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道一年一度的总决赛再次打响,2013年12月21日分赛第一场,毕福剑出场戴一个鸭舌帽,摘了后,头上有个网子。原来是踢球时头撞球门上了,用他的话说就是脑袋开瓢了。当选手刘可夫将于文华演唱的南泥湾成功用爵士乐演奏,毕福剑演绎了一个段“新盖的房,雪白的墙,墙上挂着mzx的像……”让他改为爵士乐,他为难地说:“毕老师,咱还是回去接着抹药吧。”毕福剑话锋一转说:“我不抹药,我喝饮料,本栏目由汇源……”开始插播广告,巧妙的植入,让人开怀。
2012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国庆七天乐》节目在广东梅州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美丽的客家小镇录制。在录制现场现场,“毕氏幽默”是引爆全场观众爆笑的“导火索”。“你不姓毕啊,咋智商怎么这么高呢?”“你唱得太好了,我送你一吨柚子!一个柚子蹲在那儿,不就是一蹲吗?”……每一句都让人开怀大笑。
毕福剑总是能随时随地即兴发挥制造笑料,引得全场乐开怀。
许多人都说,在中央电视台几百名主持人中,毕福剑绝对算是“另类”。
一方面他的长相怎么看都不像个主持人,在追求帅哥靓女的主持舞台上,长得他这么“朴素”的实在少见;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口才和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
1.没有主持风格的“风格”
毕福剑常说:“我并没有太多考虑自己的主持风格,也没有给自己定位,大家说我有亲和力,可能是因为我长得跟老百姓一样,不是那种标准的‘帅哥’,而且我平时说话什么样,在台上还是什么样,无论是准备好的台词还是即兴台词,都用口语化的形式来表达,这样就把和观众的距离拉近了。”
老毕很少“照本宣科”,一般台词都是即兴发挥,即使有撰写好的台词,他也会记得乱七八糟,最后还是得靠临场即兴发挥过关。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灵活性避免了固定台词设计的死板,才更容易让观众喜欢和认可。
他说:“我和周涛一起主持晚会,需要背的词都是周涛来说,我就只干采访观众的活儿。每次《梦想剧场》录制前,我心里总有点打鼓,因为那些准备好的台词常常被我记了个七荤八素。不过只要一开拍,我的随机应变就派上了用场。”
2.真实的感情流露
老毕在节目中一向以以沉稳、幽默示人,常以调侃姿态,假作“不正经”,逗乐观众。但是偶尔也会有真情流露的时候。在一期《星光大道》节目中,一位来自湖南的选手彭丽嘉亮相完毕,讲述其父亲在她追梦路上一开始并不为所动,不予支持,一直只有母亲在身边默默守候,自己和父亲沟通曾遇到阻碍,处于僵局,直到后来才彼此释怀,父亲也开始接受并支持女儿的舞台梦想。
听到这里,老毕不禁有感而发,自爆曾与女儿有过一段沟通的隔阂期,彼此交流不顺畅,身在国外念书的女儿常常不能体会作为父亲的他的心意。他说当时女儿在国外上学,老毕送过她一把黑伞,女儿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我要把我用过的旧黑伞送给她,别的女同学用的都是小花伞,女儿怕被同学笑话,为此跟老毕赌气了好几个星期,也不通电话。
老毕十分思念女儿,于是就给她写信,发邮件,给她讲自己的成长故事。老毕说:“其实那把雨伞是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我的爸爸攒了1个月烟钱买的,我爸说:爸爸不能陪你去北京,就让这把伞为你遮风挡雨吧。”因为这句话,老毕一直留着那把伞。后来又把它转送给了女儿。
老毕的这一番话,令看惯了“毕姥爷”轻松打趣式主持的广大观众也为之动容,陷入沉思。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真正的铁石心肠的人是不多的。说话者如果能够在说话的过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进行绘声绘色的诉说,自然就更能够让人感到亲切可信,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3.平实的语言最感人
曾有人问老毕,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老毕用一如既往的调侃和幽默口吻说:“想好眼前的事,让其它的事见鬼去吧!”毕福剑自我评价“严格来说没有理想”。他表示,对于他而言,顶多是想想这一星期干什么,很难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准确判断。“要做就做自己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想好眼前的事怎么做好。”
老毕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的类型,他考入大学是26岁,开始踢球时32岁,正式做主持人时已经37岁,他说:“我是农民出身,从小没有远大理想,十来岁只希望做个拖拉机手。1990年到中央电视台,盼望着可以开捷达去踢球。远大理想只能作为信仰,否则会老得早。”
老毕的这些话在文字上平实无华,没有什么出奇的,但是却展现了他简单和乐观的心态,同时也非常感人。由此可见,“平实”并不意味着贫乏、单调、呆板,事实上恰恰相反,以“平实”为基准的语言,反而更能够凸显言语的真挚,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4.老毕的节目很自然,不做作
有一次,一位记者采访赵本山,问他为什么会选择毕福剑担任自己小品的搭档,赵本山这样说:“老毕是中央电视台优秀的主持人,我看过他的节目,感觉他非常有才华,而且他的节目很自然、不做作,这与我想要的风格也很接近。没有任何修饰,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感觉,很本色,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条条框框的东西,尺度也能拿捏到位,我很欣赏老毕。”
老毕一直都认为,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本色”,他一再强调自己是导演出身,自然没那么多条条框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时候连标点符号都说不对,这反倒成了一种特色。
他说:“我在台上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处于一种完全放松的状态,自然有利于随机应变。毕竟是个娱乐节目,把我架在那儿,穿得西装笔挺的,人家也肯定不爱看。”
5.童心未泯,能和孩子逗乐子
许多人都说,央视的主持界有了一个毕福剑,恰如《射雕英雄传》里面有着一个老顽童,少了他,必定会少去许多幽默的因素与精彩的看点。
在一次搜狐网“答网友问”的访谈节目中,有网友针对老毕的节目中五花八门的搞笑说:老毕是一个顽童。
老毕则无比谦虚地回答:“符合我们节目的定位,我们乐,不玩乐不起来。至于说加了一个童字,说老毕是顽童不如说老毕是个老不死的。”
老毕的童心许多人有目共睹,尤其是当他面对小孩子时,玩心更盛。有一次《星光大道》上,一位选手的女儿跑上前来送给了老毕一颗糖。这可把老毕高兴坏了,当即就剥开填嘴里了。没想到,这小姑娘却在这时说了一句话:“你要是不让我爸爸当冠军,就把我的糖还给我!”此言一出,全场哄堂大笑,老毕犹如遭了个晴天霹雳一般,瞬间呆住。吐也不是,继续吃也不是,老毕干脆对着台下观众说:“谁想吃糖,给你。”说着还郑重其事地张开嘴露出那颗糖来,这一动作更是让台下观众笑翻了天。
老毕的童心不仅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在舞台上面对小选手时,仍能与他们聊得很来。在某期的《星光大道》上,一个只有五六岁的男孩,调皮捣蛋,老毕起初还跟他逗乐,不料那孩子罗嗦个没完,老毕“怒”了,扯起嗓子盖过他的声音,大声宣布下一位选手上场,就麻利地提起他夹在腋下大步流星走下了台。这一幕令观众们大笑不已。
6.换个角度分析问题
毕福剑学导演出身,从北广毕业,他就进入了中央电视台,刚进台,毕福剑被分配到文艺部当秘书。干些接电话、扫地之类的活,后来因为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组缺少摄像,他还零时客串了一把,结果因为摄像水平过硬,在剧组干了没几天,他就升为主摄之一了。
1977年,一档名为《人间万象》改版为《梦想剧场》,因为零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主持人,老毕又被迫成为了主持人。老毕说:“我毕业以后,人家都说我不务正业。干导演的,你没正儿八经地导过大的电视连续剧或者电影,结果你给人《三国演义》当摄像。好容易干上电视了,你又去当节目主持人了。所以我们班同学在一起就说,不务正业就体现在你身上。”
但是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现在干栏目就干吧,这里面也有学问。我倒觉得无论干摄像,还是干主持,都不能说是不务正业,只不过你学的专业不是这个罢了。”于是老毕就踏踏实实的当起了主持人,果然,不久之后,凭着《梦想剧场》,老毕可谓是一炮而红。
别人认为老毕一个学“导演”的做摄像,做主持人是不务正业,但是老毕能换个角度想问题,却觉得这里面也有“大学问”,也能够学到很多经验。也正是因为前面种种的积淀,才有了《梦想剧场》、《星光大道》的辉煌。
7.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我的普通话不像主持人”
毕福剑曾经对人说:“你听我的普通话不像主持人那么标准吧!这倒成了我的特色,就好像如果没有了豪爽的东北话、带鼻音的陕西话和不峰不谷的江南口音,那语言还有什么色彩呢?”毕福剑常常说自己的主持没有风格,但就是凭借着他那夹杂着各种方言的“不标准”普通话,让观众记住了他,并逐渐喜欢上了他。
8.不过多迎合别人
近些年,选秀节目越来越多,《星光大道》从原来的一枝独秀,变成了现在的百花齐放,为了竞争,许多节目花样百出地迎合观众,变得越来越庸俗,越来越低俗,但是《星光大道》却始终还是保持自己的风格。
有一次,毕福剑在接受光明网采访时说:“通俗和庸俗不是一个概念。我个人觉得通俗应该是自然流露的一种心情,自然流露的歌或者艺术,它是不加过多的、过分的修饰,这称之为通俗。所谓的庸俗,就是人为的,故意制造一些噱头,然后迎合低级趣味,甚至主持人都在迎合,再加上一些外包装,它超过了人们能够接受的限度,那么这称之为庸俗。我们尽量要做到通俗而不庸俗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