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一位衣衫华贵,面容儒雅的男子站在酒楼柱子前,看着提在上面的诗句,心想:又是哪个脑残粉刻在这里的?
这时候突然听到邻近的一桌客人正在谈论:
“听说了吗,最近一个叫高霞寓的军使招聘歌妓,开了这个数!”
“何方名妓,竟然开出这等天价!莫不是那翠红楼的头牌?”
“哪里是什么头牌,不过是个三流歌手。但是人家自称能唱白学士的《长恨歌》,很合对方胃口呢。”
“难怪,这《长恨歌》火得不像话,我那不认识字的老母亲都整日哼唱,会唱的歌妓自然是抢手。”
男子静静听着,心中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吃肉夹馍。
这些年走遍大江南北,各个寺庙、酒馆、学校甚至客船上都能看到自己的诗,比那牛皮癣广告还多。
去朋友家听个小曲,一群歌妓围着他要签名要合照;去餐厅吃个饭,引起一阵阵围观和尖叫。
甚至还有个男粉丝,在自己身上纹了一堆他的诗作!真是哭笑不得。
明明是实力派大叔,却火得像个小鲜肉。
白居易叹了口气:我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太红了……
他不抗拒成为一名现象级的偶像巨星,但这并不是他最初的志向,远远不是……
02
白居易的名和字取自《礼记》、《周易》,分别取义君子居易以俟命、乐天知命故不忧。
白居易的前半生的确可以用居易形容,后半生亦可以用乐天概括。
史料记载白居易10几岁的时候来到长安,拜访当时的大诗人顾况。
顾况调侃道:你叫白居易?长安物价很高,在这买房可不容易啊。
白居易拿出自己的诗集,明确表示自己不是来借钱的。
顾况翻着翻着,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禁惊为天人:小伙子,收回我刚才的话,你写诗这么牛,在长安买别墅都没问题啊!
由此可知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展现了不凡的才华。
那时候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几十年,但各地藩镇割据依然十分严重,今天这里打仗,明天那里大乱。
白居易跟着家人四处逃难,颠沛流离,一家人常常不能相聚: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相似的经历,使得他对杜甫异常崇敬,连座右铭都向老杜致敬: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老杜: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白居易的家庭非常普通,但却不大寻常。
他的远祖不是汉人,而是西域龟兹族,而他的母亲则是他父亲的亲侄女。
家里虽说是官宦世家,但只是地方上的小公务员。
微薄的俸禄,要养活四个孩子,从小自然吃了不少苦。
要改变命运,只有读书这条路。
他自知没有李白的天才,没有王维的家世,更没有机会娶个富婆,唯有逼着自己往死里读。
多年来每天早上学习辞赋、晚上看书,有闲暇就作诗,简直不知道什么是休息和娱乐。
读到口舌生疮,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甚至高度近视散光。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没有一鸣惊人,有的只是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29岁那年,白居易进士及第,正式开启人生赢家模式。
03
春日的曲江边,春和景明,暖风熏人。
17名新科进士正沐浴着春光,在杏园举办谢师宴。
白居易一看这些学霸们,尽是些秃头驼背、须发白眉的中老年人,真怕他们走几步路就喘,只有自己正当年轻力壮,前途无量。
他春风满面,意气风发,在大唐的星光大道——慈恩塔下留下了自己的签名: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人人都知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进士在唐代是公认的难考,十考九不中者大有人在,50岁考上都要放鞭炮了,因而进士出身,地位非比寻常。
白居易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乡试、府试,在一千多个全国各省精英的厮杀中闯入30强,已经足够光宗耀祖的了,但是对他来说,这种考试也就是练练手罢了,不过瘾。
要考,就考最难的!
两年后,白居易参加了比进士还难考的吏部书判拔萃科考试,顺利通过。
各届的进士们还在排队取号等待授官的时候,老白同学已经直接保送秘书省校书郎,成功打败全国99%的学霸。
别看这只是个九品的图书管理员,这可是前途不可限量的美差,著名的宰相张九龄、张说都是从校书郎起家的,这个职位可以说羡煞他人了。
校书郎的待遇着实不低,不仅分房、分车,还分仆人,每个月钱多得花不完,可不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要为房租发愁: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人有钱了,精神气足了,打扮打扮,一改往日不修边幅的屌丝学霸形象,瞬间变成个翩翩美少年。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这期间他认识了相伴一生的好基友——元稹。
入职的那天,白居易就注意到这位风流潇洒的美少年,一聊才发现:艾玛,你简直是我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呀!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深刻的友情,有时候竟比爱情还动人。
他们情投意合,上班聊个没完,下班还要互相写信,一刻也离不开对方。
秘书省的工作比较清闲,两人有大把的时间吟诗作赋、游山玩水。一起看雪,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更是家常便饭……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秘书省校书郎这个闲差显然不能满足两位有着远大政治理想的青年,于是任期满后,他们选择继续进修,备考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应制举。
两人一起住到了华阳观,这里清净悠闲,正好安静读书。
他们积极备考,热烈讨论当时的时政热点,并写了75篇《策林》。
04
公元806年,白居易成功应选。
三次参加中央的考试,三登科第,这在当时已经是学神一般的存在,精英中的精英,在唐代诗人中,白居易的学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不仅如此,他的应试文章还成为满分作文案例,被分发给考生和准考官作参考,他自己也颇为自得地记录在册:
日者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
这一年,白居易出任离长安不远的周至县尉,元稹则在朝廷担任拾遗。
周至县属于京兆府属县,此地有名山古迹,不少名士高人隐居在山中,爱交朋友的白居易很快与他们打成一片。
一日,王质夫、陈鸿等朋友邀请白居易一同前往仙游寺游玩。
这里距离马嵬坡不远,事变已经过去整整50年,依然被人津津乐道。
王质夫不由得感叹:历代的事,除非遇到文采出众的人加以润色,否则时间久了就没有人记得了。
众人纷纷点头:可不是,杨贵妃何等绝色,一朝埋没尘土中,谁还会想起她?
王质夫对白居易说:乐天老弟,你泡妞无数,文笔又好,不如你来写一写这事儿?
白居易心想:这陈年的旧闻,早就不是热点了,过去50年多少人都写烂了,要想出个10万加的爆款谈何容易。
白居易沉吟半晌,突然灵光一现:俗话说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过去那些诗都是写给读书人看的,曲高寡和,我何不写得接地气一些?
略加思索,一篇800多字的长恨歌一挥而就。
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是个人都能看懂。
陈鸿等人拿起来一看,不禁绝倒:老哥,让你随便发挥一下,你给我写了篇千古绝唱,还让不让后面的人活了?
这首诗有多经典就不用说了,白居易确实懂得欣赏美人,每一句描写都让人浮想联翩: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描写爱情的诗句更是有名: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俯拾即是的金句,曲折起伏的情节,传奇的民间传说,让所有相关题材的诗瞬间黯淡无光。
白居易彻底走红两岸三地。
凭着《长恨歌》,连续好几年登顶大唐流行歌曲榜榜首,稳坐流行天王宝座,甚至火到了日笨、潮鲜、约南、契丹等国。
不过白大人可没时间开演唱会,他得抓紧时间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05
大唐诗人普遍相信自己有很高的政治才能,李白、杜甫、王维……无不如此,白居易也不例外
在我看来,白居易不是盲目自信,他的确有。
元和三年,37岁的白居易被授予左拾遗,兼翰林学士。
这两个职位都是可以和皇帝零距离,参与朝廷重要决策的美差、肥差,由此可见皇帝对他的器重。
尤其是翰林学士,那可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和政治顾问,未来宰相的候选人。
得到皇上如此厚爱,白居易受宠若惊,工作起来跟打了鸡血一样:
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
他的矛头直指当时朝廷最大的两大弊病:藩镇割据、宦官乱政。
多次上书,实名制弹劾裴均、李师道、严绶等包藏祸心的藩镇节度使,更大胆地抨击俱文珍、李辅光、吐突承璀等炙手可热的宦官。
元和四年,宪宗准备讨伐叛乱的承德藩镇,竟然任用宦官吐突承璀为统帅,白居易立刻上书反对,言辞激烈而恳切:
然则兴王者之师,征天下之兵,自古及今,未有令中使专统领者。……臣恐四方闻之,必轻朝廷;四夷闻之,必笑中国;王承宗闻之,必增其气;国史记之,后嗣何观?……
他希望皇上慎重考虑,大不了给他钱、封他的官,但是万万不可将军国大事交给一个阉人,否则必将为千秋万代取笑!
望陛下念其勤劳,贵之可也,陛下怜其忠赤,富之可也,至于军国权柄,动关于治乱,朝廷制度,出自于祖宗,陛下宁忍徇下之情,而自隳法制,从人之欲,而自损圣明?何不思于一时之间,而取笑于万代之后!
这种舍身忘死,不怕得罪最高统治者的勇气,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今臣忘身命,沥肝胆,为陛下痛言者,非不知逆耳,非不知危身,但以蝼蚁之命至轻,社稷之计至重,伏乞圣虑,又以此思之。
他俨然一位民主斗士,诗歌成为他补察时政的重要武器。
他与元稹、李绅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创作了大量揭露社会黑暗、民生疾苦的讽喻诗。
比如揭露宦官生活作风浮华的《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比如揭露宫市危害的《卖炭翁》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由于白居易强大的影响力,这些诗歌传播甚广。被刺中要害的权贵政要看了,无不大惊失色,咬牙切齿。
凡闻仆《贺雨诗》
,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
,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
白居易的大胆直言甚至一度得罪了唐宪宗,他气得跳脚: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宰相十分厚道,连忙劝说唐宪宗:白居易不顾性命安危,一心为朝廷着想,是忠臣啊。
唐宪宗无奈:这小子,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