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四大丑女”戏的史实及传说(谢美生)

(2022-08-31 22:10:30)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转载1】“四大丑女”戏的史实及传说(谢美生)
嫫母

        中国历史上有著名的四大美女:越国时的西施、汉朝的王昭君三国时的貂蝉唐朝的杨妃。这四大美女都各有丰富的戏文在戏曲舞台上流传演出。相对于四大美女,中国古代也有四大丑女,她们是远古时代的嫫母、战国时期的钟离无盐、东汉的孟光、东晋的阮氏女。形容“四大丑女”丑的成语有:“嫫母倭傀”“貌胜无盐”“举案齐眉”“许允妇”。“嫫母倭傀”是指嫫母貌丑,矮小而怪异。“貌似无盐”是说钟离春丑得不能再丑,又名钟离无盐,故用“貌似无盐”形容女人丑。“举案齐眉”说的是“粗陋无比”的孟光为丈夫梁鸿做好香喷可口的饭菜,半曲身子将盛着菜的托盘举至眉前端给丈夫吃。因此留下“举案齐眉”形容夫妻相敬。“许允妇”出自东晋名士许允花烛之夜发现新娘阮氏女貌丑容陋,跑出新房的典故。
        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女“四大丑女”也都各有丰富的戏文在戏曲舞台上流传演出。
        一、戏曲活化石“傩戏”中的嫫母
        有关嫫母的戏,在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傩戏中就有体现。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导演、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主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讲述的是日本老人高田为理解儿子健一为何痴迷中国的傩戏,决定只身来到云南寻找一位傩戏表演者李加民,要拍下傩戏《千里走单骑》这出戏带回给儿子。傩戏是我国一种将近灭绝,亟待保护的一种戏曲形态,也可以说是中国戏曲文物活化石。傩戏是古代人们为禳灾演出的戏。古代人们为了期盼平安生活,寄托在祀神驱鬼上。祀神,为的是祈福;驱鬼,为的是除灾。于是人们就用各种方式讨好神灵。又用种种方式吓唬恶鬼。演傩戏是古代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鬼逐疫的方式。表演者头戴面具和冠,金色四眼,身穿熊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称之“方相”。这方相就是嫫母,后来又有诸多名称,如“戏头”“胡头”“鬼面”“傩面”等。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一幅丑陋的面貌。
        关于嫫母的丑,唐代《雕玉集》卷十四《丑人篇》对嫫母貌丑记载:“锤额顣頞,形簏色黑”;即额如纺锤,塌鼻紧蹙,体肥如箱,貌黑似漆,乃“黄帝时极丑女也”。《路史·后纪》记载:“次妃嫫母,貌恶德充”。唐代王璀《轩辕本纪》说,黄帝的次妃嫫母也曾做过方相的官位。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黄帝命令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组织能力,黄帝授以“方相”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后来傩舞渐向驱鬼与娱人结合而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戏曲,称为“傩戏”。傩戏就有黄帝以次妃嫫母为方相护丧神话表演。
        后来戏曲有关黄帝的戏必有嫫母,如据《开辟演义》编演的京剧连台本戏(共十本)《开天辟地》中有黄帝,也有嫫母,1928年6月1日在上海丹桂第一台首演。上世纪50年代,上海市新华京剧团经常演出。近日由浙江京剧团等单位联合创演,翁国生编导、王天明作曲的大型景观戏曲乐舞《龙腾仙都》中也有嫫母,出现在黄帝“出巡”一场中。据很多戏曲学者研究,戏曲中的丑角和净角渊源于傩神,即傩中的方相,也就是嫫母。
        关于嫫母其人,据《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唐代杨倞注《荀子》:“嫫母,丑女,黄帝时人。”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和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中,又补充了很多黄帝的家庭成员,“说黄帝立四妃”,除元妃嫘祖外,“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民间有很多关于嫫母的传说。如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是嫫母发现制作。几千年前的先民们是面对一盆水,或者站在河边整理自己的蓬头垢面。嫫母因长的丑,轻易不去水边梳妆打扮自己,整天只知道在黄帝身边干活儿。有一次,嫫母同彤鱼氏上山挖石板。正当中午,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嫫母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嫫母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用来一照,自己的面貌比刚才清晰多了。一次,嫫母帮助彤鱼氏在石板上烧肉,因火力过大。石板被烧炸了,飞起一块碎石渣打破了嫫母脸,血流不止。嫫母赶忙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脸上贴药。谁知,黄帝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轻手轻脚走到嫫母身后。嫫母惊奇发现石片上出现了黄帝面孔,扭头一看,才知黄帝站在她的身后。黄帝叫来嫘祖,方雷氏,彤鱼氏,把嫫母这块能照见人面孔的石片拿出来,叫她三位妻室见识一番。人类使用镜子的历史从此开始了。

【转载1】“四大丑女”戏的史实及传说(谢美生)
钟离春

        二、戏曲、电影、电视剧中的钟离春
        钟离春的戏早在元杂剧中就有,如郑光祖编写的《钟离春智勇定齐》(又名《丑齐后无盐破连环》)。这出杂剧写钟离春挫败秦国进攻的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本讲的是齐宣王还是王子的时候,一次,他在追猎一只白兔的时候遇上外出采桑的钟离春。丞相晏婴见其虽然容貌丑陋,但言谈举止却迥异流俗,劝齐宣王迎娶钟离春。不久,秦燕联手攻齐,派使臣以解开玉连环的难题刁难。钟离春轻而易举地破解难题,羞辱秦燕使者,扬齐国之威;而当兵戎相见之时,钟离春又运筹帷幄,大获全胜,安邦定国。丑女钟离春在剧中为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
        京剧和昆曲演钟离春的戏有《湘江会》,演魏王用大将吴起之计,设宴于湘江,诓齐王赴会;钟离春保驾赴会,与吴起比箭,射死魏王,保齐王脱险。有《棋盘会》,演钟离春与赵国丞相白猿赌棋,钟离春用棋盘打死白猿。有《战春秋》,演齐王妃子夏迎春与张松合谋乘钟离春临产陷害钟离春,齐王处罚钟离春迎夏迎春为王后。魏国吴起伐齐,齐王又求钟离春抵御吴起。川剧演钟离春的戏有《武采桑》,演钟离春采桑与齐王相遇。丝弦戏的《打桑园》情节与川剧的《武采桑》同。老调戏《钟离春》,演钟离春采桑与齐王相遇被纳为皇后,齐王喜夏迎春貌美,冷落钟离春。敌军入侵,钟离春不计前嫌助齐王击退入侵敌军。揭示钟钟离春面丑心不丑,贵妃夏迎春面俊心不俊,齐王只识其面,不识其心,引人深思发省。饰演钟离春的著名老调旦角演员毛素欣文武兼备,参加河北省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汉剧和莆仙戏有《齐王求将》,演齐王沉迷酒色,将有功于国家的正宫娘娘钟离春和老相国田婴贬出宫。大敌入侵,齐王不得已召回钟离春和田婴。钟离春以国事为重,挂帅出征。196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将汉剧《齐王求将》拍成电影。
        戏曲舞台上的钟离春形象多样,钟离春的面部造型即脸上的妆,有的搽脸而显示丑,有的画净角的花脸显示丑;有的是半边脸勾旦角的靓妆,半边脸画净角的脸谱,其表演仍以旦角的唱腔、身段应工,时而以这边脸、时而以那边脸交替面对观众,既形象地展示钟离春外貌丑陋而内心慧美的性格象征,又具很强的观赏性。还有作俊扮的旦角造型,为点出其外貌“丑”的特征,在鬓角插一绺红耳发。
        当代电影和电视也有演丑女钟离春(无艳)故事的。香港影片有《钟无艳》,由梅艳芳、郑秀文、张柏芝主演。电视剧有《我爱钟无艳》,由范文芳、罗嘉良主演。剧中谢安琪演唱的《钟无艳》歌曲受青年观众喜爱。近期还有一个《孙膑与三十六计》的电视剧,演绎出了一段孙膑和钟离春的爱情故事来,钟离春的故事可谓是越来越离奇。
        历史上确有钟离春其人。钟离春是战国时河北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部)人,所以又称“钟离无盐”。关于钟离春的丑,《列女传》载:钟离春“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印鼻喉,肥项少发,折腰出匈(通“胸)”,皮肤若漆。”钟离春虽然长得丑,但志向远大。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听吹捧,谁要是说了他的坏话,就会有灾祸降到头上。钟离春为拯救国民,冒着杀头的危险,赶到国都,齐宣王见到了钟离春,还认为是怪物来临。当钟离春一条一条陈述了齐宣王的劣迹,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这个身边美女如云的齐宣王,竟把钟离春立为王后。《续山东考古录》中,说钟离春四十未嫁、极丑无双,有才华,有见识。后自荐于齐宣王,被遇,封为后。她诤诤谏言使齐宣王幡然醒悟;她尽心尽力辅佐使齐国国力大增,一时成为“千乘之国”。史称:“齐国大治,丑女(指钟离春)之功也。”
        “无盐娘娘长得丑,她为齐国定邦基”的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传说,有一天,钟离春到达宫门后,自称:“我是齐国嫁不出去的丑女,今自荐愿作国王的妻室。”齐宣王正在渐台饮酒作乐,闻报大吃惊,出于好奇,便宣她进见。钟离春冒死进谏宣王四大过失,宣王猛醒,用车将钟离春带回宫中,立她为王后。齐宣王开始改变自己,他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马、实府库,四辟公门、招进直言,从而富国强民。还传说齐宣王在立钟离春为后之后,同时也恩宠美貌的夏迎春。齐宣王在国家有难之时,宠幸貌丑之后钟无盐;平安时则宠幸貌美之妃夏迎春,于是便有了民间戏语“有事钟无盐,无事夏迎春”之说。
        在山东嘉祥汉代武氏祠画像石中,就有钟离春、齐宣王二人的带铭画像内容。相传,山东齐河县无盐村是战国齐宣王王后钟离春的故里。相传钟离春曾在晏城镇生一公主,乳名金华.并在生公主处建“金华寺”。宋代,“金华寺”移至晏婴祠处。与晏婴祠东西相对,相映媲美。清人胡彦升感叹道:“何处无盐迹可寻?宿瘤故邑柳深深。浣纱遗事空留恨,不及齐妃说到今。”清朝于希方到此游览后,曾留下《雪宫诗》一首,诗云:“凭吊古宫兴未阑。迷离芳草尚留丹。君王自促高贤驾,休作稷门一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