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林语堂应邀参加台北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前面有不少人作讲演,都讲得十分冗长,轮到林语堂讲话时,已经11点半。他上台的第一句话就是:“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随即引得哄堂大笑。
♥胡适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常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引用时,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
,“孟说”, “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引起了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有一次,巴黎的朋友寄给胡适十几个法帼的古铜币,因钱有“PTT”三个宇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阿Q是鲁迅创造的经典人物,人家问鲁迅为什么要给一个中国人取个洋名字,他笑着说:“你看这个Q字,像不像一个光溜溜的脑袋后面拖着根小辫子?”这形容,还真是绝了。
♥萧伯纳在上海拜会鲁迅先生时,称他是“中国的高尔基,而且比高尔基还漂亮”。鲁迅诙谐地回答:“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
♥1934年,北平市长袁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说着,他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大家被他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生活中,鲁迅是个非常爱开玩笑的人,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人取外号。许广平参加学生运动,被校长骂成是“害群之马”,于是他便开玩笑叫她“害马”。他们正式同居那天,他在日记里写道:“夜为害马减去鬃毛。”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隐语,大约指二人开始同居。许广平也很风趣,给他取了个昵称叫“小白象”,取皮坚肉厚之意。后来他们生了海婴,鲁迅就戏称儿子为“小红象”。
♥鲁迅少年读书时,有个老师是个近视眼,戴着一副眼镜。有一次老师出上联“独角兽”,要求大家对下联。鲁迅同桌想表现一下自己的文采,却又不知该如何应对,偷问鲁迅,鲁迅偷偷告诉他,对“四眼狗”即可,同桌不知是计,遂如实以对,老师大怒,顺手就是一耳光。鲁迅忙以书遮面,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1924年鲁迅写过一首打油诗《我的失恋》,并称之为“拟古的新打油诗”。全文如下: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
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
♥有一次,郁达夫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郁达夫笑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最怕被宣传,更不愿意在报刊露脸。一次,有一位英帼女士求见他,钱先生执意谢绝,在电话中对她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1942年4月,周而复先生与王郓女士在上海举行订婚仪式。周而复请钱钟书先生当证婚人,由于他俩交情深厚,钱钟书欣然同意。在订婚仪式上,钱钟书致辞说:“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文学家。一个真一个美。这桩婚姻是真善美!”钱钟书的一席话赢得了满堂喝彩。
♥1985年,香岗记者林湄小姐采访了很多文坛名人,唯独没有见到钱钟书,颇觉遗憾。于是,就请《文艺报》编辑吴泰昌帮忙,代她同钱钟书电话联系。钱钟书在电话里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请你转告她,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谁知林小姐不甘心,又邀吴泰昌搞突然袭击,直接找上门去。他们按了门铃,出来开门的正好是钱本人,一见面,钱钟书先生哈哈大笑:“泰昌,你没有能引蛇出洞,却又来瓮中捉鳖了……”
♥一天,有个青年问钱钟书先生,怎样才能像他一样使自己的作品被图书馆收藏。钱钟书先生风趣地回答说:“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列在图书馆里,得先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
♥一次访美,钱先生买了一只烟斗。回国后送给一位吸烟的朋友。他说:“我不吸烟,这就好比古时宫里的太监为皇帝选妃子,合适与否我就不知道了。”
♥一次英帼女王访问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钱钟书出席,他竟称病辞掉。事后有人私下问及此事时,钱钟书道:“不是一路人没有什么可说的。”真是大智若愚。
♥钱钟书80岁那年,他所在的中国社科院准备为他开一个纪念会或学术讨论会,但钱钟书一律婉拒。对这类活动,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一次座谈会上,一名记者见到崇拜已久的钱钟书,便不失时机地提问。关于《围城》,他问道:“为什么《围城》中的唐晓芙下落不明?”钱先生笑着答道:“人生不多的是‘下落不明’的情形吗?像我们今天在这里聚首碰面,明天各分东西,而我的影像,在你们的脑中逐渐模糊,不就是‘淡出’的一个例子吗?记者坚持否认说“绝不会”,又追问:“像《围城》中每一角色,都被冷嘲热讽过,唯独唐小姐例外,偏偏她又是‘淡出’的,这两者中间,有什么关系吗?”钱先生忙不迭地说:“难道你的意思是说,唐晓芙是我的梦中情人吗?”逗得满堂开怀大笑。
♥1991年,18家电视台拟联合制作大型纪录片《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钱钟书名列其中。摄制组几次与钱先生商议,均遭谢绝。后来,摄制组又做杨绛的工作。他们给杨绛打电话,可得到的答复仍然是两个字:不行。组织者在电话中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
钱先生从旁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黄侃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有一次,他在讲课中赞美文言文的高明,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则仅需‘妻丧速归’4字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去三分之二。”
♥一次,黄侃对胡适说:“你提倡白话文,不是真心实意!”胡适问他何出此言。黄侃正色回答道:“你要是真心实意提倡白话文,就不应该名叫‘胡适’,而应该名叫‘到哪里去’。”此言一出,他仰天打三个哈哈,不管胡适,扬长而去。
♥胡适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仅成上半部,全书久未完成。黄侃曾在中央大学课堂上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们不解,问其原因?黄侃道:“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学生们大笑不已。
♥黄侃一次在课堂上大声地说:“胡适之说作白话文痛快,世界上哪里有痛快的事,金圣叹说过世界上最痛的事,莫过于砍头,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饮酒。胡适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颈子来给人砍掉。
♥梁实秋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
♥梁实秋用四十年时间翻译出《莎士比亚》全集,出版社为他举办隆重的庆功会。梁实秋表情严肃地走上台,他说,翻译《莎士比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没有学问,如有,只能去做研究工作了;第二,必须没有天才,如有,就去从事创作了;第三,寿命要长,否则无法译完。最后他幽默地总结,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了。梁实秋语毕,全场哈哈大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