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戏曲中的数字艺术|王建浩

(2023-01-10 21:44:29)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中国戏曲喜用数字,巧用数字。成串的数字出现在戏曲的唱词和道白中,丰富多彩、蔚为大观,民族风格浓郁,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如此纷繁复杂的系列数字,粗一看不免令人眼花缭乱,但如果从数字的功用上看,可以分为如下三类:数字序列体、数字归纳体、数字镶嵌体。这样就比较清晰,便于把握。
        一、数字序列体
        吴慧颖在《中国数文化》中说:“系列数字的使用,可以鲜明地表现数量的变化、程度的加深、事物的连续、时序的推移、叙说的条理,可以强调和夸张某种思想感情。
        1.用数字序列表示时间关系。如四季、十二月、五更等,表示时间的推移。这在戏曲中有大量的例子。如《孽海记下山》中的本无打算逃下山去,想象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皂罗袍】和尚出家,受尽波渣!被师傅打骂,我只得逃往回家。一年二年养起来头发,三年四年做起人家,五年六年认一个浑家,七年八年养一个娃娃,九年十年只落得叫、叫我一声和尚我的爹爹,和尚爹爹。”
        戏曲中唱十二月的也非常多,著名的有京剧唱段《卖水》。下面另举一民间戏剧唱段,它用十二月中物候的错乱来形容女子相思的如痴如狂:
        “盼过来盼过去把人盼坏,俺把那十二个月颠倒过来。
        正月里掐樱桃长街去卖,二月里过中秋跪倒尘埃;
        三月里三月三牛郎织女,四月里下严霜遍地草衰;
        五月里立了冬天气发冷,六月里下大雪漫了阶台;
        七月里贴门神供祭来摆,八月里是清明哭声哀哀;
        九月里过端阳艾叶来戴,十月里鸿雁北紫燕南来。
        十一月立了夏烈日当头晒,十二月风和日暖百花盛开。
        我拿着白天当黑夜,拿着桌子当灶台。
        盼把人盼迷了,终朝每日泪满腮。”
        中国戏曲善于抒情,如果人有满腹心事,会彻夜难眠,往往借叹五更来抒发人物复杂的情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京剧《杜十娘》《荒山泪》《捉放曹》等。在南戏《拜月亭·驿中相会》中也有成功地运用。王镇、王瑞兰父女安歇于孟津驿舍,王夫人带着义女蒋瑞莲逃难至此。在廊下借宿。王夫人思念女儿,蒋瑞莲思念兄长,王瑞兰思念丈夫,三人彻夜难眠,各唱两支曲子来抒发感情:
        (夫唱)【销金帐】黄昏悄悄,助冷风儿起,想今朝思向日,曾对这般时节,这般天气。羊羔美酒,美酒销金帐里。兵乱人慌,远远离乡里。如今怎生,怎生堦头上睡?
        (旦白)初更起了,(唱)
        【前腔】初更鼓打,哽咽寒角吹。满怀愁分付与谁?遭逢这般磨折,这般别离。铁心肠打开,打开弯孤凤只。我这里恓惶,他那里难存济。翻覆怎生,怎生独自个睡。
        (贴白)如今是二更了。(唱)
        【前腔】冬冬二鼓,败叶敲窗纸,响扑簌聒闷耳,难禁这般萧索,这般岑寂。骨肉到此,到此伊东我西,去又无门,住又无依,伤心怎生,怎生头上睡?
        (旦白)夜阑人静月微明,展转孤眠睡不成。心上只因关系伴,万愁千恨叹离人,这又是三更时候了。(唱)
        【前腔】三更漏转,寒雁声嘹呖。半明灭灯火归昧,寻思他这般沉疾,这般狼狈。相逢到今,到今凶吉未知!冷落空房,饮食谁调理?床儿怎生,怎生独自个睡?
        (夫白)谯楼打四更了。(唱)
        【前腔】楼头四鼓,风卷檐铃碎。略朦胧惊梦回,娘女这般相逢,这般重会。飒然觉来,觉来孩儿那里?多少伤悲,多少萦系。教人怎生,怎生头上睡?
        (贴白)谯楼已五更矣。(唱)
        【前腔】五更又催,野外钟声急。算通宵几叹息,那似这般烦恼,这般孤凄。一身苟活,苟活成也甚的?(旦)这烦那壁长吁气。听得怎生,怎生独自个睡?
        他们三人长吁短叹,打扰了王镇,拉王夫人和蒋瑞莲前去问罪,这才发现是一家人,终得团聚。
        中国民间向有《叹五更》的小曲,戏曲不但在创作上借鉴,甚至把它的音乐旋律也吸收过来,最著名的如淮剧《卖油郎独占花魁》 :
        一更更儿里啊,明月照花台,
        卖油郎坐青楼,观看花魁女裙钗呀。
        我看她本是良户人家女呀,
        为什么流落到烟花场中来呀。
        二八十六岁呀,一朵花正开。
        引来了狂蜂浪蝶,飞来把花采呀。
        青春年少人人将你爱,
        二十岁一过就渐渐地下桥来。
        二更更儿里呀,明月正当央,
        花魁女粉面桃腮犹如一朵醉海棠。
        我轻轻悄悄坐在牙床上,
        注目凝神看红妆,
        小鹿阵阵撞心房啊。
        莫错过良宵夜,结成美鸳鸯,
        卖油郎胡思乱想实在太荒唐。
        她本是江南名妓有声望啊,
        我却是穿街过巷的卖油郎啊。
        三更更儿里呀,明月挂柳梢。
        卖油郎十两纹银一半已经打水漂。
        只见她翻来覆去睡不着个觉,
        取一只鸳鸯枕抵住她的杨柳腰。
        四更更儿里呀,明月斜了西。
        花魁女酒性发作她把头低,
        只见她连打饱嗝声不止。
        急得我手足无措乱如丝,
        眼看她要呕吐,弄脏了绣花被。
        卖油郎情急无奈,突然生主意,
        且让她将污浊之物吐在我的袖笼里啊!
        五更更儿里呀,天色微微明。
        更鼓声惊动了花魁女钗裙,
        可叹我,万语千言心潮滚。
        苦守一夜陪伴倩影,
        默默无语难吐衷情,
        花去我一年积蓄十两雪花银。
        这一段《叹五更》从月出写到月落,整整一夜,卖油郎花了日积月累的十两纹银却枯坐陪伴着烂醉如泥的花魁女,卖油郎心潮澎湃:有对花魁女美貌的欣赏,有对她命运的猜测,有对她的爱恋,有和她缔结良缘的憧憬,有对她酒醉的照顾,有对花去十两纹银的痛惜……这段《叹五更》是对卖油郎心理的生动形象的刻画。
        戏曲唱词中还有对十月怀孕的形象描绘,如《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刘青提诉说的女性怀孕之苦:
        “【七言词】人生莫作妇人身,做个妇人多苦辛。……未有儿时终日望,堪堪受喜尚难凭。一月怀胎如白露,二月怀胎桃花形。三月怀胎分男女,四月怀胎形相全。五月怀胎成筋骨,六月怀胎毛发生。七月怀胎右手动,八月怀胎左手伸。九月怀胎儿三转,十月怀胎儿已成。”
        2.用数字表示数量的递增或递减,如越剧《何文秀》,何文秀遭恶霸张堂陷害,三年后何文秀得官暗访妻子王兰英。 在九里桑园何文秀看到妻子王兰英正为他做三周年祭:
        “第一碗白鲞红炖天堂肉,第二碗油煎鱼儿扑鼻香。第三碗香荀蘑菇炖豆腐,第四碗白菜香干炒千张。第五碗酱烧胡桃浓又浓,第六碗酱油花椒醉花生。白饭一碗酒一杯,桌上筷子有一双。”
        唱词之所以不避繁琐一碗一碗列举供品,是因为这是王兰英亲手所做,以示对丈夫的忠贞不二与情深意长。
        用数字还可表示人物之间的排行关系,如兄弟、朋友等。京剧《四郎探母》中有一著名唱段:
        “贤公主细听我表一表家园。我的父老令公官高爵显,我的母佘太君所生我弟兄七男。都只为宋王爷在五台山还愿,潘仁美诓圣驾来北番。你的父设下了双龙会宴,我弟兄八员将就赴会在沙滩。我大哥替宋王席前遭难,我二哥短剑下命丧黄泉;我三哥被马踏尸骨不见,我五弟在五台学法参禅。我六弟镇三关威名振显,我七弟绑芭蕉乱箭身攒。我本是杨……”
        杨延辉向铁镜公主一一诉说他弟兄七个悲惨的命运,显示出杨家将忠心保国的英勇悲壮。
        京剧《珠帘寨》程敬思向李克用搬兵,李克用不肯发兵,反劝说程敬思也在沙陀国住几年,李克用向程敬思夸说他的十太保:
        “恩官举目仔细瞧,众儿郎一个个杀气高:大太保亚赛温侯道,二太保生来韬略高;三太保上山擒虎豹,四太保下海斩过蛟;五太保惯使开山斧,六太保手持丈八矛;七太保金枪真奥妙,八太保手持青龙偃月刀;九太保双锏耍得好,亚赛秦叔宝,十太保钢鞭逞英豪。还有个十一小太保,他的武艺真好,双手能打火龙镖。哪怕黄巢兵来到,孤与他枪对枪来刀对刀。”
        这里李克用一一细夸他十太保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兵多将强,意在增强说服力。
        二、数字归纳体
        世界万物、社会众生、感情心理,纷繁复杂,“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表达。数字归纳体,就是把表达对象用数字条理化,加以高度概括,清晰地表达出来,易记易传。直到今天,还被广泛地运用,如“四个现代化”、“三个代表”之类。“中国人最善于利用数量、数字作为方法、手段和标志,将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进行标数概括、命名。“这种语言把零散的事物、材料归纳、整理成标上数目的有序整体,使之变得易记难忘,便于广泛流传,深为国人喜闻乐见。”
        戏曲中也大量使用数字归纳的方法。《西厢记》中,孙飞虎围困寺院,要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莺莺对母亲说,不如把自己献给孙飞虎。这样“其便有五”:
        “【后庭花】第一来免摧残老太君;第二来免殿堂作灰烬;第三来诸僧无事得安存;第四来先君灵柩稳;第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须是崔家后代孙。”
        《青冢记·出塞》王昭君出塞和番。临行时她对王龙说她有“五恨”:
        “【弋阳调】我第一来难忘父母恩。……第二来难割舍同衾枕。第三来损害了黎民百姓。第四来那国家粮草都输尽。第五来百万铁骑,教他昼夜辛勤。今日昭君舍了身,万年羞辱汉元君!”
        在曲牌体唱词中,由于受曲牌格律的限制,这种手法用起来还不能淋漓尽致,到了板腔体唱词中,由于没有曲牌格律的限制,字数可长可短,这种手法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如明代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虽然它还是曲牌体,但里面的【七言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板腔体唱词,反映出当时板腔体寄生于曲牌体剧种成长、发展。《三殿寻母》中刘青提向狱官诉说养儿“十怕”:
        “母若有事向前去,恐儿又在后跟随。行一步时回一首,好似母鸡顾小鸡。一怕孩儿身上冷,二怕孩儿肚中饥。三怕孩儿遭跌扑,四怕麻痘不疏稀。五怕孩儿犯汤火,六怕孩儿水边嬉。七怕孩儿远处去,八怕孩儿上高梯。九怕孩儿心性懵,十怕孩儿有灾危。”
        这段唱词,把母亲养儿的操劳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因此经常被民间借用,甚至成为民间戏曲的“赋子”,广为传播。
        京剧中最典型的是《玉堂春》。苏三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情人王金龙赶考去杳无音讯,自己被山西商人沈燕林强娶为妾,不料却遭到沈燕林的妻子皮氏陷害,成了杀人犯坐了牢。崇公道提解苏三赴太原复审,行进途中,苏三向崇公道讲述自己的不白之冤,她有“十恨”:
        “一可恨爹娘心太狠,大不该将亲女图财卖与娼门!二可恨山西沈燕林,他不该与我来赎身。三可恨皮氏狗贱人,施毒计用药面害死夫君。四可恨春锦小短命,贪欢乐私通那赵监生。五可恨贪赃王县令。六可恨众衙役分散赃银。七可恨屈打来承认。八可恨那李虎他骗我招承。九也恨来十也恨,洪洞县内是无好人!”
        苏三化繁为简,用“十恨”勾勒出自己的人生经历。
        在戏曲宾白中,数字归纳也有成功的运用,元杂剧《随和赚风魔蒯通》便很有代表性。韩信被刘邦杀害后,蒯彻作为韩信的党羽,刘邦当然不会放过他。他虽然诈疯,还是被识破,面对丞相萧何,蒯彻慷慨淋漓陈述韩信的“十罪”、“三愚”: 
        “一不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二不合击杀章邯等三秦王,取了关中之地;三不合涉西河,虏魏王豹;四不合渡井陉,杀陈馀并赵王歇;五不合擒夏悦,斩张仝;六不合袭破齐历下军,击走田横;七不合夜堰淮河,斩周兰龙且二大将;八不合广武山小会垓;九不合九里山十面埋伏;十不合追项王阴陵道上,逼他乌江自刎。这的便是韩信十罪。”
        “三愚”是“韩信收燕赵破三齐,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出城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垓,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
        蒯彻正话反说,感动了樊哙和萧何,使他们意识到错杀了韩信,蒯彻不但没被治罪,反而加官受封。蒯彻以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拯救了自己。这正是“十罪” 、“三愚”的能说善辩之功。
        三、数字镶嵌体
        这种写作方法是把一连串的数字或顺序或倒序写进戏词里,使得戏词灵巧活泼,让数字如镶嵌在戏词中的一串晶莹的珍珠。王骥德在《曲律》中说:元人以数目入曲,作者甚多,句首自一至至十。有顺去逆回者。”这些系列数字虽无“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但却可以由于数字与其他的字灵活巧妙地组联词语,显出机智、才情和谐趣。下面看几个生动的例子:
        郑光祖《倩女离魂》中,张倩女梦见王文举赶考得官的情景:
        “【十二月】元来是一枕南柯梦里,和二三子义翰相知。他访叫科习五常典礼。通六艺有七步才识,凭八韵赋纵横大笔,九人上得遂风雷。【尧民歌】想十年身到凤凰池,和九卿相,八元辅,劝余杯。则他那七言诗,六合里少人及。端的个五福全,四气备,占伦魁,震三月春雷。双亲行先报喜,都为这一纸登科记。”
        南戏《荆钗记·第一出·家门》也镶嵌了十个数字:
        “【临江仙】一段新奇真故事,须教两极驰名。三千今古腹中存,开言惊四座,打动五灵神。六府齐才并七步,八方豪气凌云,歌声遏住九霄云。十分全会者,少不得仁义礼先行。”
        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九出·如杭》用了同样的手法:
        “【小措大】喜的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惊开。好开怀这御酒三杯,放着四婵娟人月在。立朝马五更门外,听立街里喧传人气概。七步才,蹬上了寒宫八宝台。沈醉了九重春色,便看花十里归来。【前腔】十年窗下,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贵妻荣八字安排。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论四德、似你那三从结愿谐。二指大泥金报喜。打一轮皂盖飞来。”
        现代剧作家魏明伦在《巴山秀才》 中运用得也非常巧妙。第一段唱词用顺序数字:
        “一声春雷报高中,两朵金花步蟾宫。三杯御洒皇恩宠,四川又出状元公。五旬老翁摘桂蕊,六部领文送归鸿。七品县官来伺俸,八府巡按有威风。九彩凤冠妻受用,十全十美满堂红。”
        第二段唱词用倒序数字:
        “十年寒窗状元梦,九考不第成老翁。八股文章未读懂,七窍不通告上峰。六神无主把壁碰,五体投地腿打红。四十大板还在痛,三年不敢会亲朋。两耳不闻窗外事,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数字不便使用时,还可以谐音代替,就更加灵活。如越剧传统街坊赋子:
        “一本万利开典当,二龙抢珠珠宝庄。山(三)珍海味南货店,四季发财水果行。五颜六色绸缎店,六六顺风开米行。九曲桥畔中药房,十字街口闹嚷嚷。”
        当代越剧《舞台姐妹》运用了同样的手法:
        “一出门来怨老天,两行泪珠落胸前。三餐茶饭常缺少,四季衣衫不周全,五官生得勿象样,六亲无靠实可怜,七字当头无柴米,八字生得颠倒颠,九(走)投无路无人知,实(十)在苦得如黄莲!”
        在戏曲的说白中,有时也会镶嵌一系列的数字,显得非常灵巧。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夏侯惇被诸葛亮的计策打得落花流水。许昌路上由张飞把守,夏侯惇以仁义之战为名,祈求张飞:
        “他家中也有那一爷二娘、三兄四弟、五子六妹、七青八黄、九紫十赤。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
        一席话说得张飞心动, 夏侯惇乃趁机逃走。
        四、戏曲喜用数字的原因
        戏曲的唱词和念白中何以会有如此多的数字使用现象?首先是汉语中有丰富的数字词汇。据甄香兰的硕士论文统计:《汉语大词典》中以数字打头的词语十分惊人:“其中‘一’字条1797个。‘二’字条479个。‘三’字条1403个,‘四’字条536个,‘五’字条855个,‘六’字条444个,‘七’字条391个,‘八’字条437个,‘九’字条583个,‘十’字条436个,‘百’字条614个,‘千’字条376个。‘万’字下没有收录词条。用数字打头的词语总数达8351个,占总收入370000余条的2.25%。这还不包括非数字打头的数字词语。”再加上灵活运用的谐音手法,因此可供作家和艺人选择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
        其次,戏曲是大众艺术,面向社会大众传播,因此要求戏词易记易传。数字序列体,符合事物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数字归纳体,把纷繁的事物条理化、规律化,演员易记,观众易学,容易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最后,戏曲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声音相结合的音乐传递给观众的,不管是唱词还是说白,都是音乐化的。数字镶嵌体的戏词,因为数字运用非常巧妙,有利于艺人和作曲家谱出巧妙的音乐来,而动听的音乐正是观众所期待的,是戏曲艺术欣赏的重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行书|雪小禅
后一篇:草书|雪小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