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话说“偷戏”(邓小秋)

(2022-03-24 08:55:36)
分类: 图文:菊坛轶事
【转载】话说“偷戏”(邓小秋)
未能投入“程门”,靠“偷戏”成名的程派演员新艳秋

        过去的戏曲艺人,生活没保障,因此,有些“绝活”轻易不肯教给别人。即使有人愿出高价,也未必能够如愿。这就是害怕“教会学生,饿死师傅”。在这情况下,有些有志的学生,就只能采取“偷戏”的办法了。
        据说,著名的京剧老生余叔岩,当年曾想拜“京剧泰斗”谭鑫培为师,遭到拒绝。余叔岩求学心切,无奈只能约请一些朋友,结伴同到戏园,去看谭鑫培的演出。并且“戴着口罩”,让朋友掩护,避免被谭鑫培发现。通过这种办法,才“偷”到了很多“谭派”的精彩唱腔。另外,著名的“程派”青衣演员新艳秋,当年更是组织亲友,一起去“偷”程砚秋独有的“私房戏”。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记台词,有的记曲谱,有的记舞蹈、身段。“偷”了以后,当晚“合成”,次日便能搬上舞台演出了。这样“偷戏”的效率极高,连程砚秋也防不胜防。
        演员“偷戏”,是一种好学的举止,很多人对此都表示理解,并且给予赞扬。但是,也有人很不以为然,对此是很反感的。故而对于“偷戏”应该细加分析,要有正确的理解。
        一种是“盗版”式的“偷戏”,这其实是属于“侵权”行为,是很不受当事人欢迎的。否则的话,余叔岩为什么要“带着口罩”,有人“掩护”,不敢堂而皇之的进戏园子去?我看,就是因为这种事有点“见不得人”,谭鑫培知道了也很不喜欢,他常常在发现以后,立即在演唱时会临时改腔。这清楚地说明,他的“防伪措施”做得也相当严密。至于新艳秋组织“盗版集团”,未经“授权”允许,擅自剽窃“程派”的“私本戏”,虽然程砚秋并没有告上法院,提出“经济赔偿”,但对新艳秋的这种行径也相当反感,在道义上给予谴责。后来,新艳秋始终未能投入“程门”,与此有很大关系。可见,当时的梨园界并非是听之任之,乐观其成,不予“鄙夷”与谴责。而是采取措施,处处防备,很有点“维权意识”的。
        当然,还有一种“观摩”式的“偷戏”,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艺人们通过观摩学习,化为己用,而并非是一招一式,全部照搬。像袁雪芬、傅全香、王文娟、花淑兰、杨华生等善于“偷戏”的前辈艺人,都有老师传承,并能自创流派。他们虚心好学,博闻强记,经常观摩师友们的表演,深刻体会,有所借鉴,提高与发展了自己的艺术水平与表演能力,也使他们开拓与创造了新的艺术境界。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艺术表演,“参考”与“抄袭”,性质完全不同。他们这是“悟”出来的本事,而并不能说是“偷”出来的本事,至少,与新艳秋式的“侵权”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应该区别对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