泛指粮食作物。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实际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生产知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典出《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问津
        典出《论语·微子》:“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本意是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杀身成仁
        典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原意是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维护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
        哀莫大于心死
        典出《庄子·田子方》:“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心死:精神崩溃而万念俱灰。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灰意冷丧失了斗志,不思进取。多用来强调人的精神的重要性。
        昭然若揭
        典出《庄子·达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指像举着太阳、月亮走路那样明显。昭然:明显、显著;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意思是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
        相濡以沫
        典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濡:沾湿,使湿润。沫:唾液。用唾沫互相湿润。形容人在困难处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互相救助。
        朝三暮四
        典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原为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后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反复无常。
        望洋兴叹
        也作“望洋而叹”。典出《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原指看到伟大的事物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
        学步邯郸
        典出《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来的一些本领也忘掉了。也作“邯郸学步”。
        学富五车
        典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意思是说惠施的学问太深奥了,他写的书多的五辆牛车也装不下。形容某人知识丰富,学问渊博,著作丰富。
        越俎代庖
        典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意思是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后多比喻越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替别人处理事情。
        螳臂当车
        典出《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比喻不自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当”指阻挡、阻拦、阻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典出《庄子·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却不知道祸害就在身后。
        白驹过隙
        典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原义是像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形容人生短暂,时光快速流逝。
  《汉书·魏豹传》:“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
        抱瓮
        典出《庄子·天地》:“子贡……见一丈人方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抱着瓮去浇菜,不用机械汲水。后以“抱瓮灌园”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大相径庭
        典出《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径:门外小路;庭:堂前空地。表示两者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后来也用来比喻矛盾很大。
        分庭抗礼
        典出《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原义是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的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庭:庭院。抗:对等)。后用来比喻彼此地位或势力相等,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浮生
        典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意思是活着仿佛随波逐流,死去好象休憩长眠。本义渲染了一种无欲无求、悠逸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世界。现在多用来比喻人生。表示世事无定,人生短促。
        呆若木鸡
        典出《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指呆得像木头雕的鸡一样,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每下愈况
        典出《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本指要知道猪的肥瘦,要从最下部不易长肉的小腿部分去试,此处肉愈多,猪就愈肥。比喻从低微之处去看道,道就越明显。此义后世罕用,或混同“每况愈下”,指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不好,形容走下坡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