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园识小录(4)|陈义敏著

(2023-01-23 22:12:57)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梨园识小录(4)|陈义敏著

        二三十年代的马连良(上)

        马连良,字温如,别署遗风馆主。回族,1801年生于北京。九岁入喜连成坐科学艺,为第二科学生。初习武生,由茹莱卿教授,演过《探庄》中的石秀、《淮安府》中的贺仁杰、《小天宫》中的造化仙等短打武生。一年后,因喜连成缺老生,萧长华看马连良扮相俊美、噪音清亮,令其改习老生,由叶春善、蔡荣贵、雷喜福教授。
        马连良十八岁出科后,又拜贾洪林为师并私淑余叔岩,凡余叔岩演出或调嗓,马连良都必看必听。适值马连良的叔父马昆山在福建组班,约马连良及其二兄马春轩(工小生)赴闽。马连良在福州上天仙演出约一年半,被誉为“谭派正宗”。与之同台献艺的有芙蓉草(赵桐珊)、陈碧云,都是三乐弟子,后来林颦卿也加入。他们几人轮演大轴,极受欢迎。
        1918年马连良返京,仍回喜连成演唱,1921年冬才离开喜连成在外搭班。
        1922年春,马连良受上海亦舞台之聘,第一次赴沪演出。当时上海各舞台多排演新戏,以奇异布景号召观众,而马连良则专演谭派老戏与之竞争。前三天打炮戏他演的是《琼林宴》《南天门》《珠帘寨》,临别时演出《盗宗卷》《贩马计》。这次与他同班演出的有白牡丹(即荀慧生)、小杨月楼、张德俊、杨瑞亭、李永利等。演出从2月到7月,历时五个月,无不满座。有一次演日戏《四进士》,仅演至《公堂》止,观众不肯散去,要求接演,后台不得已复启台幕,接演至终。
        当时报上有评论谓:“老生固以唱为要素,若由内行说起来,除唱以外,也要注意念白、做工、扮相、台步、表情、功架、跌掼,八样各尽其妙,才算完全。伶界中谁是这样的全才呢?吾敢肃然答曰,只有马艺员连良了。他的唱工字眼纯正、腔调圆稳,念白卑亢合度、徐疾中节,做工脱尽火气,扮相扮一样像一样,功架极老练极工整,跌掼功夫因正在年富力强之时,举重若轻。他文武不挡,是难能可贵的。”
        当年年底,他又一次赴沪。在扮演《甘露寺》的乔玄时,马连良在萧长华、蔡荣贵及打鼓乔三(乔玉泉)的帮助下,把原来《甘露寺》中乔玄的几句白口,改为“劝千岁”这段脍炙人口的西皮原板转流水,轰动一时,很快便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此后他多次应邀赴沪,演出于共舞台、丹桂第一台、天蟾舞台、大舞台。每次必拜访潘月樵、吕月樵,向他们讨教。
        他在北京时,则搭入玉华、双庆等班,与王瑶卿、尚小云、谭小培合作,演出了《全部红鬃烈马》和《全部福寿镜》《红绡》《刺红蟒》等。并曾与朱琴心组织和胜社,合作演出了《陈圆圆》(许德义参加演出)、《化外奇缘》(姜妙香、周瑞安、郝寿臣参加演出),同时他也以《广太庄》(与郝寿臣合作)、《四进士》、《流言计》(与郝寿臣、周瑞安合作)、《探母回令》演大轴。
        1926年冬,他搭入尚小云新组的协庆社,以《乌龙院》(与王长林、诸如香合作)、《问樵闹府》(与侯喜瑞合作)、《胭脂褶》(与马富禄合作)等戏压轴,并与尚小云、侯喜瑞合作演出《宝莲灯》,但班里大轴戏仍归尚小云演唱。1927年夏,陈春龄组织春福社,聘马连良为台柱,挂头牌,青衣为王幼卿,净角为郝寿臣,武生为吴彦衡。老伶钱金福、王长林亦加入该社。头天打炮戏(6月9日在北京庆乐园)马连良与钱金福、王长林合演《定军山·斩渊》。1928年春福社改组为扶春社,1929年又变成蔡荣贵组织的扶荣社。1931年2月马连良自己组班成立了扶风社。
        从马连良搭班演唱到自组班社这段时间,北京京剧界的竞争相当激烈,除四大名旦各编本戏争奇斗艳外,老生中余叔岩、高庆奎也各自成派,享名于时。特别是高庆奎,他不仅演出《斩黄袍》和《辕门斩子》《斩马谡》《四郎探母》等老戏,还编演了不少新戏,如《哭秦庭》《浔阳楼》《重耳走国》《全本庆顶珠》等,影响很大。马连良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也开始结合自身唱做念打俱佳的条件,走自己的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马连良自从在班社内成为台柱及至独立组班以来,演出新编、改编的剧目是不少的,如1927年2月6日与郝寿臣演出新排的《青梅煮酒论英雄》,11月10日首演《焚绵山》,12月4日在北京华乐园首演新排的《全本火牛阵》,此戏由《全本黄金台》增添首尾而成,经清逸居士整理,马连良与郝寿臣、王长林、吴彦衡、萧长华等合演。
        1928年1月8日与郝寿臣等在华乐园演出由吴幻荪新编的《鸿门宴》,3月18日首演新排之《范仲禹》。
        1929年3月24日在北京中和园首演由清逸居士整编之《全本天启传》(包括《官庄堡》《南天门》)。9月29日首演新排之《许田射鹿》,此戏由清逸居士取材于《三国演义》第十九回至二十一回编成,有曹操攻打徐州、白门楼吕布被擒、陈宫被斩、刘备封官、许田射鹿等十余场,马连良前饰陈宫,后饰刘备。这年1月他还在北京中和园首演过新排的《三顾茅庐》。
        1930年3月23日在京中和园首演新排的《要离刺庆忌》。10月12日首演新排的《安居平五路》。这出戏系蔡荣贵藏本,经孙菊仙指点排成,马连良前饰孔明,后饰邓艾,有大段西皮原板和二六,皆高腔唱之,极为不易。
        1931年5月23日在京吉祥园首演新排的《苏武牧羊》。此戏是清逸居士在原《万里缘》的基础上编写的,增加了苏武出使、卫律劝降、苏武望乡等情节。
        1932年6月22日在京首演由关仲莹编写的《假金牌》。这出戏写张居正纵子行凶作恶,用假金牌檄取荆州府孙伯阳首级,后被孙妻徐氏识破,孙乃押解金牌入京面奏,张居正被罢职,其子伏罪。
        此外马连良还演出了清逸居士原编、李亦青整理之《羊角哀》。此剧弋阳腔、秦腔中均有,是《今古奇观》中的一个故事。说春秋时,左伯桃见楚王招贤,即负囊就道,途中遇雨,因借宿,邂逅羊角哀。二人结拜,同避风雪于桑梓树下。左将衣服都解与羊角哀,自己赤身冻死。羊角哀至楚被封为中大夫,向楚王奏明左伯桃解衣之义,楚王亦拜左伯桃为中大夫。羊角哀具衣冠厚葬左伯桃。嗣后左墓为其旁荆轲墓所迫,羊角哀乃自尽助之,荆墓为剖。清逸居士还把传统折子戏《遇龙酒馆》《失印救火》串联起来再加发挥,编写成《全本胭脂宝褶》,经李亦青整理后演出。清逸居士还为马连良整理了《大红袍》(《五彩舆》)。
        1937至1938年,吴幻荪在原有传统剧目《监酒令》和《盗宗卷》的基础上,根据《史记》《汉书》和《西汉通俗演义》,并参酌川剧、汉剧的《淮河营》剧本,整理出了《十老安刘》。为了故事的完整,这出戏里有些情节与史实不符,如吕雉自焚,但剧本塑造了两个性格十分鲜明的人物,一个蒯彻,一个张苍,这两个人物均由马连良扮演。蒯彻机智勇敢,有谋略且善辩,马连良演出时以念白取胜。张苍憨厚老诚,在陈平索取宗卷时吓得魂飞魄散、张皇失措,待得到宗卷后,他又欣喜不已。马连良用宗卷在手又找宗卷这样真实而又风趣的表演,活画出张苍在紧张中精神的恍惚不定;用跌倒在地,失去宗卷复又寻得的表演,生动地表现张苍在极度兴奋中的闪失。演得细腻而逼真,堪称马派的代表作。
        1938年初,马连良与郝寿臣合作,把秦腔《反徐州》改编为《串龙珠》。这出戏除称“反徐州”外,还称“五红图”,因为剧中人物徐达、完颜龙、郭广清、侯弼卿、康茂才五人,皆勾红脸。马连良演出时,徐达已不勾红脸而是老生扮相,侯弼卿亦改为老生扮相,康茂才改为小生扮相。这出戏在地方戏中广为流传,除秦腔外,川剧、晋剧、豫剧、河北梆子中也有。这出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残酷统治的反抗,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在日寇大举入侵,铁蹄已近长江的形势下,马连良敢于改编演出这个戏,是极为不易的。马连良扮演的徐达,唱、念、做、打,无一不备,颇为吃重,而他演来却游刃有余,可见功底之深厚。
        1938年冬,马连良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了从山西梆子移植改编的《春秋笔》。他前饰张恩,后饰王彦丞,张君秋饰王夫人,叶盛兰饰差官,赵桐珊饰张妻,苗胜春饰陶二潜。这台戏由于演员整齐、表演精彩,票为之罄。
        纵观马连良在二三十年代编演的新戏和以原来的折子戏为基础增添首尾编排的本戏,思想内容都是健康的,取材于《三国演义》及其他历史故事者居多,并注意从地方戏中移植好的剧目,塑造的人物多为机智、勇敢、正直、富有反抗精神之士。其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串龙珠》,剧中徐州知州徐达在受到徐州王完颜龙威逼的时候,能在百姓们的鼓动下,打消重重顾虑,竖起义旗,走上反抗之路,是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的。马连良正是在这许多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的演出中,得到了技艺上的精益求精,创立了倜傥潇洒、独具风采的马派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