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7,399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谚语大观(1)|宿春礼

(2023-03-12 22:04:07)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亲兄弟,明算帐】
        即使是亲兄弟,对于金钱交往,也要算清账目。欧阳予倩《越打越肥》:“‘多少钱?’‘我给你亲兄弟,明算帐。’”
        【求人不如求己】
        与其求人帮助,不如自己想办法。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有观音像手持数珠。(宋孝宗)问曰:‘何用?’曰:‘要念观音菩萨。’问:‘自念则甚?’曰:‘求人不如求己。’”《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俗语说的好:‘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亦作“与其求人,何如求己”。
        【去时留人情,转来好相见】
        旧谓与人相处,即使分别了,也要留点情面,日后好再相处。《隋唐演义》第十四回:“古人说尽了:‘去时留人情,转来好相见。’当初我叫你不要这等炎凉,你不肯听。如今没面目见他,你躲了罢。”
        【让一不让二】
        谓只能容忍一次,第二次就不行了。冯志《敌后武工队》第十八章:“抗日政府一向是宽大。但是宽大也有个边,那就是让一不让二。”
        【人愁不要喜悦】
        意谓在别人忧愁时,不可在其面前喜气洋洋。明·吴鳞徵《与彭观民书》:“野无盖藏,横陈白屋,弃子草间者比比。谚云:‘人愁不要喜悦。’此时求一开口伸眉,更不可得矣。”
        【人各有志,不可相强】
        各人有各人的志向,不可强求别人改变。《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你道他这一哭可不哭得来没些情理么?却不道其中竟自有些情理。岂不闻语云:‘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王蕙玲《人间四月天》:“爸爸说过,你自小多愁善感,怕你长大成为文人,弄得命途坎坷,落拓潦倒,所以让你学经济。不过,人各有志,不可相强,而且,命由天定,要生气也只好让他生气了。爸爸是疼你的,不至于不原谅你。”
        【人熟理不熟】
        意谓人虽熟识,还得按理办事。陈残云《香飘四季》第三十八章:“可话得讲明,正是人熟理不熟,这一回的保险费不是我要的,众位先得如数照付。”
        【若要好,大做小】
        如想把事情办好,有时须降低自己身份。《西游记》第八十七回:“行者道:‘若要好,大做小。’沙僧道:‘怎么叫做大做小?’行者道:‘若要全命,师作徒,徒作师,方可保全。’”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南都闾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曰:若要好,大做小。”
        【僧来看佛面】
        比喻不看来者的情面,还要考虑与来者相关的人的情面。《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事不能办得太绝,话不能说得太损】
        做事不能做得太过分,说话不能说得太尖刻。段少舫《呼延庆出世》第十九回:“老太师,常言说,事不能办得太绝,话不能说得太损。我女儿的绣楼上怎么会有男的呢?你若不信,可以找包丞相查对。”
        【事若求全何所乐】
        谓处事样样都要求圆满、齐全,哪里还有愉快的时候。《红楼梦》第七十六回:“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苏州半园》:园主“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为与白塔东路陆氏半园区分,今俗称“南半园”。入门处,原有王文治一联:“事若求全何所乐,人非有品不能闲”,点出了造园的立意。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悦:喜爱。古作“说”(yuè)。容:打扮。有识之士愿为了解信任自己的人效命,女子愿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战国策·赵策一》:“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亦作“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刘云若《恨不相逢未嫁时》第二回:“但女为悦己者容,她也很想得暇稍施脂粉,收拾好花娇玉润的脸儿,再和江湄相见。”
        【手插鱼篮,避不得腥】
        比喻既然插手,就无须顾虑。《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古人说得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接受了别人的托付,就要把事情彻底办好。《陈州粜米》第三折:“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主事。大人的分付,着我先进城去,寻那杨金吾衙内。”亦作“受人之托,忠人主事”。《醒世恒言》:“女待诏道:‘说来果忒希奇,忒好笑!我若不说,便不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我若轻轻说出来,连你也吃一个大惊。’”
        【死马当活马医】
        比喻绝处求生,寄希望于万一。《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我也细细想过多次,但我的政策,全是俗话说的死马当活马医!”亦作“死马当做活马医”。曹禺《北京人》第三幕:“也好吧,‘死马当做活马医’,就照他的意见办吧。”亦作“死马当成活马治”。浩然《艳阳天》第三卷九十五章:“事到如今,讲不起,只能死马当成活马治,走到哪儿算哪儿。”
        【笑脏笑拙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
        可以讥笑别人肮脏、笨拙,不能讥笑别人衣服打补丁;可以讥笑别人馋嘴、懒惰,不能讥笑别人穷苦。冯德英《山菊花》第十二章:“笑脏笑拙不笑补,笑馋笑懒不笑苦。穷苦人要饭不见笑。”
        【先小人,后君子】
        意谓先把容易引起矛盾的话讲清楚,然后再讲交情。《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如今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账。”亦作“前小人,后君子”。《合纵记》:“去便去,只是前小人,后君子,把身价讲一讲。”
        【一动不如一静】
        意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警世通言》卷二十二:“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
        【一客不烦二主】
        谓请人帮忙到底,不再另求他人。高阳《慈禧》:“一客不烦二主,题目索性也请晢子去定,只要扣住‘考察’这回事就行了。”亦作“一客不犯二主”。《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一碗水往平处端】
        比喻处理事情主持公道。《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亦作“一碗水端平。”浩然《金光大道》第二部十七:“我不能强着他,顺着你,一定把一碗水端平。”
        【一遭生,二遭熟】
        遭:犹“次”。谓第一次生疏,第二次就熟悉了。《醉醒石》第十四回:“一遭生,两遭熟。这遭定要中个举人,与我争气。”亦作“一回生,二回熟”。《紫拐乌弓》:“陆冲满脸怒容的道:‘蒙阴寨设窑上柜以来,方圆三百里之内,还没有人不先打声招呼,就敢逞凶撒野!朋友,你算是第一遭。’舟上青年含笑说道:‘一遭生,二遭熟,次数多了,自然就会习惯。’”
        【有灯掌在暗处,有钢使在刃上】
        比喻把力量或财物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梁斌《播火记》第一部四十六:“剩下这点武装,就像咱的眼珠子一样,有灯掌在暗处,有钢使在刃上,不能轻举妄动,咱先弄清情况再说!”亦作“有钢使在刀刃上”。王东满《漳河春》二十五:“有钢使在刀刃上。有东西这会儿不使,什么时候使?”
        【有枣儿也得一竿子,没枣儿也得一竿子】
        比喻不管情况如何,也要试一试。《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长姐儿一瞧这光景,心下大喜,暗说:‘再不想我方才误打误撞的错磕了一个头,果然就行下了秋风,望下了雨,真是人家说的,有枣儿也得一竿子,没枣儿也得一竿子。这话再不错!”
        【有鸡天也亮,没鸡天也明】
        比喻缺不缺少某个人,照样把事办成。张长弓《草原轻骑》十四:“你走,你走,走就走呗,一句话说到底:有鸡天也亮,没鸡天也明!”
        【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
        比喻干什么就注意和研究什么。侯树槐《高山春水》第四章:“常言道:渔人观水势,猎人望鸟飞。你这个炮兵班长画了这么些狼牙石的图,怕是要炮轰这个目标吧。”
        【真菩萨面前,莫烧假香】
        比喻在识别能力强的人面前,不要弄虚作假。诸葛青云《怒马香车》第一章:“狐袍人一面斟酒,一面说道:“我是真菩萨面前不烧假香,我看得出来,朋友你是武林中人……”“何以见得?”“这个,兄台不必问,咱们彼此心照不宣就是。”
        【知理不怪人,怪人不知理】
        意谓明晓事理或了解真情就不会怪罪人,随便怪罪人要么不懂事理,要么不了解真情。王少堂《武松》第七回:“不能怪他,我进店时,要是招呼他一声,他绝不会有这种疑惑;因为我没有招呼他,他才把我当个贼的。知理不怪人,怪人不知理。”
        【众口难调】
        合乎众人口味的食物难以调配。比喻使所有的人都满意很难。语本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五灯会元》卷十五:“羊羹虽美,众口难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在优厚的奖赏之下,一定会有甘冒风险的人。《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夫人云〕计将安在?〔末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七卷:“从古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猪多肉贱】
        比喻人或物多了就受轻视。《玉环记》第十四出:“天杀的,我坐也不曾得坐,又有勇士到。自古道:‘猪多肉贱。’待我出去看,哄他一哄,打他一个存身不得。”
        【左手不托右手】
        比喻重要的事不能托付别人办。《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做经纪的人,左手不托右手,岂有自己回家,银子反留在外人。据我看起来,多分这本钱弄折了,把这鬼话哄你。”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挨:靠近。比喻一个人经常接近什么人,其言行就像什么人。谢佩绮《莽汉的夫子》:“蓝飞雪不以为忤的笑道:‘身分不同了嘛!人家说干一行要像一行,我现在已经不是京师名捕,回南京来做乡绅,自然要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何况,南京的治安不错,那些地痞无赖根本用不着我这只猛虎亲自出马!’”
        【白沙在涅,不染自黑】
        涅(niè)黑泥。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中,就同黑泥一样黑了。比喻好人处在不好的环境中就会变坏。语出《孟子》:“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常在河边站,难免踏湿鞋】
        比喻经常接触不良环境,难免要受影响、出问题。马烽《刘胡兰传·奶奶的“女儿经”》:“常在河边站,难免踏湿鞋……即便自己行得正,走得端,常去那地方,外人提起来名声也不好听呀!”亦作“久在江边站,哪有不湿鞋”。浩然《艳阳天》第二卷六十八章:“还有县里的范占山,这阵子越干越没顾忌了,久在江边站,哪有不湿鞋的?”
        【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
        好:喜欢。楚王喜欢腰细苗条的人,宫中的许多人为此而饿死。比喻在上位人的所好,对下面人的影响之大,也比喻在下者总是投上司之所好。语本《墨子·兼爱中》:“昔在楚灵王好细腰,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肋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又《韩非子·二柄》:“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打的丫环,吓的小姐】
        比喻惩罚了这个,吓唬了另一个。王少堂《武松》第三回:“你不要以为你们苦主这边的人我就不敢冒犯,哼,今日对不住,打个满堂红!这叫打的丫环,吓的小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