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剧的现状,把票友的培养和提高摆在了普及京剧、培养观众的位置
既然票友在京剧发展史上起到过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在京剧观众日益减少、京剧演出上座率低下的情况下,作为京剧票友,承担着何种使命与责任呢?我想,首先得分析一下现实:虽然专业京剧团体处于低谷,可为何各地的京剧票房活动如此兴盛呢?票房,是一个老词儿,如今它的含义已经涵括到京剧爱好者协会、京剧学会等名目的组织之中,今天的票友,也不再是过去票友的含义了,如今指的是爱好京剧、偶然也能登台串上一出或参加一下清唱的爱好者了。这些票房票友的活动,说明京剧在中华民族中有着牢固的基础,不管专业京剧团体情况如何,这些人爱好京剧的热情不减,他们是京剧的最基本观众。而他们的业余京剧爱好体现在唱选段、演折子戏或整出戏上,除了自娱自乐之外,他们需要一定的观众,其声腔也必然吸引一部分观众。耳濡目染,势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培养新的京剧爱好者与新的观众。中央领导对京剧的倡导,使很多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中也都组织起了业余京剧组织,这样一来,京剧票房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唱一唱乐一乐玩一玩了,它在起着普及京剧知识、培养观众的作用,也就把京剧票友们摆放在更高一些的位置上了。京剧票房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了。因此,培养和提高票友的素质,也就摆在了各级京剧爱好者协会、京剧研究会组织者的面前了。
如今,京剧表演团体在日益减缩,存在的京剧团体,演出的机会也在减少,越是观众不多,相应的能观看到演出的机会也在减少,就必然会出现京剧的观众和爱好者也在日益减少的恶性循环的局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票友的队伍也是青黄不接,老一代的票友或由于健康原因或由于年龄原因,他们很少能坚持业余的票房活动,而年轻一代票友本来就不多,没有老票友的传帮代,也很难在京剧知识和艺术上有所提高,这也就把培养和提高票友的素质、水平、人员的任务提到新的日程上来。
二、在实践中提高票友的素质,能够更好地普及京剧
谈到票友素质的提高,这里指的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今天的票友,多半还是京剧爱好者为多。他们有的是有条好嗓子,能吊上几个段子,有的是过去曾在某个艺术团体中干过,有一点儿舞台经验,距离充分了解、掌握京剧演出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功,相差甚远。但仅此这些,也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业余京剧的组织者们,应对此加以保护,并帮助他们提高。由于这些票友们来自于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年龄,思想水平不等,他们走到一起来了,是为了玩玩乐乐,这无可非议。业余京剧协会或票房的组织者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把业余京剧爱好与普及京剧的使命结合起来,使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娱乐,而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负有责任。票友是沟通观众与戏剧的桥梁,要努力当好二传手。
培养票友,要有计划地向他们传授京剧的基本知识,让他们向老票友学习,努力做到一腔一式规范化,一招一式有出处,要努力适应京剧程式化的特点。应多组织票友们观摹名家的演出或实况录像,然后一点一点地练习。在听唱腔时,要分析唱腔,根据各流派的唱法,结合其自身特点,努力争取挂味儿。
应多多创造票友们上台实践的机会。观众是通过舞台形象而被吸引的,只有在舞台上传出京剧特有的味道,才能让观众品出京剧的优美和丰富。在适当的时候可采取可汤下面,因水和泥的办法,根据票友中具有的行当,选排一些小的折子戏,并为他们创造一些能到大庭广众中去表演的机会。有了与观众接触的机会,就能争取到一部分观众,天长日久,积少成多,会形成观众队伍。
除舞台演出之外,应利用好公园演出和到有关单位慰问演出的机会。这样的场合,虽不正规,但行家里手不多,票友们压力不会太大,一些唱段,可使一些青年人引起兴趣,继而对京剧产生爱好。这些场合,票友们会遇到很多熟人,易于和他们产生交流,受其感染,也可能会使之加入到票友的队伍中来。在这些场合观众很多,可视为普及京剧的有益作法。
应多与外地票房进行交流。由于各地文化背景不同,京剧演出和流传的历史不同,票房的基础自然也不相同。例如京、津等大城市,票房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知名的票友,与他们进行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增进友谊,更可以进行艺术上的交流,扩大眼界,学到一些新戏新段子。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分析一下人家哪些地方值得学,怎样向人家学。要避免同行相轻等旧戏班中的陋习,努力做到增进了友情,学到了东西,促进了交流。
三、在培养提高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加强对票房的管理
无论是戏曲协会或京剧爱好者学会,无论什么名称,都是群众性组织。既是群众性组织,就有一定的松散性,缺少必要的纪律性。这样就需要有认真负责的人进行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应具备必要的活动场所、演出用的服装道具,选出能教戏的兼职教师,这样才能使票友们定期开展活动,提高技艺。要关心爱护票友,互相帮助,对于年老体弱的票友要尊重,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
2.要搞好票友们之间的团结
一个正规的单位,在团结问题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更何况不在此开资的协会学会组织呢?能不能搞好团结,常常是一个协会或学会能否具有长久寿命的问题。要想搞好团结,就应该组织一些艺德高尚的票友形成团结的核心,在吊段子时或演出时要平等待人。大家首先是为了乐一乐而来的,你平等相待,就是尊重了人家的人格,能使他唱得高兴,演得顺心,当然下次就乐意来了。否则,弄得扭头别棒,他可能就不再来了。
在分派角色时,既要顾及到演员实力,又要注意到相互的配合。京剧爱好者中,中老年人为多,有些人性格古怪,有些人有旧戏班的作风,有时会拿一把,有时又会搅一下,这就需要组织者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指出大家首先是为唱京剧、演京剧而来的,同台合作很不容易,是一种缘份。要珍惜这种合作,共同把京剧业余活动搞好。对于有些并不适应在票房活动的人,应劝其离
开,以免一个鱼腥一锅汤,不要让他搅得票房难以开展活动,影响大家学习京剧的情绪。
3.努力更新活动内容,使票房具有吸引力
无论年长的或年幼的,都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根据这一特点,票房活动就要不断地更新活动内容。每个年度,都应订出活动规划,使活动具有目的性。比如,除了正常的每人吊一两个段子之外,可以组织观看京剧录像,收听名家唱腔,找学有专长的人进行唱腔辅导。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与京剧艺术团体或京剧名家取得联系,请他们前来讲学。对于有培养前途的票友,可以给他们吃一吃小灶,为大家提供向他们学习的机遇。
要从一般爱好转向学习研究。京剧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开展一些诸如四功五法的讲座,有些基本动作,每个人都练一练,做一做,既活动了身体,又增加了兴趣。开展一些剧情人物性格分析,戏剧艺术处理活动,使业余京剧活动具有一些学术的味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从严要求,一腔一调地帮助票友提高,看到自身的进步,他们心里高兴,学起来劲头就更足了。这样就可避免只会唱几个熟段子,唱几次就厌烦了的情况的出现。
4.关心票友的疾苦,使他们感受到票房的温暖
前来活动的人都是来票戏的,可人与人接触,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老年活动者,有个小病小灾的是常有的事。票房的组织者们,对他们要多多关心。有经济能力的,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没有经济能力的,可以组织票友们去探望一下,温暖一人心,也可温暖众人心,让大家感到我们虽然离开了工作的舞台,由于对京剧的共同爱好,又使我们重新生活在集体之中,我们要热爱这个集体,珍惜这个集体,努力为这个集体尽一份力量,也就是为振兴京剧献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搞好了票友的培养与提高,就是在培养京剧的基本观众,也是在培养传播京剧的火种。只要民间有京剧的火种在,终有一天会燃烧起来,会重新唤起广大群众对京剧的热爱之情。当然,振兴京剧,主要是京剧团体的改革问题,作为票友,只要尽到心尽到力,就对得起我们的祖先,也对得起我们挚爱的京剧艺术。
(文/王为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