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摘录5)

(2023-03-15 21:56:02)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纪连海叹说四大美人(摘录5)

        四、媚女杨贵妃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中以“第一媚女”而著称于世的杨玉环,她跟前三位美女有点不大一样,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不知道下面这几句词您听过没有?对于她,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花儿见你相形绌,醉艳舞姿更迷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身柔力薄背屈辱,绝世佳人千古冤。千般宠爱集一身,终也化着香魂散。
        通过这几句词您就能看出来,这个杨贵妃与我们前面讲的三位美人有两点不同。第一个不同是说,她不是在国家、民族最需要她的时候挺身而出,慷慨赴死的。第二个不同是说,杨贵妃死得有点冤枉,有点屈辱。
        唐玄宗李隆基在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便开始骄傲自满,政治热情锐减,对政事越来越懈怠,再加上自己感情深厚的兄弟们接连凋零,自己宠爱的武惠妃又突然离世,李隆基的精神世界极度空虚,整天闷闷不乐。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宦官高力士见状,开始为李隆基物色天下美人。皇帝身边,从来都不缺溜须拍马、曲意奉承之人。
        (以下摘自刘尚钞著《荔枝劫——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生死恋》)
        杨玉环是弘农华阴人,出生于蜀地的一个官宦之家,自幼丧父,长期寄居在叔父杨玄璬家。杨玄璬官拜士曹参军,家境殷实,杨玉环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开元23年,即公元735年,十七岁的杨玉环嫁入寿王府,成为李瑁的妃子,也就是李隆基的儿媳妇。五年之后的一天,高力士在寿王府见到了天生丽质的杨玉环,便把此女推荐给了李隆基。从此,杨玉环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唐的历史也随之而改变。
        高力士为讨好主子,不顾人伦廉耻,竟牵线搭桥,促成了这段翁媳之缘。初次相会,李隆基便被杨玉环的绝世美貌和卓越才情深深吸引,为了表达怜香惜玉之情,李隆基特赏赐她到皇家温泉——华清池洗浴。李隆基舍不得和她分离,当晚便把她留在了宫里,还非常贴心地为她戴上耳环。这还不算完,李隆基也是极具音乐艺术才华的高人,他为了纪念这次相会,表达偶得佳人的喜悦心情,特地创作一曲《得宝子》,成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经典之作。
        公元740年这一年,李隆基56岁,杨玉环22岁。这个年龄差,对于成功男士来说,本来就不算大,更别提是皇帝了。
        然而,杨玉环儿媳妇的身份让李隆基不得不顾忌。于是他让杨玉环出家为道,了却与儿子李瑁的尘缘,当了5年女道士。公元745年,李隆基在给儿子李瑁另外安排了一门亲事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很快,李隆基便把杨贵妃宠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与之朝夕相守,寸步不离,连早朝都不愿意上了。杨贵妃每次骑马外出,权倾朝野的高力士都会亲自为她执鞭。
        有诗为证: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杨贵妃喜欢漂亮衣服,李隆基便召集七百多人的能工巧匠专门为她缝制锦绣华服。宫廷内外都知道杨贵妃极其受宠,争相巴结奉承,纷纷进献金银珠宝、艳丽衣裳和名贵宝物。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李隆基为了满足美人的口腹之欲,动用军情驿站系统,让人快马加鞭运送产自岭南的新鲜荔枝。
        女人们的这些喜好,这么多年来,还真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杨贵妃受宠以后,整个杨氏家族也跟着沾光,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三个姐姐,因为姿色出众,皆被封为“国夫人”之号,有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李隆基为了讨好杨贵妃,每个月都会赏赐给她们姐妹们大量钱财去购买胭脂水粉。三姐妹并承皇恩,可以自由出入宫室,有着极大的权势。特别是虢国夫人,生性轻佻,常与玄宗谑浪调情,自恃貌美,素面入朝。
        唐玄宗在京城赏给杨氏姐妹们五所住宅,还时常分给她们稀世珍宝。这些姐妹们恃宠而骄,极尽奢侈之能事,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是奢靡无度。给杨家姐妹们进献各地物品的中使从未中断过。唐玄宗每年去临潼华清池避寒,杨家姐妹们必定会随同前往,每人穿一种颜色的衣服,可谓五彩缤纷,自成一队十分招摇,老百姓争相一睹为快。
        等杨氏姐妹们的人马离开以后,地上却遗留下很多珠翠首饰,她们的宝物太多了,掉些东西她们根本就不会在意。普通老百姓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了。
        杨贵妃的族兄杨铦被升为殿中监,杨锜为侍御史。最有名的当属另一远房兄弟杨国忠,名字叫“国忠”,却对国家一点儿也不忠,因为杨贵妃的关系平步青云之后,成为祸国殃民的奸佞之臣。杨国忠本是鸡鸣狗盗之辈,既没有真才实学,也没有政治头脑,却靠拍马溜须飞黄腾达,最后竟升至权倾朝野的宰相之位。
        杨家人自恃受宠,在京城为所欲为,横行天下。公元751年正月十五上元节,杨家姐妹夜游,行至西市门时与广宁公主相遇,为争谁先出门,杨氏家奴斥赶公主等人,挥鞭触到公主身上,公主从马上受惊坠落。驸马程昌裔立刻下马去扶公主,竟也挨了几鞭。杨氏家人飞扬跋扈到了何种程度,连公主都敢欺负。事后,公主向父皇唐玄宗哭诉,玄宗虽然下令杖杀了打人的家奴,却也将程昌裔停官。至于杨氏姐妹,则未受到任何惩罚。
        在封建时代,君王宠爱一个妃子十分常见,但像唐玄宗这样没边没样硬是把杨贵妃宠到天上的情况,世所罕见。
        当时,长安城里传颂着这样的歌谣:
        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杨氏姐妹受宠、杨氏家人鸡犬升天这一现象,甚至深深地改变了当时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人们对杨氏一家既羡慕又不满。可以说,唐朝是妇女社会地位最高的一个封建朝代。
        杨贵妃深受唐玄宗迷恋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杨贵妃具有倾城倾国之貌,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高颜值那是不用说的。其次,杨贵妃极具艺术细胞,在音乐和舞蹈方面造诣很深,和唐玄宗志趣相投,一个击节伴奏,一个翩翩起舞,配合默契。杨贵妃不仅能歌善舞,而且擅长弹奏琵琶和击磐,艺术水准远在皇家梨园弟子之上。在杨贵妃的启发之下,唐玄宗的艺术灵感源源不断,亲自创作了另一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堪称经典,代表了唐代音乐舞蹈剧的最高成就。平时冰雪聪明、灵气十足的杨贵妃还十分善解人意,解忧去难,和唐玄宗成为惺惺相惜的心灵伴侣。
        当然,唐玄宗喜欢杨贵妃还有很重要一点,那就是虽然十分受宠,杨贵妃自己却没有丝毫政治野心,从不染指最高权力。这对于从小就深受祖母武则天祸害的唐玄宗来说,杨贵妃的这一表现让他尤为满意。
        但是,唐玄宗对杨氏家族大加封赏,栽培出一个新权贵集团,严重助长了奢靡之风,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尽管杨贵妃本人没有干政乱权,但她和唐玄宗整天风花雪月,纵情声色,必然导致了荒淫误国的悲惨下场。
        把大唐王朝由治转乱、由盛转衰的历史责任算到杨贵妃的头上,对她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要算责任,唐玄宗的责任更大。但不管怎么说,杨贵妃对唐玄宗晚年失德失政的荒淫行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唐玄宗自公元713年开始真正掌握帝国最高权力,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到了唐玄宗执政后期,他在治国理政方面早就无所追求了,杨贵妃的出现,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与慰藉。他俩难分难舍的缠绵之情在历代皇帝与嫔妃之间都是十分罕见的。
        据说有一年,七月初七乞巧节,俩人在长生殿凭栏相依,久久遥望灿烂银河,最后双双跪下,发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海誓山盟。只不过,海誓山盟从来就没有靠谱过,这次也不例外。
        他俩之间,形影不离、耳鬓厮磨长达11年之久,一共只闹过两次矛盾,而且两次都是唐玄宗首先回心转意,主动示好,杨贵妃伏地谢罪,真诚忏悔。矛盾过后,俩人更加恩爱,杨贵妃更加受宠。
        这一切,都像极了爱情。
        不过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他们的绝世爱情很快就迎来了生死考验。
        公元755年末,“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借口就是要诛杀皇帝身边的大奸臣——杨国忠。别看他俩都不是好人,两人的关系却一直都不对付。面对武备松弛的唐军,安禄山很快就攻占了洛阳,之后又攻破潼关,直逼长安。
        公元756年六月,长安城陷落在即,唐玄宗仅带杨贵妃姊妹、皇子、公主及少量心腹大臣和随从人员,仓惶向蜀地出逃,连在宫外的皇妃皇孙们都弃之不顾,那个狼狈劲就别提了。
        大家一路上颠簸流离,沿路的官吏和百姓都自顾不暇,早已不知去向,没有人搭理他们。大家饥肠辘辘,又饿又累,这帮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何时遭受过这等罪,唐玄宗悲伤不已。
        唐玄宗一行人走到马嵬驿的时候,随从护驾的禁军将士们也是又累又饥,纷纷抱怨起来,指责平日里骄横跋扈的宰相杨国忠擅权误国,惹出了这场大祸,将士们的情绪愤怒到了极点。
        禁军首领陈玄礼带领卫士们一拥而上,诛杀了宰相杨国忠。
        紧接着,陈玄礼和将士们一不做二不休,逼宫唐玄宗,要求将杨贵妃割恩正法。考验他们爱情的时候终于还是到了。
        唐玄宗痛苦至极,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他是真舍不得他的贵妃娘娘。可这个时候,他虽然贵为皇帝,却也无力保护杨贵妃的身家性命了,他只能舍弃爱妃性命以求自保。
        唐玄宗走进行宫,与杨贵妃做最后的告别。杨贵妃悲不自胜,呜咽道:“愿陛下多保重,妾辜负皇恩,死无所恨,只求能拜完佛再去。”肝肠寸断的唐玄宗只说了一句话:“愿爱妃来世能够投生到一个好生之家吧。”
        顷刻之间,杨贵妃香消玉殒,缢死在佛堂前梨树下,享年38岁。贵妃刚断气,从南方进献荔枝的快骑就赶到了。唐玄宗禁不住哀号数声,命高力士赶紧拿来荔枝祭献,因为这正是贵妃平日里最爱吃的。
        事后,唐玄宗让高力士将杨贵妃的遗体裹上锦衣,胸前放上香囊锦袋,埋葬于驿馆西面的小山坡上,即“马嵬坡”,成为他终生的伤心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