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488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戏曲演员的悟性考察(耿婉怡)

(2022-08-21 21:16:54)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转载】戏曲演员的悟性考察(耿婉怡)

        在戏曲表演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老师这样评价一名学生:“这个孩子是块材料”、“有性”,或者相反,说学生“缺乏灵气,怎么说都不明白”、“祖师爷就没赏他这碗饭”等等。这些话语听起来朴素直白,但所涉及的问题却不简单,因为它是针对一个学生在戏曲表演方面的某种天赋所做出的评价,这种天赋是戏曲演员的必要条件。在对优秀戏曲演员和从事戏曲表演教育事业的专家进行访谈时,这种天赋屡次被提到,并且被高度重视,它就是“悟性”。如果说演员的个头、嗓音、扮相属于外在天赋条件,那么悟性则是一种内在的天赋条件。
        一、戏曲演员的悟性是一种内在天赋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成功与否与他所选择的行业有很大的关联,每个人都有与某种职业相匹配的天赋,俗话说“人各走一经”。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刘翔,身体素质强,个子高,节奏强,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进入了体育跨栏行业之后,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奥运会田径项目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从小就对音乐很敏感,据他的父亲讲述,郎朗小小的年纪竟然能在破旧的钢琴上弹出旋律来。于是,他的父亲便带郎朗来到北京报考音乐学院附小,开始了钢琴的学习生涯。最终,成为一名国际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充分说明了天赋条件是人从事某一项职业的前提。尤其是在艺术和体育的行业中,成功人士的天赋就显得更为重要。常言道:九十九分勤奋加一分天才等于成功。反过来说,如果有九十九分的勤奋,但是缺少了一分的天才,也很难成为一流的艺术家或体育健将。
        戏曲演员的先天条件由很多因素组成,包括个头、扮相、嗓音条件、形体条件、表演激情等。具备了这些因素,便具备了成为戏曲演员的基本条件。但是,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条件——戏曲演员走向成功的决定因素,即悟性。悟性一般会与智力联系,与聪明、机智、智慧、反应快、天才等等词汇相关联。应该说没有悟性,再优越的外在条件也只能成为华丽的外壳。
        经验表明,在戏曲表演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表现,可以将悟性较好的表演专业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能够立刻心领老师的意图,在课堂上学戏快,反应快。他(她)能随着老师手中的板子敲着节奏和嘴里念着锣鼓或唱腔过门很快进入状态,并且与老师共同融入到同一种意境当中。师生二人和谐默契,达到与老师声气相求的状态,这是最高层次悟性学生。第二层次的学生不能立刻领会老师的意思,需要老师的稍微指点和引导才会明白。与第一层次学生相比,这其中便存在了人工的成分。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靠老师讲解是不会明白的,需要老师稍做示范就会明白,相比之下,针对这一层次学生的教学,就需要融入更多人工的成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其共同点是聪明、智商高,与其他同学相比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这些属于天赋条件较好的表现。
        经验再次表明,在戏曲表演艺术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不同悟性演员的不同表现。有的演员台下学得很扎实,但是一上台就大打折扣;有的演员则相反,在台下练习时表现得一般,但上了舞台以后却能够倍显光彩。这与他们的悟性密不可分,后者便属于悟性高的演员,“见猎而喜,将乘而荡”(明潘之恒语),即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表演激情、舞台意识、舞台感染力、临场状态、即兴应变、感情投入、自信等等。
        戏曲演员的悟性是一种内在天赋,是由天生所具备的多种因素所构成。判定一名戏曲演员悟性的高低,也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天赋条件是一个人能否进入某一职业领域的前提,没有这些件,个人就不可能具有职业归属,也就无所谓职业生涯可言。发挥自身的优势,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每个人都会彰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二、高悟性戏曲演员的特征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走访了一些活跃在当今戏曲舞台上的优秀演员以及从事戏曲教育事业的专家。就戏曲演员悟性问题作了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悟性是戏曲演员最重要的天赋条件。张逸娟教授说:“一个悟性高的学生学习快,消化快,表现力强,善于思考。到了舞台上表演松弛,不让人担心,不让人感觉他是在故意表演,因为他已经把技巧化在身上了。演员学戏不仅是简单的模仿,更要理解和消化,能够把课堂学习的东西化在自己的身上,这样的演员就能够说他悟性比强。”这句话较全面地概括了高悟性的戏曲演员的特征——理解力强和表现力强。
        下面通过戏曲演员从学戏到实践演出必需经历的三个场所——考场、排练场、剧场来进行考察和检测,看一看具备不同程度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演员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
        1.理解力强
        理解力是人的一种能力,而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一个人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理解就是“从道理上了解”,通俗地说就是懂、明白、了解。戏曲演员的理解能力强,包括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的理解,对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对导演思想立意的理解等等。
        首先来看考场。从戏曲表演本科入学专业考试内容着眼,看看考官的视角:
        初试:(100分)
        (1)唱念:主要测试考生对本行当常见的唱段、念白等掌握程度。
        (2)武功、基功:主要测试考生的腰功、腿功、跟斗、飞脚、旋子等基本素质。
        (3)把子、身段:主要测试考生对本行当常见身段、把子组合的掌握程度,如走边、趟马、起霸、快枪、下场花等。
        二试:(50分)
        (1)戏曲人物分析、戏曲常识:根据命题,结合自己所学过的剧目写出人物分析,重点考察考生对剧中人物的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戏曲基本常识和基本理论的了解。 
        (2)简谱视唱:以抽取简谱试题视唱的方式,测试考生的识谱能力及对旋律、节奏的把握能力。 
        三试:(150分)
        剧目片断(10分钟以内):主要测试考生在剧目中的表演技巧、人物把握、艺术表现力等专业综合素质。
        除以上考试内容之外,有的专业的考试内容还增添了模仿身段动作、命题小品等一些即兴能力的考察。 
        从以上内容与要求可见,在戏曲表演专业高级人才招生考试中,既重视专业水平,也重视演员素质考察。初试的侧重点在对考生的外在天赋条件的考察上,也就是对唱、念、做、打基本功的初步审视。二试和三试中,侧重点在素质考察,包括考察理解能力,观测点在于考生对考试命题的理解和对自己所饰演的角色的理解。通常理解力强的考生能够清楚把握命题,准确表达。在剧目片段展示时,理解力强的考生能够将情感准确融入到饰演角色当中,虽不能像经常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表演纯熟,但是让考官觉得“是这里的事儿”。缺乏理解力的考生则反之,他们常常抓不住重点,甚至出现偏离考题的情况,在剧目展示的时候也缺乏光彩,为了考试而表演,并没有理解自己饰演角色的内心情感。客观地讲,对于一名考生理解能力的强弱虽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全面精确的判断,但是,通过专业考试的考生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显示出较强的悟性。不难推断,理解力与悟性关系密切。理解力强悟性就会高,反之,理解力弱悟性自然也不会高。
        其次再来看排练场。这里是演员进行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场所,也是最能够考察一名演员理解力的场所。理解力强的表演学生在学戏的时候,会跟着老师的心走。这样的学生也许学戏速度并快,但却学得到位、扎实。与之相反的学生会凭借小聪明很快就能学会一出戏,但却只是学到了皮毛。因为他(她)没有跟着老师的心走,就不能够把“神”表现出来。他(她)也并没有完全的理解。这种学会只能够说他模仿能力强,并不能够代表他的理解能力强。也有的同学学戏比较慢,但是他(她)会仔细地揣摩,慢慢地消化,这样的学生也不能说理解能力弱,到最后能够完全地领会和吸收,学的反倒比速度快的同学扎实。戏曲演员学戏,从踢腿、下腰开始,学习基本功到学习身段组合,再到学习剧目,理解能力始终发挥着作用。对老师所教授的一招一式,不是纯粹的模仿,而是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课下背戏也要琢磨,不是盲目的重复。艺术创作中也同样,理解能力强的演员能够准确明白导演的创作意图,并且善于抓住剧本的只言片语去想象人物的模式,有时甚至能够体悟出剧本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意思,从而达到或超越创作群体预想的艺术效果。
        最后来看剧场。当演员的活动场所发生了转变,从排练场转到了剧场,同样可以检验一个演员的理解力,也就是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观察其理解力的强弱。具体说来,演员对剧本读解的深入程度,对程式手段的掌握,对人物规定情景和人物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以及对舞台形象的塑造等等都能够反映出演员是否具备较强的理解力。戏曲演员的理解力还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处理鉴别出来,这些处理要建立在对程式套路的理解和运用上。比如同样是武生行当,对于不同的人物,就要演出不同人物的气质及特性,如高宠的霸气,任堂惠的灵气,赵云的帅气,陆文龙的俏皮等。再比如被观众称为京剧舞台上的“第七代活曹操”的尚长荣先生,主演了很多的“曹操”戏,成为了京剧舞台上的一个传奇,在不同的剧目中,他凭借自身超强的理解能力,塑造了多个不同的舞台形象,以《阳平关》、《捉放曹》和《横槊赋诗》这三出剧目为例做比较:《阳平关》中的曹操是晚年的曹操,尚先生的表演沉稳,有威严,念白的节奏相对慢一些,体现出了曹操的衰迈。《捉放曹》和《横槊赋诗》中的曹操则不一样,他在《捉放曹》中的表演则较为强硬,体现出曹操的奋发有为。而《横槊赋诗》中的曹操统领大军下江南,正是壮志雄心、霸气十足的时候,尚先生的表演体现出曹操的统帅气质。这是尚先生理解能力强的表现。相比之下,缺乏理解力的演员往往不能准确把握住人物的基调和情感,不能合理自如地运用程式手段,老师怎样教就怎样做,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站在舞台上自然缺乏光彩,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样的演员便属于悟性低或者说没有悟性,用句老话说就叫做“唱了一辈子的糊涂戏”。
        戏曲有一句谚语:“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技不惊人。”情、理、技是戏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者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人物和情感中的。有技无艺是卖弄,戏曲演员练就了一身的程式技巧,如果不理解人物,不能将技巧运用到人物的塑造之中,那只能称之为卖弄技巧。因此,理解力是演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体现戏曲演员悟性高低的一关键因素。
        2.表现力强
        理解能力强的演员,不一定能够在舞台上表现出来。有的演员学得很扎实理解人物也很到位,但上了舞台便会大打折扣,给人感觉缺乏灵气,似乎也缺乏悟性。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演员的一切最终都是要靠表演呈现在舞台上,都是要通过出色的表现力把情感传达给观众。表现力是“表示出来的能力”,舞台表现力也就是演员的舞台魅力和舞台感染力,或者说是演员的灵气、台风、气质等等。下面同样从三个场所着眼,来看看悟性与演员表现力的关系。
        首先来看剧场。“舞台就是一个气场,戏曲演员要能够控制气场,上台后自己还没进入这个状态就不能让观众注意你。”尚长荣先生这句话讲得很实际,有的演员上场,从上场门走出来,九龙口亮相,暗淡无光,他(她)的出现,观众漠然视之,不但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还会给人带来一丝失望。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开头,下面的表演要想赢得观众的掌声就很难了。有的演员出场,光辉四射,神采夺人,使全场精神为之一振,观众被他牢牢吸住。九龙口一亮相,青衣就是青衣,很庄重;花旦就是花旦,很玲珑。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的表演,就很容易让观众“叫好”。俗话说的好:“你往那儿一站,就知道你吃几碗干饭。”在戏曲观众眼里,是不是“角儿胚子”,单从上场亮相,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她)的扮相俊美,更重要的是他(她)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有的演员扎上靠,自然而然地就会往美的地方找,身上的靠就像长在身上一样,动作流畅自如。有的演员跑圆场,犹如脚下踩轱辘一般,轻盈灵巧。还有的演员听到锣鼓声或者音乐过门,他会情不自禁的晃动,很快进入状态,他的浑身会膨胀,感觉自己在放光,小小的一个舞台已经装不下他了。这样的演员富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和表演激情,塑造出的舞台形象自然具有光彩照人。裘盛戎先生就是这样,他的个子虽然很小,但是他站在台上,却有一种重如泰山,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他具有超强的舞台感染力,动作不做则已,只要做就能够把观众领过来,他可以很自如地驰骋在舞台上,无论是主演还是边上的活儿,观众的注意力永远在他身上。有表现力的演员哪怕是站在台上不动,他的心里也是有内容的,是不空的。
        其次再来看排练场。在课堂上,表现力强的学生,会表现得很有灵气,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能碰撞出无数个火花,点燃表演激情。这样的学生会跟着老师的伴奏,情绪饱满,感情投入,甚至可以激发老师的授课热情。在创作排练中,表现力强的演员可以感染其他演员以及参与创作的各个门,激发出更加鲜活的创作灵感,从而获得更精彩的艺术效果。
        最后来看考场。在入学招生考试的时候,从考生进入考场开始,考官们其实就在观察考生的一举一动,感受考生的精神气质。在考生表演的过程中,考官们在不停地判断,通过考察考生在表演时,是否能够将唱、念、做、打融为一体,身段动作与唱腔念白以及音乐锣鼓是否都是协调的,并以此来判断考生是否具有舞台表现能力,以及独特的魅力。这也是对考生是否有悟性的考察。王诗英老师说过:“演员的悟性需要一个考察过程,采取一定的方法,不能用很简单的判断就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悟性。短期内评判一位戏曲演员是否有悟性就看他在台上是不是有‘魅力’,有悟性的演员会‘出电’,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但是旁人看来他是与众不同的。”这里所提到的“魅力”、“出电”、“与众不同”也就是在说演员是否具备较强的表现力。
        舞台表现能力强,能够说明演员对表演艺术精髓有较深刻的把握,这是演员悟性高的一种表现。戏曲演员的表现能力可以归结于对戏曲美学的认识水平,也许演员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但是,事实确是如此。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戏曲演员的表现力需要靠扎实娴熟的基本功作为基础。戏曲演员若想攀登艺术高峰,是要下狠功夫的,只有能够灵活运用程式技巧的演员,才能够在舞台上表现自如。在舞台上有光彩,使观众观看其表演时感觉到轻松、自然、美观的演员,都离不开坚实的基本功,离不开对身段和唱腔的熟练掌握。但是,演员内在的东西却是对于戏曲美的把握。有的演员先天条件并不是最佳的,也许有点胖或者有点矮,也许嗓音条件并不是很好,刚一上台给观众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很美,但是随着他的表演,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准确把握,逐渐展现出了他的自身魅力,我们发现他依然很美。周信芳先生就是这样的例子,他的嗓音条件并不是很好,略显沙哑,但是他将人物情感恰当的融入到唱腔当中,使得唱腔饱满生动,顿挫有力,具有以声传情之妙。提到周先生不得不想起他的念白与表演技巧,他的念白苍劲挺拔,口风犀利老辣,他的表演中运用的水袖、髯口、步法、帽翅、甩发等技巧,结合上他的眼神和表情,都能与他所扮演的人物所处的情境紧密的吻合,精湛地塑造出了宋士杰、徐策、萧何、宋江、张元秀等众多的生气勃勃、有血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创造出继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三大老生流派之后,倍受广大观众热爱的新流派“麒派”。这些出色的表现力,正是深厚基本功背后戏曲美学基础的作用。周先生是既有悟性又有扎实基本功并因此而结出丰硕的艺术之果的典范。
        “在中国哲学中,悟性的恢复被视为人的存在的最终真实,它的呈现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创造所需要的母机。”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的悟性通过能力来体现。悟性高的演员,创造能力就强,艺术水平相对较高;悟性低的演员,创造能力就弱,艺术水平也会相对较低。
        此文对戏曲演员的悟性进行考察,意在研究、论证悟性对于戏曲演员的重要性,同时又对戏曲教学提出问题:是否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悟性的开启?这里所说的“悟性”包含了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灵性的开启和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掘智慧花,去唤醒生命深层的精神力量,从而创造出更生动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