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席上的梅兰芳、马连良
梨园行的人好吃是出了名的。饮食之法和台上一样,都得讲究细致。吃里头有哲学,台上的表演也有哲学。吃讲究色、香、味、形,台上则是唱、念、做、打,吃讲究酸、甜、苦、辣、咸,台上也是手、眼、身、法、步,都得布局、调配,这样才能出精品。
梨园行喜欢吃的人太多,马连良、梅兰芳这样的大师更是美食家。马连良在老北京的一些清真饭庄留下了马氏风格的菜,经梅兰芳改良的宫保鸡丁以及现在所谓的梅府家宴都存留着大师们在饮食上的经验。
京剧四大名旦都喜欢吃,有不同的吃法。梅兰芳饮食很清淡,虽然抽烟却不喝酒;很少吃动物内脏和太油腻的纯肉类的食物,怕生痰。唱戏是最怕有痰的,唱着唱着“痰堵门”,这个最难受了。
梅家的厨师素以做淮扬菜为主,淮扬菜味道醇厚,不过分的辣、咸,很符合梅兰芳的口味。另外,据说北京著名川菜馆子峨眉酒家的宫保鸡丁也是经过梅兰芳的改造,让这道菜的口味更醇厚。
尚小云先生的口味比较广,爆羊肉、溜丸子这一类的菜,还有天福号的酱肘子都是他爱吃的。西方来的点心、奶油蛋糕,他也很喜欢,据说是可以润滑嗓子。尚小云尤其喜欢甜食,汽水、各色冷饮,都不禁忌。但是演出之前并不吃。
程砚秋,拿现在的话说,绝对是标准食客,他太喜欢吃了。这一点他跟梅兰芳、尚小云相比,控制力、自制力上边差一点。红烧肉一顿能吃半碗。据说程砚秋加餐,一两个炖肘子是不成问题的,吃完之后还能“找补”一点。所以四大名旦当中,进入中年的程砚秋发胖最早也最厉害,您想想一米八多的个子,二百多斤的体重,扮出戏来能好看吗?所以程砚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舞台形象的确不佳,以至于解放以后,程砚秋每次登场之初,台底下就乐,因为太胖了。演《荒山泪》、《春闺梦》之类的,完全不像小媳妇了,但是程砚秋有他的办法,在动作上和服饰配色上找辙。戏演着演着,观众就忘了他那么胖了,这就是艺术家的魅力。程砚秋还喜欢喝酒,吴祖光先生回忆跟程砚秋先生拍电影合作的时候,他发现程喜欢喝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吴祖光就劝他,这样抽雪茄烟、这样喝酒会坏嗓子,应当戒掉。程砚秋先生淡然一笑,说:“嗓子不好的,不抽烟不喝酒也好不了。嗓子好的,抽烟喝酒也坏不了。”您看,这就是程砚秋的理论!
荀慧生出身贫寒,对吃上并不挑剔,但是喜欢吃甜食,连炸酱面、水饺都要放糖。
四大名旦之间,情谊很厚,其中梅、尚、荀属同辈人,成名时间较为接近,以梅、尚成名最早,程则是梅的徒弟,他们之间相互有竞争,但台下照样礼数依旧,不伤和气。据说有一段时间里,四大名旦定期聚会,AA制,过去管这个叫做“吃公桌”,品菜肴、说技艺,大家都很尽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