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奇(3)

(2023-01-18 22:14:50)
分类: 图文:古典诗文
李白: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奇(3)

        第八节
        春天,皇宫后花园的牡丹大片盛开,花朵硕大、华丽,香味浓郁,美得惊心动魄,难怪刘禹锡称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玄宗和杨贵妃漫步在花园,连连赞叹。
        看着名花美人,交相辉映,玄宗兴致大好,命令宫廷乐师奏乐助兴。
        演奏到一半,玄宗叫停:怎么还唱那些过时的老歌呢?去把李白喊来填词。
        李白来了,不过是被扛着来的。
        只见李白喝得满脸通红,醉眼朦胧,站都站不稳。
        玄宗看到李白的醉态,并没有责怪,反而恶作剧地命令宫人用水让他清醒清醒。
        一小盆冷水浇下去,李白总算有三分清醒了。
        梨园正在奏着新乐曲,皇帝正吹着玉笛,而倾国倾城的贵妃在牡丹花丛中翩翩起舞。
        见到眼前的景像,不用皇帝命令,诗人早已诗兴大发,笔下犹如生花一般,三首《清平调》一挥而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我们很难想象,那个夜晚该有多么惊心动魄。
        那是牡丹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刻,也是大唐、李白、李龟年、杨贵妃他们一生最辉煌的一刻。
        这一幕让人唏嘘的地方在于,它就好像大唐盛世的谢幕表演。
        可惜的是,我们只能在想象中再现这一幕;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读到李白的诗。
        然而大部分时间里,翰林待诏的生活还是很枯燥的。
        李白就像浪迹江湖的杨过突然进了国企,规矩多不说,人际关系更是微妙,再没有像陈丹丘、岑勋这样为他挥金如土、听他吹牛的朋友,也没有东严子、司马承祯、胡紫阳这样能与他神游八极的世外高人,李白都快闷死了。
        尤其是翰林院那些书呆子,跟他玩不来也聊不来,李白渐渐怀念从前那种放浪形骸的日子: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渐渐地,李白也不把自己当个翰林待招了,终日泡在酒坛子里,不是自斟自饮高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是和朋友在酒馆喝得烂醉,甚至皇帝派人来叫他,他还胆大包天地回绝。(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这位大哥,你翘班也就算了,董事长来请还不回去,怕是不想干了吧。
        这件事太反叛、太热血,以至于当时及后世无数年轻人向往成为李白这样才华高到可以藐视一切权贵的人。
        然而大部分人不是磕得头破血流,就是对现实和平庸的自己妥协,只有李白做到了。
        不过很快,李白就不想再陪这些人玩儿了。

        第九节
        进宫不到3年,朝中对李白的非议越来越多。
        在宫里,连王维这样出身望族、几乎完美的才子都不敢强出头,而李白依然我行我素、口无遮拦,不得罪人才是怪事呢。
        流言传得多了,很容易变成真的。再加上小人在皇帝耳边吹风,难不保哪天就倒霉。
        贺知章告老还乡后不久,李白就递了辞职信。
        玄宗还是很够意思的,给了李白一大笔钱,让他体面地离开(赐金放还)。
        回到民间的李白忘了自己是个有老婆有孩子有房贷的中年人,再次放飞自我。
        先是从商山跑到洛阳,再从金陵跑到庐山。
        在河南,李白遇到了33岁的杜甫。
        当时的人不会想到,这次会面将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多么辉煌的事情。一个诗圣、一个诗仙,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遇上了。(引用张爱玲散文《爱》)
        杜甫也没想过,因为当时他只是李白万千粉丝中不起眼的一个。
        杜甫与李白有过两次会面,他眼中的李白是这样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完全是学渣膜拜学神的样子啊!
        而李白眼中的杜甫是这样: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哥,你写诗用仙气,咱凡人只能用力气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杜甫对李白一厢情愿得令人心疼,他写过《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给他,而他却给别人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其实这是对李白的天大误会。
        作为年长10几岁的大哥,李白对这位小弟还是很关照的,他给杜甫写的诗虽然不多,但是感情很真挚,比如: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离开长安后,李白和杜甫在河南相会,当时还有另一位大诗人高适。
        这三个人能玩到一起也是很不容易,毕竟他们诗风实在差太远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像玩民谣、玩摇滚和玩嘻哈的三位大师级人物聚到一起,然后其中一个说:你会freestyle吗?(轻喷,我都说不恰当的比喻了)
        三位大佬(当时只有一位)手牵着手,一路寻仙问道,采药炼丹、痛饮狂歌,晚上还盖一条被子。
        当然,这样的生活方式那两位只是体验了一阵子,就回去找工作了。
        第二次见面分手后,杜甫再也没见过李白,毕竟这家伙行踪太不定了,另一位狂热粉丝魏万穿越大半个中国,走了三千里路才终于在江南一带追上他,简直比林志玲还难追。

        第十节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李白正隐居在庐山。
        大概是太久没看新闻联播,李白没想到世界变得这么快。
        一会是玄宗仓皇出逃,一会是马嵬坡三军不发,逼皇帝赐死杨贵妃。这边玄宗发出诸王分镇,那边太子在甘肃称帝……
        接到玄宗命令的永王李璘受命保护东南一带,受到百姓的欢迎。
        但是新皇帝肃宗却不能容忍,命令永王撤兵前去四川,永王拒绝了。
        永王带兵驻扎在庐山脚下时 ,有人向永王推荐了李白。
        命运跟李白开了个大玩笑,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永王也三顾庐山请李白出山。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诸葛亮可不就是一个极好的榜样吗?
        因此当永王对李白说:来吧,跟我一起创业吧。
        李白欣然答应了。
        刚刚当了永王的参谋加宣传部长的李白,就马上不遗余力地为永王宣传:
        永王东巡歌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谢安,就要辅佐永王建立不世之功: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但是现实很快让他栽了个大跟头,这一栽,差点没再站起来。
        加入永王军队不到三个月,还没转正呢,永王大军就被朝廷派出的三路大军包抄,其中一路是昔日好友高适率领的,军队被迅速歼灭,永王被判将杀死,
        李白仓皇出逃,逃到彭泽被抓住了。
        李白差点就真的像诸葛亮一样“出师未捷身先死”,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李白必死无疑,毕竟,这是叛国罪呀。
        但是不得不说,李白终究命硬,由于年轻时广交朋友,这一回李白捡回了一条命。
        审理案件的官员叫宋若思,是宋之悌的儿子。李白曾经给宋之悌写诗送别:
        江夏别宋之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不用说,他们关系很铁。
        在最后一任妻子宗氏的四处走动和宋若思的努力下,李白被释放了,还加入宋若思的幕府。
        然而公元758年,朝廷开始清算安史之乱时对朝廷不忠的乱臣贼子,李白首当其冲。
        原本是死罪,好在新皇帝登基照例要大赦天下,改为流放。
        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夜郎还有个专属的成语——夜郎自大,看来肃宗还挺幽默的。
        从浔阳到夜郎,山高路远,长路漫漫,李白此时已是个六旬的老者,这一连串的打击,让这只大鹏心力交瘁,差点没变成山鸡。
        幸运的是走到白帝城,朝廷因大旱再次大赦天下。
        李白这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又忍不住快意人生,唱到: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就是李白的可爱,只有没死,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乐观、开怀,放声高歌。
        漂泊了大半生的李白,生命的最后几年依旧是在漂泊中度过。
        公元762 年,李白以62岁的高龄请求加入李光弼的军队,试图抹去加入永王军队的污点。
        李白内心到底还是个少年,然而身体已经不允许了。
        最终,在族叔李阳冰的家里,李白那吐出无数锦绣诗篇的胸口耗尽了最后一口气,他和大唐盛世一起,被永远冰封在历史的长河中。
        但是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回响着豪迈的盛唐之音: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第十一节
        关于李白的死,人们更愿意相信他是喝醉了酒,不小心跳入海里捞月亮这种浪漫的死法,这才符合人们心中洒脱、飘逸、无忧无虑的诗仙形象。
        但是很不幸,李白是死于痛苦的疾病折磨,甚至在他死前,他写出了一生中最悲凉的一首诗: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传说战国时期,一只麒麟出现在鲁国,孔子见到,为这只象征着祥瑞之兽诞生在乱世,生不逢时而悲痛不已。
        在李白心里,他也像那只麒麟一样生不逢时,但是却没有孔子这样的圣人为他流泪。(杜甫:哥,我懂你……)
        乐活了一生的李白,最后居然是那么的悲观,所以我不忍心以这首诗作为他的传记的结尾。
        李白这一生活得太耀眼,太洒脱,他有凡人的一面,他也娶妻生子,还娶了4个(一说是2个),他也穷过、碰壁过(很多次),但他总是能迅速从这些挫折中脱身而出,高唱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想,这是因为他的心胸太过宽广,凡夫俗子的烦恼根本装不进他的肺腑里,能让他痛苦的,是孔子、屈原、阮籍那样沉重的痛苦。
        我们爱李白,因为他能给我们积极面对人生的勇气,天塌下来又怎样: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摘自《笑谈古诗词》,作者王老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