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曲调新颖,构思奇巧--京剧《赵氏孤儿》魏绛唱腔赏析(安志强)

(2021-03-04 09:38:46)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转载】曲调新颖,构思奇巧--京剧《赵氏孤儿》魏绛唱腔赏析(安志强)
马连良、裘盛戎《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位艺术家在1960年联袂合作的大型剧目,当年的演出十分轰动。裘盛戎扮演的魏绛在这出戏里只有一场戏,完整的唱段也只有一个,即这里所要介绍的[汉调原板]。然而这唯一的一段唱腔却以其新颖别致构思精巧而深受观众喜爱。至今,凡是“裘迷”,没有不知道这个唱段的。
    魏绛还朝,得知赵盾全家被满门抄斩,由于程婴的告密,赵家唯一刚刚出生的婴儿也未能幸免,见到程婴,不由分说,着实地用皮鞭痛打了一顿。程婴被打后告以实情,原来赵家遗孤是程婴暗中从宫中救出的,因屠岸贾搜捕孤儿,形势紧迫,才同公孙杵臼暗中设计,将自己的亲生婴儿藏在公孙家中,然后自己再去屠岸贾处告发公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公孙杵臼及自己的亲子被杀,赵家的遗孤得到了保全。
    这是一个因自己的鲁莽举动而深深自责的唱段,按照一般惯例,唱[西皮导]加大段[快板]以 表自责,也说得过去,但其精彩程度显然超不过《铡美案》里的那段[快板]了。在这里,裘盛戎同名琴师李慕良合作,别出机抒,出人意料地设计了一段花脸传统唱腔从没有过的[汉调原板],而取得了轰动效果。
    这是一个创新的唱腔。新在什么地方?
    从音乐旋律角度看,人们往往十分看重这里在正、反调的交互使用上的创作。确实,二黄正调、反调曲调的交织呈现在这里得到了完善的组合,“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一句完全是正二黄 [原 板]的传统行腔,到第二句“却原来这内中还有隐情”的行腔中,由于连续多处出现了“7”音,而使曲调产生了暂时变调的效果。第三句“公孙兄为救孤丧了性命”的曲调又基本回到了正二黄的曲调中,至第四句逐渐转成反二黄的曲调,在“垛句”演唱的尾腔又转成正二黄的曲调。在整段演唱过程中,高音达“5”,低音低至“7”,演唱音域达13度。这些在花脸传统唱腔中是前所未有的。
    曲调新颖并不是征服观众的唯一因素,重要的在于它的整体布局的构思上,这个唱段在节奏安排、曲调走向、音量对比以及乐队伴奏等方面,相互配合,彼此呼应,组成了一个富有生命的音乐语汇,这个语汇十分符合魏震惊、自责的复杂心境的表述。尤其在演唱与伴奏上的相互配合上,其构思十分精巧。首先,这个唱段的伴奏过门及垫头,除少数必要的保留了传统形式之外,大部分都是根据演唱的语气重新设计的,这些新颖的过门、垫头或提领演唱语气,或延伸演唱情绪,或与演唱乐句彼此呼应、映衬,演唱、伴奏浑然一体,既有奇妙的变化,又能十分流畅地贯通下来,一气呵成。譬如,起唱过门的设计,在繁密的音调行进中,以节奏感十分强的[脆头]锣鼓配合,十分强烈地表达了魏绛的震惊神态。事实上,在这里,演员虽没张嘴,但已经进入演唱状态了。3、4、5句的行腔由于节奏型的不断变化,因而较频繁地出现了胡琴的小过门及垫头的曲调,这些小过门及垫头曲调与演唱行腔此呼彼应,增强了演唱语调的表述力量。其次,演唱与伴奏之间的唱简拉繁的关系处理十分精当。演唱的曲调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这符合花脸唱腔线条清晰流畅的本色,然而伴奏旋律却十分繁密,它基本上采用裹腔的方式伴奏,尤其演唱到最后的垛句,唱简拉繁的效果十分突出,为演唱高潮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段唱腔的曲谱是根据裘门弟子李欣的清唱记成的。首句“闻此言”的“言”字,裘盛戎生前 有唱成“5”音,也有唱成“4”音的,李欣取前者。两者的演唱效果没有太大区别,要紧的是要把“闻此言”三字的行腔唱足唱实而又不显拖沓,李欣达到了这个要求。整段演唱,李欣能够基本体 现出裘派的演唱风范,故记此谱,以飨读者。
    (以下转载裘盛戎原唱谱

【转载】曲调新颖,构思奇巧--京剧《赵氏孤儿》魏绛唱腔赏析(安志强)

【转载】曲调新颖,构思奇巧--京剧《赵氏孤儿》魏绛唱腔赏析(安志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