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出生地或父母祖籍地起名的习俗
以地点起名,也是我国民间起名最常见的习俗之一。以地点起名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孩子出生地起名、以父母原籍地起名、以祖籍所在地起名种种,以表怀念思乡之情。
1.孩子出生地起名
表示出生地的范围有大小之分,出生的家庭、医院、村庄,或出生的县、市、省份,都可以借名称给孩子起名。如京生、粤生、台生等。
2.以父母原籍地起名
这种名字基本上是一种格式,承父姓或母姓,取父母原籍的简称而为名。因此,以父母原籍地而起的名字一看便知。
例如:王鲁湘(山东和湖南)、关京粤(北京和广东)、王沪宁(上海和南京)、刘鄂湘(湖北和湖南)、李蜀秦(四川和陕西),孙黔滇(贵州和云南)等。
3.以祖籍所在地起名
有以父母祖籍及亲戚籍贯给孩子起名的,以寄托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例:清代甲午之役,对日作战丧师,忍痛割让台弯,当日军侵占时,台人丘逢甲奋起领导独立运动,惜受挫于暴力,终告惨败,挥泪退出宝岛。丘回大陆后,太太生下孩子,命名曰“念台”,表示永远不会忘记乡土。想不到五十年后,日笨侵略者自食其果,台弯回到中国的怀抱,丘念台真的回到台弯,丘老先生虽尸骨已寒,也可含笑九泉了。
4.以有特殊意义的地点起名
有些地点对孩子、对父母具有特殊意义,也可以取之为名,以示纪念。
例:郑成功小名福松,颜兴的“郑成功复明始末”云:“因产于苍松之下,故取名福松。”
十五、以出生时间起名的习俗
以孩子出生时间起名,是我国人民最喜欢的传统起名习俗之一。以孩子出生时间起名,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
1.以婴孩出生瞬间的时辰起名
古人常用十二支表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近代人把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列表如下:
“子正”即为夜晚十二点,“申初”即为下午三点,有些人习惯采用这种计时法给孩子起名。当然也还有其他的计时表示法,如:小酉、旭初、凌凌。
2.以出生日取名
如:庆春,老舍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即农历“立春”第一天,父母给他取名“庆春”;国庆,即出生日是十月一日;正一,是正月初一出生。
3.以出生月或季节取名
如:腊梅、腊月出生的女儿。
4.以出生年起名
我国古代多以干支纪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六十甲子”轮完后又重新开始,这种纪年法到今天仍在使用。如1990年又称庚午年。一些人的名字叫庚辰、辛卯等就是根据干支纪年而取的,使别人一望而知其出生年份。用干支纪年起名,有的人只取其中一个字为代表,如乙丑年出生的叫张乙等。
计年还可以用生肖来表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12年一轮回。如出生在1985年、1973年、1961年的都属牛,民间喜欢给这些牛年出生的孩子起小名为“小牛”“阿牛”“牛仔”等。这种以干支、生肖年起名的方法,称得上是我国独特的起名法。
十六、以孩子出生时的状况起名的习俗
小孩从娘胎落地时,是最受关注的。这条新生命一出来是什么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出生过程是否顺利?这些都可以作为起名的依据。以孩子出生时的状况起名,很有纪念意义。
1.以新生婴儿的长相性情等特征起名;
2.以婴儿出生时的重量起名。
旧时在江浙等地有“九斤老太”的说法,“九斤”指的就是出生时的重量。今天人们多用来称小名,如:六六,表示出生时六斤六两。有的以谐音字代替婴孩的重量。
十七、以仰慕姓名的习俗
崇拜名人,敬慕伟人,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当这种心理结合在一起时,便自然形成了以仰慕起名的习俗。
如:司马相如慕蔺相如,严武慕苏武,顾野王慕冯野王,顾祖禹慕范祖禹。
更有在同姓的先贤的姓名中间加仰慕字的,如:
张希良、孔宗尼、颜慕渊、周今旦、梁式鸿、孟敬兴、萧仰何、李慕白。
十八、表示兄弟姐妹排行顺序的起名习俗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真幸福”的俗语。因此,在过去独子、独女的情况极少,多子女现象倒是极为普遍。再加上近亲兄弟姊妹也多,为了表示家族的兴旺,总是要在名字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样在起名时,表示排行兄弟姊妹的方法就很有讲究。
1.二名而共用一字以示排行兄弟姊妹
如:泽兰、泽信、泽武;达琦、达孟、达山、达诚、达文;国华、建华、振华、兴华;德奇、异奇、国奇、建奇……
2.以字辈表示排行
例如:荣臻,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的吴滩镇,聂姓是个大家族,到聂荣臻这一辈,按家谱排名“荣”字辈,所以家里给他取名荣臻。
又如:正权,张大千1899年出生,他父亲依祖训,从张家第十代起,按书谱“正心先诚意”的“正”字辈,给他起学名正权。
3.以顺序或数字表示排行
除按“字”辈排行,还有以古代人用的伯仲叔季顺序或数字排行的。伯为老大,仲为排行第二,叔为老三,季为排行第四。
表示排行的,还可借汉字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如赵壹。“冠”“亚”字为体育常用术语,表示名次的第一第二,用在名字上也可表示排行或其他含义,如:亚女,为家庭的第二个女孩。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喜欢给孩子起“冠南(男)”的名字,表示家庭或家族所生的第一个男孩。
十九、随意巧合起名的习俗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中生妙”。起名也是一样。正如一位文学家说过:思想深刻,但巧合却新鲜有趣。有时冥思苦想,按部就班,却不得好名,但有时随意巧合,灵机一动,随手拈来,竟得佳名。请看下面例子。
如:六曾,作家黎烈文出生时,曾祖父刚好整整六十岁寿辰,曾祖父替他取乳名六曾,表示他是曾祖父六十岁出生的曾孙。
随意巧合起名有两个明显的优点。首先,新鲜有趣。既然是随意巧合,就没有一定之规,因此,这样的名字往往新奇独特,其字义或含义一般很难一眼看出,一旦说出来,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其次,极难同名同姓,这是不说自明的。
二十、以梦兆起名的习俗
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做梦,是一种最常见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古人有一种信仰,孩子未生,如得吉梦,便可预知孩子必为人中俊杰。诞生之前,如获梦兆,尤是大吉之象,常取以为名。如晋公子黑臀之生。他母亲梦神人指着孩子的黑屁股道“使有晋国”,便名为黑臀。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梦的典故,如梦熊梦罴,孔子梦周公,燕嬉梦兰,庄周梦蝶,江淹梦中得彩笔,李白梦笔生花。于是大家的命名,都无梦名梦,如梦周、梦旦、梦蝶、梦兰、梦笔、梦花、梦龙等等。刘禹锡字梦得,后来名梦得字梦得也很多人效法。如果一旦有个梦字辈的人出人头地,他要编一套母亲梦什么而诞生的故事,指名为证,则由无梦名梦,进而无梦编梦,也信而有证了。文化名人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一点。
二十一、以十二生肖起名的习俗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配合十二生肖与属相起名的习俗。人有属相,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个时辰,便形成十二属相。
如何配合十二生肖与属相起名呢?一种是直接以十二生肖属相起名的方法,例如:王申猴、王子鼠、牛丑牛、孙寅虎、郑卯兔、李未羊、江午马、公辰龙、龚亥猪、吴戌犬、黄酉鸡。
这种方法虽然能明确地将十二生肖与属相体现在名字中,有纪念出生时辰的意义,但有两个弱点。其一是,中国人口,同姓率极高,用这种方法起名,同样容易造成同姓同名极高的现象;其次是,这种名字,比较浅显,没有反映十二生肖与属相的内在含义。
二十二、以数理起名的习俗
所谓以数理起名,概括地说,就是根据《易经》的“象”“数”理论,依据姓名的笔画数和一定规则建立起天格、地格、人格、外格、总格等五格数理关系,并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观察姓名的凶吉好坏的一种方法。因此,确切地说,它是一种“验名”的方法。这种方法发源于《易经》和阴阳五行说,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被尊为“群经之首”。古人运用《易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达情,用以探索宇宙人生变化的大道理,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易经》中的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由八卦而推演为六十四卦。
传统的五行理论是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分析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就好比战争,彼此敌对,互相残杀,意味着艰难,凶灾。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五行相克的意思。如:木克土、火克金、土克火、金克木、水克火。
万物之根均为数,宇宙也是数。数始于一而终于十。五行也是数,按传统的五行理论来划分则有:
以一二为木,一为阳木,二为阴木;以三四为火,三为阳火,四为阴火;以五六为土,五为阳土,六为阴土;以七八为金,七为阳金,八为阴金;以九十为水,九为阴水,十为阳水。
这就是将“象”“数”与五行结合起来推演变化用以揭示事物变化的内在联系。
姓名是由文字组成的,而文字则是由点线组成的,即依据一定顺序笔画而组成的,因此姓名代表着一种数理关系。例如:于右任,其笔画数依次为三、五、六,再根据一定的规则,就能算出这个姓名包含着突破万难以取得成功的暗示,属于挽回家运、再兴家业而能富贵发达的数理。因而这是一个好名字。又如:王育京,其笔画数依次为四、八、八,再依据一定的规则,也能算出这个姓名包凶灾的暗示,属于危难遭恶,有损天寿的数理,是凶灾之名,非改不可。事有凑巧,此人确于1961年1月27日在开封乘车时,因风吹落帽子,跳下车去拾帽子,不幸失足摔伤致死。
怎样根据五格数理起名验名呢?请参看本书内五格剖象起名法。
二十三、起贱名的习俗
在民间,尤其是农村,起贱名的习俗很常见。不论北方南方,不论是城郊远乡,许多人都以“狗”“牛”“虎”“驴”“猴”甚至还包括“屎”“尿”“粪”之类的字给孩子起名,这类名字既俗又丑,是实实在在的“贱名”。
听到此类名字,一定会觉得好笑:为什么要起这种既俗气又丑的贱名呢?笔者认为,既然是一种习俗,我们就不应过多地指责,而应该给予理解。据笔者分析,民间所以存在起贱名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有关。“图腾”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这是一种最早的,也是最原始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种动物(例如:虎、龙、狗、猫、鸟、蛇、牛、羊、猪、鱼等)或植物、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的特殊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氏族的图腾——保护者的象征。图腾往往为全族之忌物,禁杀禁食,还要举行崇拜仪式,以促进图腾的繁衍。
2.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有关。在过去数千年的生活中,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下层,不仅缺医少药,甚至连饭也吃不饱,衣也穿不暖,生活极为艰难,他们养育的后代在社会灾难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迫之下,死亡率极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人民自然希望他们的后代能像那些狗、牛、驴、羊等牲口一样,不管吃什么,穿什么,也不管多苦多累,都能贱生贱长,平安度日。
3.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习俗有关。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为代表的十二生肖是农村一种通俗的计年、计岁方法。正因为这样,在他们小孩名字中,出现狗、猪、鼠、蛇、兔、鸡之类的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4.与封建迷信有关。民间的确有以贱名来欺骗鬼多怪的习俗。他们认为,人的病、凶灾,多为鬼怪作祟,而且多为鬼怪特别喜欢的好听的名字。如果起一个丑陋的贱名,引起鬼怪的厌恶,就会放过他们,这样小孩就会少病痛,少凶灾,少磨难,也就好养多了。
不论如何,笔者认为,这种起贱名的习俗不值得提倡。现在是科学时代,起那样的名字,实在与时代太不和谐了。试想想,带着那样一些既俗又丑的名字又怎样进入现代社交圈呢?
二十四、起小名的习俗
小名也叫乳名,是小孩出生后至长大成人之前,家人和友人对其的爱称和亲称。当然,只要比他(她)大的长辈和友人还在,这种爱称或亲称在其长大成人之后,还会继续使用。
起小名的习俗,因地域或时代而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起贱名为小名
过去的人,尤其是穷乡僻壤之人,大都有一个小名,而其小名又大多为贱名,即以狗、马、牛、羊、猪、猫、兔等动物起小名。
例如:二狗子、狗狗、狗蛋、小狗、虎子、二虎子、虎崽、小虎、牛伢子、牛崽、牛牛、小牛、大驴子、驴子、驴崽、驴蛋等。
2.取名的一字冠以“小”字而为小名
取名的一字(如果是复姓则往往取后一个字)冠以“小”字而为小名的习俗,在时下的城乡均很流行。例如;小宇、小玲、小花、小蓉、小星……
3.重复名的一字而为小名
这种习俗在城镇中,特别是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中最为常见。如果是单名,其小名就是双名。例如:张兵,其小名就为兵兵;胡杨,其小名就为杨杨;曾青,其小名就为青青等等。如果是复名,则往往取名字的后一字重复而为小名。例如:东南曲,其小名就为曲曲;张晓晴,其小名就为晴晴;林青兰,其小名就为兰兰等等。
4.取名的一字后加“子”字而为小名
这种起小名的习俗在知识分子家庭中最常见。这样的小名,既高雅,又亲昵。如果是复名,则往往取后一字再加“子”而为小名。例如:林叶,其小名就为叶子;胡一曲,其小名就为曲子等等。
二十五、起名用字避讳习俗
经常读古书的人,会发现古文中,在人名的地方有时空一个字,或者写“某”,或者写为“讳”。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流行两千多年的所谓起名用的“避讳”。
避讳,最初为后代子孙对祖先尊敬的表示,不敢直称其名。后来发展为维护帝王将相尊严和权威,为了维护宗法关系的制度,臣下不得直书当代君王之名,凡人不得直书圣贤之名,子孙不得直书父母之名,必须用别的名字代替。
历史上还有不少避讳的笑话。
五代的冯道,在朝为相。有一天,他叫门客给他讲《道德经》。《道德经》起首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见一句话有三个“道”字犯冯的名讳,便随机应变地将“道”字改为“不敢说”。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个故事虽然令人叫绝,但对门客的媚和俗及其窘迫相,总令人有一种苦涩的感觉。
明末有个湖广巡抚宋一鹤,有一次,他要去参见总督杨嗣昌。因为杨嗣昌的父亲名鹤,为了避讳,他便在名帖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宋一鸟。
笔者认为,好的名字应该是:读起来好听,叫起来响亮,写起来好看,笔画协调完整,想起来含义丰富,回味起来寓意深刻;新奇独特,与众不同。符合这几条标准,您所起的名字自己喜欢,家人喜欢,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喜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名字一定能博得他人好感,获得众人的欣赏。与此同时,您也就给新生宝贝送了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厚礼!祝您起个好名字!
(本文系《慧缘姓名学》概论,作者慧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