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谈谈京剧“末”角

(2021-02-07 08:56:43)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转载】谈谈京剧“末”角

    末角四大特点

    京剧的行当里头分五个,叫生、旦、净、末、丑,但是,最近以来,我感觉到,这个“末”没有人再提了。我以前接触过一些老先生,我也请教过,这个“末”到底是一个什么行当?我今天就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就是抛砖引玉了,因为我说的有可能是不对,就请各位听友指正。
    “末”呢,第一个说他的唱,是老生的唱腔。“末”的特点,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是作为“末”这个角色,不分派别,也不允许、也不能分派。
    第二个特点是末的演员戏路特别广。作为末的演员,几乎可以说,你是什么戏都能唱。现在咱们是国营剧团了,一般地每一个剧团,演员基本都有他(本工),现在戏也比较少了,就有那么几十出戏,你在这个范围里头能够适应就行了。过去则不然。你是傍人家剧团里边的主角的。人家所谓是“南齐北马关外唐”,你也不知道你傍的是一个大班还是小班,是什么派,另外,你是傍着老生主角,还是傍青衣主角,还是傍花脸的主角,你也不知道人家都是唱哪些出戏,所以没有个几百出戏这样的道行。这个“末”您是干不了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这个“末”必须是文武全行。您就不能像唱老生,说我就是唱文戏,武戏不是我的特长,你这个“末”就不行了。比如说像《空城计》里头,你得来王平,这是末;你要唱《清官册》,您就来这个八贤王;你要唱人家是青衣《玉堂春》,您就得来这个蓝袍或者是红袍。您也可能是唱文官,你也可能唱武将。
    另外一个呢,作为唱“末”的这个人,第四个特点:调门高低是不由你自己来决定。你跟着主要演员,他的调门高,您要傍这个人,您就得够得上人家调门,得随着主角来变化。这个也就是他的音域必须得宽。京剧里头的道具,这是我自己想的,京剧的道具里就是一个小道具,有一个总体的名称。你比如说桌子上摆的令箭、酒壶、酒杯、书信、大印……这一堆东西有一个总称,它叫“切末(原作“砌末”)”。这个“切末”的“末”,我觉得大有跟演员行当里的“末”有相类似之处,“切末”就泛指很多的方面的东西。

    不同剧种都有末角

    首先说末角是个什么角色呢?末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是很老的老人了,人的晚年,比如朝代来说,清末、明末,这个朝代都快完了,很老了,才叫末了,所以,末的角色演的就是老年的老人。过去在京剧行当里,在没有京剧以前,历代古代有元杂剧、宋杂剧,一直到明代又形成了昆曲,以及一些其他的地方剧种,里边都有角色的划分,其中他们都列得有这个“末”。拿昆曲来说,他有12个行当,比如生,就分有正生、有老生、有外,有末这四种,旦角呢,她又分小旦、正旦、铁旦、老旦,也有四种划分,花脸又分为大面、二面、三面,三面实际就“三花脸”、小丑,这样的划分得挺详细。
    汉剧他就分成十行了,他把“末”列在第一,第一是末,第二是净,第三是生,第四是旦,第五是丑,第六是外,然后第七小、第八叫贴、第九叫夫,第十是杂,分成十个行当。过去分得过于太细,显得有点乱。
    所以到了京剧形成时期,程长庚这个时期,京剧已经定型了,他就定成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这个“末”跟“生”什么区别呢?都是挂胡子的老头,他是这么分的:从髯口的不同上来分。生、旦、净、末、丑的生,他包括了有:从小孩叫娃娃生,青年人叫小生,这都不用戴胡子;再有就是武生,会武打的;再有老生,老生挂胡子,但是这里边“生”里的老生不是很老的老人,所以只能挂黑三,就是三绺的黑胡子。

    “外”是更老的“末”

    京剧髯口分多少类了,有黑的、有白的,有黪(音“cn”),黪就是花白胡子,所以有三绺的,有满口的,所以它有黑三黑满,有黪三黪满,还有白三白满。京剧里的生,他规定的就是戴三缕的,叫黑三,其他把戴花白胡子的、挂白胡子的,也算“末”。所以这是当时京剧有这么一个行当的划分。
    当然其他的净也要挂着个髯口,有什么黑扎红扎了,也有什么黑满、红满了,紫满,等等各种的,花脸的胡子又是另一种,小花脸,就丑角又一种,什么八字胡,像掉单胡等等的,各样的小胡子,都是丑角戴。所以生角他就规定了老生,就是戴三缕胡子的算老生,挂别的胡子的一类都算是末,就是末年的老人了。
    过去京剧里的“外”,这个是怎么回事?别的行当也有外,他“外”也是末,他就说京剧过去程长庚时期,他规定就是戴黑满的、黪三黪满的,这个就是不算太老的人,算中末。挂白满白三的白胡子老头了,就叫外末。所以外,他也是末里的一个更老的一种老人。什么《徐策跑城》,这白胡子老头就属于外末。这些末呢,对唱工上一般不如老生注重,但是做工要多一些。所以像我们看《徐策跑城》追韩信的动作挺火爆,尤其周信芳演起来满台跑,也有人把他叫摔派做工老生,坐着唱不大动的老生,他们管那叫安工老生。所以,老生里又分几种。

    谭鑫培后“末”变“里子”

    怎么末到程长庚的时候定下来的,后来又没有了?这个就得从谭鑫培这说起了。程长庚的徒弟就是谭鑫培,谭鑫培可以说把京剧划时代的人物了!因为程长庚时期,虽然京剧已经有了,但是唱法很多,你这么唱,我那么唱。几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像程长庚来自安徽,他的徽调就比较多,属于徽派的京剧。也有人来自湖北,他就属于汉调的、汉派的京剧。也有的人延续昆曲的唱法,所以在京剧里边虽然说有了生派的唱法,但是各人唱各人的,唱法都不一样。到了谭鑫培,他是一个集大成的人物了,把各种唱法容纳在一起,定型定调,把这声腔、音韵都统一起来,就按这个唱法唱。所以,他是“一代伶王”,他又成为一个戏班的班主了,负责安排各种角色,谁唱什么戏。
    过去的戏班里头就是生就唱生,末就唱末,到他这儿,他一看,比如这一出戏里边,前边用生后边用末,我再找个末来,我还得给他一份工资,我也能唱得了,我还用他干嘛呢,这样,从谭鑫培这,他把末的角色他都担当起来了。比如这一个唱这一出《一捧雪》,就是《刺汤勤》那出戏,前边有个莫成,中间有个陆炳,后边还有莫怀古。这里边一个生、两个末,他要唱这出戏,他唱生,还得雇俩人唱末,但是,这戏他都会唱,这些做工他也都做得了。我何必再找两人,而且大伙耐听的是谭鑫培,你再换个别人唱,别人还不耐听,他一看我就一人都唱了,这样呢,《一捧血》三个人物由他一个人一气都给演下来了,大伙还都耐听耐看。所以,从他(谭鑫培)这儿,把末的角色并入了生里头,由他生一个人都演了,各种戏里边,他都这么演下来,这样的等于是末就没有了,跟生合并了。他全能唱,换个胡子不就好了,唱腔都是一种唱腔,扮相也都是这个扮相,只是换个髯口就行,所以从谭鑫培这,把末并入了生行里头来了。
    并入生行,末,他演嘛呢?他一看,你就给我演一些配角吧,这样,“末”慢慢地变成生的配角老生。人们管他这个也叫“二路老生”。末,这个行业虽然没有了,有人把这二路老生还叫成末,行话管他们叫里子、里子老生。
    (摘自《话说天津卫·生旦净丑缺一门  末行天津有高人》,讲述人傅景义、张显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