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主张一夫多妻制,他自己就娶了四房太太。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只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没见过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这个“茶壶论”在当时流传甚广。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时,陆小曼对徐志摩说:“你不要拿辜先生的‘茶壶论’做借口,你不是茶壶,而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共用,但牙刷却不能共用,我今后就只有你这把牙刷,你呢,也不准去觊觎别人的茶杯。”一时间传为笑谈。
♥有一次,辜鸿铭在北大文学院,他刚站上讲台,就引得一阵哄堂大笑。原来,都已经是民国六年了,他的脑袋上还拖着一条编得整整齐齐、刷得油亮的大辫子。辜鸿铭自然知道同学们在笑什么。他先是咳了一声,然后极其严肃地说道:“我自然知道你们为何发笑。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随时剪掉,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便没那么容易剪掉了。”此言一出,整个教室里静了下来,变得鸦雀无声。
♥有一天,有人特备酒筵请于右任写字,饭后拿来纸笔,于右任在酩酊之中挥毫,留下一行“不可随处小便”而去。第二天,那人拿出这行字请教于右任,于右任知道自己酒后失笔,连声道歉,沉思良久,似有所得,于是叫人取来剪刀,将一行字剪成几块,重新拼排,说:“你看,这不是一句很好的座右铭吗?”那人一看,禁不住大笑,再三拜谢。六个字重新安排,原来是:“不可小处随便。”真是急中生智啊!
♥讲课架子最大的开场白,非章太炎莫属。一次上大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章太炎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章太炎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资本论》较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间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看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眼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1922年,萧楚女去四川开展工作,担任《新蜀报》主笔,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很快一封封求爱信飞到了编辑部。萧楚女便在报上刊登了启事:“本报有楚女者,绝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汉也。”
♥法学家王宠惠在伦敦时,有一次参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间有位英国贵妇人问王宠惠:“听说贵国的男女都是凭媒妁之言,双方没经过恋爱就结成夫妻,那多不对劲啊!像我们,都是经过长期的恋爱,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后才结婚,这样多么美满!”王宠惠笑着回答:“这好比两壶水,我们的一壶是冷水,放在炉子上逐渐热起来,到后来沸腾了,所以中国夫妻间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后慢慢就好起来,因此很少有离婚后事件。而你们就像一壶沸腾的水。结婚后就逐渐冷却下来。听说英国的离婚案件比较多,莫非就是这个原因吗?”
♥教育家陶行知注重“启发式”教育,一次他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台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他按着鸡头让鸡吃米,鸡死活不吃;后来他松开手,让鸡自己呆在那里,鸡却开始低头吃米。陶行知就此解释道:
“教育如同喂鸡,强迫是不行的,只有让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效果会更好一些。”
♥沈从文先生不善言辞。胡适请他在大学讲课,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竟10多分钟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随而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同学们,我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吧。后来有人告状到校长胡适那儿,胡适说,10多分钟说不出一句话,学生没有轰下他,就是成功。
♥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颇有自知之明,上课时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哪有老师上课允许学生睡觉的?他这么“甘于示弱”地一说,反而赢得满堂喝彩。
♥刘文典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
♥齐白石平时很严肃,不爱开玩笑。有一段时间他的弟子李可染不来看他,他很生气。一天,李可染登门访师,齐白石倒趿布履门口迎接,故作陌生,颔首低问:“请问先生贵姓?”把李可染弄了个大红脸,慌忙谢罪。
♥抗战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设宴为他饯行,邀请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不已。
♥著名画家张大千是个大胡子,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据说有一人见此,顿生好奇,问:“张先生,睡觉时,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上面还是搁在里头的?”大千先生一愣:“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没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晚上就寝,大千先生将胡子撂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太对头;收进被子里面,又觉不自然。折腾了半宿,都不妥当。这一下他自己也犯愁了,以前这可不是什么问题呀,现在怎么成了件头痛的事呢?第二天,大千先生对那人说:“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平时是搁哪的。”
♥1929年南开女中部第一届学生毕业,张伯苓校长的讲话既幽默又深刻。他说,“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不要要求丈夫升官发财。男人升官发财以后,第一个看着不顺眼的人就是你。”
♥老舍的《话剧观众须知》里,非常幽默地说:“如果你是楼上票一定坐楼下,楼下票一定坐楼上,这样剧场才热闹。”老舍用反语的方式,把上世纪30年代中国观众不文明,不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写得非常鲜活。人们读了以后就觉得再也不好意思这样做了。
♥李叔同有一次上弹琴课,十数人为一组,环立在琴旁,看他范奏。这时,有一个同学放一个屁,没有声音,却是很臭。同学们与他全部沉浸在这种臭气中。同学们大都掩鼻或发出讨厌的声音。李叔同眉头一皱,管自弹琴。弹到后来,臭气散光了,他的眉头方才舒展。下课铃响了。李叔同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同学们还未出门,他又郑重地宣告:“大家等一等,还有一句话。”大家又肃立了。他又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着又一鞠躬,表示叫学生们出去。同学都忍着笑,一出门来,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著名音乐家李抱枕平时教导学生十分有趣。他曾告诉学生:早年教育音乐时,一些调皮的学生连八个主要音阶都唱不准,有人唱成“独览梅花青腊雪”。后来,有的学生搞恶作剧,竟唱成“多来米饭,少来稀粥”。引得学生们捧腹大笑。一些合唱团的学生在演唱时,常犯只看谱不看指挥的毛病。李抱枕非常幽默地对同学们说:“好的合唱团员把谱记在脑袋里面,不好的合唱团员把脑袋埋在谱里。我恳求各位在唱的时候,多‘赏’我几眼,别老是‘埋头苦干’,因为在实际演出时,我们不能说话,只能彼此‘眉来眼去’。”李抱枕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从此唱歌时眼睛再也不离指挥了。
♥1942年,戏剧家洪深在桂林写了一个剧本,剧中有一反面人物叫张经理,可是戏上演的第二天就被禁演了。原来,广西银行经理也姓张,硬说这个戏是讽刺他的,不让演。洪深为此立即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宣布:“我写了一个戏,其中有个反面人物叫张经理,想不到本地也有一个张经理,并提出了抗议。现在我决定,把张经理改成洪经理,今后我写的戏中的坏蛋全都叫洪深。”由于他的幽默和灵活,救活了一出好戏。
♥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他为什么会改名呢?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考试中,他无意中在名字一栏里写上了自己的年龄十四,他把“十”改成了“李”,心想:叫“李四”太不文雅了。于是,他开始四处张望起来,找呀找,忽然他看见了一块牌匾上“光明正大”四个字。一想,就叫李四光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