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4)

(2023-03-27 21:27:59)
分类: 图文:现代诗文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4)
解放初期的北京街道

        我热爱新北京老舍

        北京是美丽的。我知道,因为我不单是北京人,而且到过欧美,看见过许多西方的名城。假若我只用北京人的资格去赞美北京,那也许就是成见了。
        我知道北京美丽,我爱她像爱我的母亲。因为我这么爱她,所以才为她的缺点着急,苦闷。我关切她的缺欠正像关切一个亲人的疾病。是的,北京确是有缺欠。那些缺欠是过去的皇帝、军阀与国民党政府带给北京的。他们占据着北京,也糟踏北京。
        在过去,举例说吧,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见过扫帚与水桶。达官贵人住着宫殿式的房子,而且有美丽的花园;穷人们却住着顶脏的杂院儿。达官贵人的门外有柏油路,以便疾驶他们的汽车;穷人的门前却是垃圾堆。
        一九四九年年尾,我回到故乡北京。我已经十四年没回来过了。虽然别离了这么久,我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着她。不管我在哪里,我还是拿北京作我的小说的背景,因为我闭上眼想起的北京,是要比睁着眼看见的地方,更亲切,更真实,更有感情的。这是真话。 
        到今天,我已在北京住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所看到听到的都证明了,新的政府千真万确是一切仰仗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只就北京的建设来说,证据已经十分充足了。让我们提出几项来说吧:
        (一)下水道:北京的下水道已年久失修,每逢一下大雨,就应了那句不体面的话:“北京,刮风是香炉,下雨是墨盒子。”北京人民政府自从一成立就要洗刷这个由反动政府留下的污点,一方面修路,一方面挖沟。我知道,在十几年抗日与解放战争之后,百废待举的时候,政府的财力是不怎么从容的。可是,政府为了人民的福利,并不因经济的困难而延迟这重大的任务。各城的暗沟都挖了,雨水污水都有了宣泄的路子。北京不再怕下雨;下雨不再使道路成为墨盒子。
        最使我感动的是: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并不只为通衢大路修沟,而是也首先顾到一向被反动政府所忽视的偏僻的地方。在以前,反动政府是吸去人民的血,而把污水和垃圾倾倒在穷人的门外,教他们“享受”猪狗的生活。现在,政府是看哪里最脏,疾病最多,便先从哪里动手修整;新政府的眼是看着穷苦人民的。
        在北京的南城,有一条明沟,叫作龙须沟。多么美的名子啊,龙须沟!可是,实际上,那是一条最臭的水沟。沟的两岸密匝匝地住满了劳苦的人民,终年呼吸着使人恶心的臭气。多少年了,这条沟没有人修理过,因为这里是贫民窟。人民屡次自动地捐款修沟,款子却被反动的官吏们吞吃了。去年夏初,人民政府在明沟的旁边给人民修了暗沟,秋天完工;填平了明沟。人民怎样的感戴是可以想象到的。我亲自去看过这条奇臭的“龙须”,和那新的暗沟,并且搜集了那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与他们对政府给他们修沟的反映,写成一出三幕话剧,表示我对政府的感激与钦佩。这话剧或者将在北京解放二周年纪念日演出。
        (二)清洁:北京向来是美丽的,可是在反动政府下并不处处都清洁。是的,那时候人民确是按期交卫生费的,但是因为官吏的贪污与不负责,卫生费并不见得用在公众卫生事宜上。现在,北京像一座古老美丽的雕花漆盒,落在一个勤黾的人的手里,盒上的每一凹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再没有一点积垢。真的,北京的每一条小巷都已清清爽爽,连人家的院内也没有积累的垃圾,因为倾倒秽土的人员是那么勤谨,那么准时必来,使人们都愿意逐日把院里和院外收拾清楚。美丽是与清洁分不开的。以前,只为北京的美丽我已感到骄傲,现在我又多了一分骄傲,看,这人民的古城也多么清爽可喜啊!我可以想象到,在十年八年以后,北京的全城会成为一座大的公园,处处美丽,处处清洁,处处有古迹,处处也有最新的卫生设备。
        (三)灯水:北京,在解放前,夜里常是黑暗的。她有电灯,但灯光是那么微弱,以至于似有若无。而且,时时长时间的停电。政治的黑暗,使电灯也无光。那时候,水也是那样:夏天水源枯竭,便没有水用;即在平日,也是有势力的拼命用水,穷人住的地带根本没有自来水管。他们须喝井水。这七百年的古城,在反动政府的统治下,灯水的供应似乎还停留在七世纪前的光景。
        北京解放了,人的心与人的眼一齐见到光明。北京的电灯,由于电厂有了新的管理法,由于工人的进步与努力,真像电灯了。工人们保证不缺电,不停电。这古老的都城,在黑夜间,依然露出她的美丽。那金的绿的琉璃瓦,红的墙,白玉石的桥,都在明亮的灯光下,显现出最悦目的颜色。而且,电力还够供给各工厂的,使北京也会生产啊!同样的,水也够用了。而且就是住在龙须沟的人们也有了自来水吃啊。
        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她是多么清洁,明亮,美丽!我怎能不感谢毛主席呢?是他,给北京带来了光明,和说不尽的好处啊!我只提到下水道与灯水什么的,可是我的感激是无尽的,因为我在这里所提到的不过是新北京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啊。
        (刊发于1951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

人民日报70年散文选(4)

        况钟的笔巴人

        看了昆剧《十五贯》,叫我念念不忘的是况钟那支三起三落的笔。
        自从仓颉造字、蒙恬造笔以来,凡是略识“之乎”的人,都是要用用笔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吟歌赋诗,要用笔;种田的、赶卖买的,记记豆腐白酒账,要用笔;甚至像阿Q那样人物,临到枪毙之前,还要拿起笔来,伏在地上,在判决书上面画个圈圈,并且有慨于圈圈之画得不圆,这就可见笔之为用是大得很哩。
        自然,笔各有不同,我们用的或毛笔,或钢笔,而况钟所用的是朱砂笔。况钟虽然是苏州府尹,但这回担任的工作,却是监斩。他的职责就是核对犯人和榜上名字是否属实。如果属实,那就算他“验明正身”了,大可朱砂笔一挥,向榜上名字一点,叫刽子手拉出去,一斩了事的。然而况钟偏不这么做,一听到犯人呼冤,拿起来的笔,便点不下去了。拿过判决书来看,竟是三问六审,经过不少人手,想来案情属实;又拿起笔来,又听到犯人呼冤,并且自述经过,又点不下去了。经过临时一次调查,冤情已经属实,但他既是监斩官,无权过问判决,于是又拿起笔来,但又看到犯人含冤莫伸的情形,又点不下去。他想到人命关天,要对人负责。他终于立下决心,自担干系,延缓处斩,向巡抚大人据理力争,并且亲自勘察,破了案情,平反了冤狱。这样,况钟的朱砂笔,终于点中了真正的杀人犯。可见一个人会不会用笔是大有讲究的。
        我们的机关首长,单位的负责人,以至一般的工作人员,都是要用笔的。有的是起拟计划、稿件,等等,有的则是拿起笔来在计划、稿件之类上面批示一下,或同意,或另拟,或写上一个名字。但是,我们用笔有没有像况钟那样用得慎重而严肃?实在是大可深思一下的。我们之间固然不缺乏像况钟那样的人,善于在笔底下看到“人”,并且用行动来帮助用笔。但我们之间,也不缺乏像过于执那样的人,只知大笔一挥,看不到笔底下有“人”;或者把任何工作,往上一推,往下一压;自己仅仅经过手,签个名,只考究自己签名的字,是否“龙翔凤舞”,足够威势,也算是用过笔了。
        没有对人负责的精神,不可能作出对工作负责的事,况钟的笔底下有“人”,就是况钟用笔的可贵精神。
        但况钟的用笔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这枝朱砂笔必须点中真正杀人犯,那才能为社会除掉坏人。而除掉了坏人,也就是保护了好人。但要做到这一点,他得展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方面,他要同只知排比事件的表面现象,并且会用“人之常情”来作推理根据,却不研究事情的实质的主观主义者作斗争。另一方面,他还要同满足于自己的高官厚禄,闭着眼睛签发文件,而又讨厌下属提出不同意见,为了去掉不顺手的干部,就故意设下陷阱叫你跳下去的官僚主义分子作斗争。这样,况钟的笔就是处在主观主义者过于执和官僚主义者周岑的两枝笔锋夹攻之间了。他要在这两支笔锋夹攻之间,杀出一条真理的路来,实在是需要有大勇气、大智慧的。但一个能对人负责的人,一定会得到人民力量的支持,就会有大勇气;而一个得到人民力量支持的人,一定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就会有大智慧。况钟就这样地战胜了两支夹攻的笔锋,平反了冤狱。况钟可说是善用其笔的人了。
        经常用笔而又经常信笔一挥的人,是不能不想想况钟的用笔之法的。
        (刊发于1956年5月6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