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8,639
  • 关注人气:1,0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药名诗·药名词·药名戏文(李祥林)

(2022-03-22 09:27:10)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转载】药名诗·药名词·药名戏文(李祥林)
京剧
《老黄请医》中的“说药名”谐趣横生,令人捧腹

        在诗句里嵌入中药名,这种形式的诗叫作“药名诗”。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于卷二十九专设“杂体”一项,便载有药名、星名、回文、集句诸奇异诗体。北宋诗人陈亚,“尝为药名诗百首”(《迂叟诗话》),有人曾误以为该诗体由他首创。其实,南齐文学家王融巳作有五言八句的《药名诗》(见《先秦汉魏南北朝诗·齐诗卷二》),其前四句曰:“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嵌入重台、陵泽、蚕、垣衣等药名,构思奇妙。他如沈约、梁元帝、梁简文帝等人皆有药名诗作传世。唐以来,文学游戏风气日盛,文人骚客往往借人名、地名。药名等入诗作双关趣语,药名诗得以广泛流行。明人辑《万首唐人绝句》,即收有陆龟蒙、皮日休、张籍等诗家的药名之作。宋人除陈亚外,象王安石、黄庭坚这样的著名人士也写过饶有风味的药名诗,如黄氏有《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其一云:“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柴胡奴归,车前挂生鹿。”诗中石绿、啄木、柴胡、车前皆为中药名。药名入诗,形式多样,或直用原名,或借助谐音,或一句中嵌一药名,中两句间夹一药名,但有一共同规律:每句诗都须和中药名相关。前人诗话、笔记里,记载这类诗及有关趣闻的文字亦不鲜见。
        药名词是药名诗的衍生物,产生于宋代,药名诗虽不始自陈亚,但药名词则是他首创。据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介绍,陈亚曾以“闺情”为题作《生查子》三首,其一曰:“相思(相思子)意已(薏苡)深,白纸(白芷)书难足(白芷)。字字苦参(苦参)商,故要檀郎读(槟榔、狼毒)。分明寄得约当归(当归),远至(远志)樱桃熟。何事菊花(菊花)时,犹未回乡(茴香)曲。”这首小词,写闺情写得情意缠绵,用药名用得痕迹不露,堪称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多的不说,仅是考虑如何在此四十二字中嵌入十一味药名,已足可使一般人搔破头皮。南宋大词家辛弃疾也曾作《定风波》药名词二首,一题“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一题“再和前韵,药名”,前者写道:“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该词运用双关、谐音等手法,一口气列举木香、石膏、防风、常山、栀子、紫草、海藻、禹馀粮九味药名。嵌入技巧高妙,自然而不显生硬。药名之作本属游戏文字,偶一为之,能达如此水平,也就很不错了。
        随着药名诗词流行,中药名又开始渗入戏曲领域。南宋时期,即已出现金院本戏曲节目《神农大说药》。明陈铎《秋碧轩稿》里有一套 [北耍孩儿]《嘲川戏》,其中道及当时戏剧演出时即云:“黄昏头唱到明,早晨间唱到黑,穷言杂语诸般记。把那骨牌名尽数说一遍,生药名从头数一回,有会家又把花名对。”可见,药名入戏文的现象在明代已见流行。就拿川剧这巴蜀地方戏曲来说吧,从现存《求方》、《请医》、《青囊恨》等传统剧目中,我们便可见到巧用戏名结构戏词的例子。如,在鞭挞江湖庸医骗人术的讽刺喜剧《请医》,庸医温德栋(谐音“瘟得痛”,由丑角扮演)出诊前告诫儿孙:“玄孙(参)听着,吩咐丁香、霍香,去到西(犀)角之上,看守广木香,谨防金线虫、五谷虫咬坏了我的大黄龙衣、狐(腹)皮被(贝)子、桂皮靴子、红花袄子。午时茶后,叫薄公英牵牛到常山喂点豆寇、甘草、车前草,再到羌河(活)、石湖(斛)喝点无根水。路过连桥(翘),莫走滑石,犹恐石高(膏)地丁,仓促(苍术)之间,折断牛膝;要走熟地,莫走生地,若遇木贼贡术,早点蝉蜕。天晚当归,不可信人(杏仁)白说(芍),如果敢懒(橄榄),我请白头翁用青带(黛)拴你在桑枝上面,落得打你个沙头起泡,龙眼上翻,青皮发肿,疼痛川凶(芎); 即使贝母来保,我也不饶你半下。漫道护子无情,须有厚薄(朴)之分,你要谨戒(荆芥)呀谨戒(荆芥),细心(细辛)又细心(细辛)!”一气联用五十味中药名,把温医生“三句话不离本行”的特征刻画得活灵活现。而且,由于双关如“常山”、“牛膝”、“当归”)、谐音(如“犀角”指“西角”、“腹皮”指“皮”、“苍术”指“仓促”、“荆芥,指“谨戒”)的巧妙运用,使得这段告白谐趣横生,令人捧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