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风景
出自唐·李商隐《李义山杂纂》:“煞风景,谓花间喝道,看花泪下”。
意思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也作“杀风景”。
后尘
典出南朝·鲍照《文选·鲍照》:“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李善注:“言飞之疾,尘起居鹤之后。”
意思是行路时身后扬起的灰尘,比喻落在别人的后面。
锦标
出自唐·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向道是龙则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
“锦标”一词是唐代最盛大的体育比赛——竞渡(赛龙舟)的取胜标志。而竞渡则是春秋战国时的一项体育活动,在唐以前并无“夺标”的规定。
东风射马耳
出自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射,也作吹,东风很快地吹过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寥若晨星
出自南朝·齐谢朓《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形容数量稀少。
唐·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九天揽月
出自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毛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卷土重来
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原义是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重新猛扑过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弄潮儿
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宋·潘阆《酒泉子》:“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呕心沥血
“呕心”出自唐·李商隐《李贺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沥血”出自唐·韩愈诗《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后来人们将“呕心”和“沥血”组成了“呕心沥血”这个成语。形容苦思冥想,费尽心血,多用来表示工作、文艺创作的艰辛不易;含褒义。
萍水相逢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原义是浮萍因水而四处流荡,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识,因机缘巧合偶然相逢。
蜻蜓点水
出自唐·杜甫《曲江》诗之二:“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也形容轻轻一吻。
一手遮天
出自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意思是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山雨欲来
出自晚唐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意思是预示有事情发生。此诗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
石破天惊
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形容古乐器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后用以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瓦上霜
出自唐·张籍《赠姚怤》:“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意思是屋瓦上的冰霜;比喻存在的时间极短。
宋·陆游《读老子》:“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强健轻年光。”
明·张凤翼《灌园记·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雾里看花
出自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原指年老眼花,看花像隔了一层雾一样。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对事物看不真切。
轩然大波
出自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轩然:高高涌起的样子。高高涌来的巨大波涛。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指不好的影响。
寻花问柳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出自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处。”
眼中刺
出自唐·白居易《母别子》:“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比喻在心目中极其厌恶憎恨、不去不快的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俗语,原形容波涛汹涌,滚滚不绝。比喻诗文写得波澜起伏。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唐·刘禹锡《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一落千丈
典出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原形容琴声由高而低突然变化,下降得很厉害;后用以形容成绩、地位、景况、情绪、或声望等急遽下降。
妃子笑
唐·杜牧《樊川集·二·过华清宫绝句》之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玉环喜食鲜荔枝,每见鲜荔枝来,便嫣然而笑。后因此以“妃子笑”用为指称上等荔枝的典故。也称“西子笑”。
别有天地
出自《李太白全集·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天地:境界。另有一种与一般不同的境界。形容风景优美,引人入胜。
一场春梦
唐·白居易《花非花》词:“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以“春梦”比喻短暂的欢会;
五代南唐·张泌《寄人》诗:“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以“一场春梦”比喻杳然的陈迹。
宋词中用为典实。比喻过去的一切转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落了空。
沧海一粟
出自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意思是人啊,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风花雪月
典出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感叹人生一切都像是四时之景,不过是过眼烟云。
南宋释紹昙《颂古五十五首其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锦上添花
典出宋·王安石《即事》诗:“嘉招欲覆杯中渌,丽唱仍添锦上花。"
意思是邀请(他们)打算喝尽杯中酒水,清丽的唱词仍旧如同锦上添花。锦,是一种华丽的丝织物,在锦上还要添绣一些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利欲熏心
形容被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出自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意思是一旦私利欲望侵扰身心,只得由别人随意摆布。
百家衣
婴儿穿碎布衣之俗,又称为百衲衣。古人认为,穿上百家衣,孩子就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此外,僧衣也可称为百衲衣。
宋·陆游《书感》诗:“哀哉穷子百家衣,岂识万斛倾珠玑。”
后喻拼凑而成的诗文。事出宋·释惠洪《冷斋夜话》:“集句诗,山谷谓之百家衣体。”
冰肌玉骨
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后蜀·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翻江倒海
语本唐·李筌《太白阴经·七·祭风伯文》:“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砂,翻江倒海。”形容水势很大。比喻力量、声势巨大。
也作“倒海翻江”。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环肥燕瘦
典出宋·苏轼《孙萃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
杨玉环和赵飞燕,虽肥瘦不同,但都为绝色美女。“环肥燕瘦”就是比喻不同类型的美女;亦比喻艺术作品流派、风格不同,但各具优长。
两袖清风
出自于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两袖清风身欲飘, 杖藜随月步长桥。功名利禄皆淡泊,悠哉游哉自逍遥。”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黑牡丹
宋·苏轼《墨花》:“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宋·程縯《注》:“唐末刘训者,京师富人。……京师春游,以观牡丹为胜赏。训邀客赏花,乃出水牛数百在前,指曰:此刘氏黑牡丹也。”
原本是唐人刘训戏称自己的水牛。后因用为牛的别称。
力争上游
清·赵翼《闲居读书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上游:江河接近源头的一段;尽力争取达到河的上流,比喻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五步成诗
原指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自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