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3】宝黛钗凤|欧阳奋强《1987,我们的红楼梦》节选

(2022-05-30 08:40:04)
分类: 图文:菊坛轶事
【转载3】宝黛钗凤|欧阳奋强《1987,我们的红楼梦》节选
欧阳奋强与陈晓旭在剧组排练时的合影

        二、林黛玉:陈晓旭

        才女自荐:书里的林黛玉,写的就是我自己
        1965年10月29日早晨,鞍山京剧团陈强迎来了他的大女儿。因为出生在早晨,旭日东升的时候,陈强给大女儿取名陈晓旭。
        陈晓旭的家庭,是一个艺术气息浓郁的家庭,父亲陈强是鞍山京剧团的导演,母亲是京剧演员。 
        当时国家的政策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是要上山下乡,年轻人没有前途,家人不想晓旭下乡受苦,就寻思找个艺术单位让她早点工作,有个好的前途,在1978年年仅十岁的陈晓旭读完了小学四年级就退学进入了鞍山杂技团,从此陈晓旭按照父亲的意愿踏上了艺术之路,开始了每天辛苦练功的生活。
        几年后杂技团解散,陈晓旭进入鞍山话剧团,在话剧团工作的4年当中,她只能打打下手、演个配角。
        过早的工作和早熟,使得陈晓旭要比同龄人更有心,开始阅读文学名著,其中就有《红楼梦》。
        后来我们在拍戏的时候,私下交流,竟然发现我们都是文学青年,都曾如饥似渴地阅读名著,还写读后笔记。
        有次陈晓旭告诉我:“我看《红楼梦》的时候,就喜欢林黛玉,觉得写得就是自己。”
        在阅读名著中,陈晓旭找到了自己。
        阅读使人安静,加上在团里不是主要演员,陈晓旭和周围同事少有来往,显得比较孤傲。随着阅读,她开始写诗。那段时光,是书、诗和聊得来的朋友毕彦君陪伴她度过的。
        1984年中央台筹备电视剧《红楼梦》在全国招募演员。消息发布后,陈晓旭的父亲认为这是一个锻炼陈晓旭胆量的好机会,鼓励陈晓旭去试试。
        毕彦君从《大众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也来鼓励陈晓旭,要她写信给剧组自荐。
        《红楼梦》是全国选演员,自己能行吗?陈晓旭犹豫起来。
        毕彦君说,“你的外形、气质都接近要求,你也喜爱《红楼梦》,理解林黛玉,就这些也该去试试。”
        被毕彦君这样一说,晓旭便写了一封自荐信,还选了自己的一张照片放进信封里。毕彦君比陈晓旭大十岁,是个比较成熟的演员,他知道剧组需要全面了解写信者的情况和爱好,便让陈晓旭将她刚发表的两首诗剪下来也一起放进信封。
        电视剧《红楼梦》里,每一个演员都是导演组万里挑一选出来的,作为演员要得到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往往要在漫长的等待和焦灼的期待中度日。
        陈晓旭也不例外。
        剧组每天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成百上千封自荐信、推荐信,一心盼望宝玉、黛玉的演员出现的王导有时间就会去剧组临时办公室,希望在这些成堆成捆的来信中发现自己心仪的人选。陈晓旭的自荐信就在这些来信中被他发现,一下就被她的形象、气质吸引了,陈晓旭完全符合他心目中扮演林黛玉“不但要美要弱柳扶风还要有诗人气质”的标准。
        陈晓旭的自荐信是所有来信里资料最为齐全的,这让王导颇感满意,细细看完陈晓旭的资料后,他要潘欣欣给陈晓旭回信,强调回信的内容:“希望她立即去北京面试,食宿自理,如果没有入选,路费不报销。”这封信在六天后送到了陈晓旭的手里,收到来信,陈晓旭很激动;激动之余,她又翻阅了一遍《红楼梦》,把自己以前写的读书笔记中对林黛玉的读后感重新看了一遍,两天以后晓旭到了北京,去到《红楼梦》剧组在华侨大厦701的办公室。潘欣欣接待了陈晓旭,因为陈晓旭是王导看好的演员,潘欣欣按照他的标准准备了上百个问题口试陈晓旭;口试结果让潘欣欣很满意,他告诉陈晓旭通过了初选,并通知了王导;听到潘欣欣的汇报后,王导决定次日亲自面试陈晓旭。
        第二天下着大雨,陈晓旭按照约定时间去了华侨大厦。
        她进门之后,王导看见的是一个苍白瘦弱、一身浅绿色衣裤,手里还拿着一把滴水雨伞的弱女子,“你的情况,他们都告诉我了。你来早了,过些时间我们才开始选演员录像,你能在北京等到录像吗?”
        陈晓旭说:“不行,我是瞒着剧团出来的,下午就要坐车回鞍山了。”
        陈晓旭完全符合王导心目中扮演林黛玉“不但要美要弱柳扶风还要有诗人气质”的标准。王导想了一下,要她留下照片和她写的诗存档,回家等候剧组的消息。
        和陈晓旭一起走到电梯口的时候,王导又对陈晓旭说:“把你这次来的火车票收好,下次来的时候好报销。”王导这样一说,陈晓旭觉得自己有了希望。
        脱颖而出:晓旭你真的就是林黛玉
        1984年春天,《红楼梦》剧组派专人去了鞍山,和晓旭所在的鞍山话剧团签了半年的合同,同年4月1日,陈晓旭到了北京圆明园成为“红楼”学员班的第一期演员。
        当时,林黛玉组有三个候选演员,一个是张蕾,一个是张静琳,还有一个就是陈晓旭。张静琳的表演很好,但是太健康、性格太活泼,没有林黛玉那种忧郁、弱柳扶风的人物感觉,她后来被安排去试晴雯的戏。
        张静琳退出黛玉的竞争,这组演员就只剩下张蕾和陈晓旭了。张蕾的感觉不错,人很美,虽然年龄大了一点,但可以通过化妆弥补。不过王导觉得不合适,因为电视剧近景、特写镜头很多,妆容要是厚了,给人就是假的感觉。
        张蕾被否定后,来自安徽的人选王晓洁又成为陈晓旭的竞争对手,她是拉小提琴的专业演员,一个文质彬彬、非常宁静的女孩子。
        陈晓旭为此很紧张,她是多么希望自己扮演林黛玉。
        剧组对陈晓旭是否适合扮演林黛玉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陈晓旭比张蕾、王晓洁更理想,素质比较全面,年轻、有诗人气质,唯一不足的是鼻子有点大。有人则觉得陈晓旭的身体比较瘦弱,看上去好像发育不良的样子,可以去演惜春,不过这个提议马上被王导否定了。
        在学习班,陈晓旭的人缘极好,大家都很喜欢她。当她和张莉排练小品(张莉最早被安排在扮演紫鹃的组里)时,周贤珍就说:“晓旭你真的就是林黛玉,那么招人怜爱。”
        周贤珍的话是剧组很多人的感觉,但是林黛玉这个角色王导还在琢磨,一时难以定夺:会不会有比陈晓旭更适合扮演林黛玉的人出现?
        王导也试探性地问陈晓旭:“如果你不演黛玉,其他角色你有喜欢的吗?”
        “如果您让我去其他角色,观众会说你让林黛玉演了别人。”陈晓旭这样回答王导。
        听罢陈晓旭的回答,王导默默走开了。
        在安排排练小品、录像的时候,王导还是一如既往让陈晓旭扮演林黛玉。
        彼时,贾宝玉的演员还没定下来,在排练和录像的时候,由东方闻樱反串贾宝玉和陈晓旭搭戏,反复排练的片段是“林子洞耗子精”那场戏,就是这个录像片段差不多决定了晓旭演林黛玉的。
        王扶林导演曾对陈晓旭说:“……这样一个伟大著作中的重要人物,没有一定阅历和表演经验的演员是很难胜任的。说实话,我对你很不放心!这次录像是你最后的一次机会,好好努力,全国多少双眼睛看着我们哪!”
        东方闻樱:从晓旭排黛玉的片段开始,就是我反串扮演宝玉和她搭戏。因为一进组就定下我演探春,所以我和晓旭搭戏特别放得开,演宝玉演得还不错。那时找不到演宝玉的演员,头套都是按照我的头形做的,我就说实在找不到宝玉干脆我来演得了。晓旭当时的心理压力很大,虽然她外形像黛玉,心里也有感觉,可这感觉她就是表现不出来,她的片段录像一直都不理想。主创最后决定她演黛玉的片段录像也是我和她搭戏,我演得特别好,把她给刺激了,她也找到了感觉,这下才完成了任务。
        陈晓旭就是这样成为扮演林黛玉的人选。
        宝黛初会:她善解人意,爱开玩笑,会鼓励人
        我和陈晓旭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去香山的路上。
        傍晚,我和演贾琏的高亮从山下回山上的住地,远远看见了一个苗条、瘦弱、气质不凡的女孩子,走近了看得更清楚了,一个直觉告诉我:她就是演林黛玉的演员。
        高亮给我们一一介绍:“这是欧阳奋强,宝玉。这是陈晓旭,演黛玉的。”
        还真是演林黛玉的陈晓旭。
        我和陈晓旭互相点点头,这就算是认识了。
        陈晓旭后来对我说,她当时是冷眼打量我,觉得我还是一个小孩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怎么看都是一个顽童。
        我是最后一个进组的演员,先前定下角色的演员已经熟悉得跟一家人一样了,我融不进去,一和大家在一起我就很拘谨,不好意思说话,更不好意思夹菜,心怯得都不好意思看其他人了。这个时候,刚好有一只苍蝇飞过来一直在我头上转。陈晓旭看见了,就和我开玩笑:“欧阳,没有想到你是招苍(蝇)一员(议员)!”——召仓议员是ri本电影《追捕》中的一个反面角色。
        陈晓旭这个玩笑立即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哄堂大笑,拘谨感顿时消除了很多;这个玩笑也让我知道了这个演林妹妹的陈晓旭很有幽默感、也很善解人意,由此对她产生了好感。
        陈晓旭不但善解人意,喜欢开玩笑,还会鼓励人。
        我以前在峨影演员剧团是板凳演员,极少演主角。因此,在“红楼”剧组那么多主要演员里,我是比较没自信的一个,陈晓旭看出我的 心思后对我说:“我看过你演的《杨小亮》!”
        我以为她是客气,没想到她竟说出了一句当时看过《杨小亮》的人都知道的“著名”台词:“我给小汽车加点油。”她真的看过我演的这部戏!而且那句台词她学得还挺像。她说的这些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渐渐地心理上和大家的距离缩小了。
        和剧组的兄弟姐妹熟悉之后,我露出了自己本性,本来他们对我是否可以演好宝玉还比较怀疑,一看我吃饭的样子更让他们失望和受不了。这是因为我吃饭的时候会埋着头狼吞虎咽,脖子憋粗了,眼睛也瞪圆了,满头大汗,油嘴花脸,好像和谁在抢食一样。吃饱了,我还用手背一擦嘴巴,再用手心抹去头上的汗,没有一点贾宝玉的书生气、脂粉气。
        王贵娥(尤氏扮演者,选角负责人之一)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说,“哎,宝玉同志,你能不能慢点吃,我们谁也不会和你抢的!”大家又是一阵哄笑,我不好意思了,“嗯?哦!咳,这是习惯。”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王贵娥说:“马上就要拍戏了,你应该注意点儿,戏里吃饭的戏很多,我担心你到时候改不过来。”
        我笑:“平时是平时,演戏是演戏。”
        陈晓旭听着我们的对话,就在一边微笑不说话,静静观察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