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被搬上戏曲舞台,《白蛇传》就成为一出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家喻户晓,传承至今,仍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特别是经过剧作家田汉加工整理之后,更成为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不朽之作
。
《断桥》是《白蛇传》中的一折,也是充分展示经过生死考验之后,白娘子与许仙忠贞不渝爱情得到升华的重要一场戏。许许多多的表演艺术家们对其不断丰富,完善,使之成为京剧以及其他地方剧种艺术宝库中的一夺奇葩。
如何展示《断桥》一折戏中白素贞那起伏跌宕的情绪变化,让它与《水漫金山》一折形成鲜明对比,至关重要。这一点在我演出《断桥》中深有体会。
白娘子为了救出丈夫许仙,不顾身怀六甲之痛,大战金山寺与法海展开殊死搏斗。“杀出了金山寺恨如烈火”一句倒板,唱出了她杀出重围后的激动心情。在青儿陪伴下,忍痛来到了西湖断桥。这一情景规定,要突出战金山后的那份悲恨、痛苦,但在表演上不能过分张扬,在“忍痛”上下功夫。看到断桥后,先是自语地“喂呀,断桥哇”!触景生情,想到了与许仙初次见面游湖相会,正在此处。但,物是人非,已不是当初那种萌生情爱的心境。“想当初与许郎,西湖相见之时,也曾经过此桥。如今,桥未曾断,素贞我,却已柔肠寸断了啊”!“桥未曾断”与“柔肠寸断”形成鲜明对比。在声音处理上,不能过激,这是她发自内心的凄楚之思,百感交集,美好的回忆与满腹怨恨无从说起。在情绪上内敛多于外放。她是白素贞,而不是一触即发火爆性的青儿,在对比中大显白素贞复杂的内心世界。
当见到逃出金山寺追赶而来的许仙时,这里必须有一小小的停顿,其内心独白是“许仙?他怎么逃出来了”?小青发怒要杀许仙,她虽阻挡,但此时,怨恨的怒涛也在她胸中翻滚,唱出“你忍心,把我伤,端阳佳节饮雄黄……”只有当小青愤怒已极举起双剑真要杀许仙时,她才猛燃清醒,此时万万不能杀了许仙,因为他也是受了法海的蒙骗,错走一步,才险些酿成一场悲剧。“小青妹你且慢举龙泉宝剑”这二十二句的大段唱腔,是《断桥》一折的中心唱段,也是充分展示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的白素贞,对许仙对人间的一片真情。处理好这段唱对塑造白素贞这个典型人物,演绎至高无上真挚爱情深刻内涵,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前十二句把自己的身世一直到端阳现身娓娓道来,让许仙明白真相,她为什么要冒死战金山,斗法海,一定要救出夫君。因为她是真诚地爱着他,可以为他赴汤蹈火,牺牲一切。追求到的幸福,决不让它破灭。所以,在演唱处理上,不可过急,缓缓行进中把原委说得一清二楚。而“妻盼你归家你不见.哪夜不等你到五更天。可怜我枕上泪珠都湿遍,可怜我鸳鸯梦醒只把愁添”四句,字字如泣如诉.饱含辛酸。唱腔在低回行进中勾画出白素贞那一片痴情,一颗真心。无非是让许仙明白,你上金山寺之后,我是如何期盼你早日归
来。想到水漫金山一战,又平添几分怨愤,“若非青儿拼死战,我腹中娇儿难保全”。为了挽救许仙,也是为了保护他们忠贞爱情的结晶,把生死置之度外。最后那一句“谁的是,谁的非,你问苍天呐”!喊出白素贞的心声。这一声“你问苍天呐”震撼云霄,深入肺腑,也是这一大段唱腔的最高潮,处理得好,会引起观众强烈共鸣。在身段处理上动作不可繁琐,主要通过声腔变化,入情入理,让事实说话。“谁的是,谁的非”,不可处理成“满场飞”式表演,那样就有喧宾夺主之嫌,她是白素贞,不是出塞的王昭君,也不是装疯的赵女,演得过火就收不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最后下场前的一句散板“猛抬头避雨处风景依然”,看似是个闲笔,写景而已。其实不然,它仅用“风景依然”四个字,却十分鲜明地勾画出一对患难夫妻,经过火的洗礼,又重归于好,返回到他们温暖幸福家庭时的情境。当初,在这里相遇相爱,如今,又在这里相聚相依。风雨过后,西湖又见阳光,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又会显现其光彩的。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四功来体现其艺术魅力,而又以情动人尤为重要。《断桥》一折,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也不像水漫金山那样火爆,但它与前场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一舞一唱,让观众得以调动丰富的想像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是戏曲艺术的艺术特色。充分调动特有的艺术表演元素,从人物出发,从情理入手,切忌直白,傻作痴唱,要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