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西皮腔的形成,经历了由生旦不分腔到生旦分腔的两个阶段。但生腔和旦腔分腔标准并非以生旦两个行当来划分,也就是说生行行当就未必唱生腔,旦行行当未必唱旦腔。生腔和旦腔是对于所有行当声腔的整体的分类方向。比如净角也是唱生腔,但是却不属于生行行当,自然在唱法上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分腔的标准不能仅以行当来划分。
乾旦演员与男老生搭档合演一出戏,从行当来说是生角配旦角,从唱腔来看是生腔配旦腔,但从性别来看,就是两个男演员的搭配。与之对应的如果是坤生演员搭配坤旦演员合演一出戏,从行当和唱腔上是一致的,从性别来看就是两个女演员的搭配。两个同性演员在不同的行当表演和演唱体系下,分别行旦腔和生腔,对于这两种跨性别表演来说,行当和行腔是一致的,与演员性别未必一致。所以生旦分腔的标准不仅以行当划分的说法,是建立在行当声腔规范和戏剧表演的基础之上,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禁女戏的背景下,男性演员对于生旦两种唱腔所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生行中的小生和旦行中的老旦也需要注意。小生虽属生行唱的却是旦腔,老旦虽属旦行唱的却是老生腔。从分腔的角度来看,小生属于旦腔演唱体系下的行当,老旦属于生腔体系下的行当。在人物扮演上,小生和老旦演员不需要跨性别和反串表演,但是在唱法上比同行当其他演员特殊,因此小生和老旦也成为了“分腔标准不仅以行当划分”这一观点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1.唱旦腔的小生
小生在生行中的地位是仅次于老生,以小生戏为代表的剧目虽不在少数,从上演场次来说却没有老生戏和青衣戏那样受欢迎。目前大众推崇的有程派小生、叶派小生以及金派小生。小生在扮相上无需挂髯口,这无疑为其打上了年轻的标签。生行行当中多数行当唱老生腔,唯独小生唱旦腔。唱旦腔的小生为体现人物身份和塑造角色,自然要比老生多一分年轻人儒雅的气质,这与小生大多饰演文人才子的角色有很大关系。在戏曲舞台上小生演员要尽可能地调动一切音乐手段去服务于剧情和剧中人物。同时也反映出了人物、角色与戏剧表演对于演员行当唱腔唱法的影响。
小生在唱腔唱法上更突出于以剧中人物为核心,“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京剧,演员在塑造人物的不同形象时,要在自己的行当归属中将人物个性化、行当化。用不同的唱腔和唱法来表现不同人物的精神风貌,才能成就不同的行当唱腔。形成行当唱腔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唱法的不同,二是旋律的不同。”京剧的行当划分从大的方向来说分生、旦、净、丑四个门类,每个行当下面都有更为详细地分类。单纯从唱腔的角度划分可不像是行当划分这样简单明了。同样都是唱生腔的须生和花脸,同样都是唱旦腔的青衣和小生,虽属一种调式唱腔体系,但在唱腔音乐领域上并不是通过行当来体现的,而是通过行当人物所属特征来使用对应的唱法。老旦归属于旦行却唱老生腔,小生归属生行却唱旦腔,这是其他生旦行当所不具备的特点,同样也是老旦和小生在唱腔方面区别于其他行当的重要特征。
小生行当唱旦腔,老旦行当唱生腔,很明显两种行当在唱法上要比其他行当要特殊。小生的唱腔不同于生行的其他唱腔,通常生行的其他行当都是以宫调式唱腔为主,只有小生因唱旦腔的缘故,唱腔以徵调式为主,音高调式上明显高于老生的唱腔。那么同为演唱徵调式的乾旦在唱旦腔时又和小生唱旦腔有何区别呢?
乾旦演员和小生演员同为男性,都唱旦腔,所以小生演员唱法同乾旦演员的唱法从听觉上颇为相似。单从音频听觉上判断,乾旦的唱法将女子的柔情演绎的入木三分,不仔细辨认甚至不能轻易判断出是男人在模仿女人,若熟知各种旦角的演唱流派和唱腔特色,或许才能辨认出乾旦演员的演唱特点。毕竟旦腔的演唱标准是由男人来建立的,因此这种极富男性演唱特征的旦腔唱法事实上是偏女性的,同样也是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的。小生演员的假声(小嗓)唱法,从听觉上也是明显区别于老生的演唱,唱腔旋法偏向旦腔,这不仅仅是在调高调式上,还有行腔的旋律和走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假声唱法。
谱例:《苏三起解》中的旦唱;《打龙袍》中的小生唱(略)
以上是《打龙袍》里面的小生唱腔片段和《苏三起解》中的旦腔唱腔片段,本谱例各自选取了一对上下句进行比较。从谱例中我们能看出,小生和旦角唱腔使用的是同一个调高,上句都是板上起唱,落音也相同,下句小生的唱腔进行了扩腔,但最终与旦唱的落音相同。两者都是徵调式的唱腔,确切的来说小生的唱腔旋律,是来自于旦腔的旋律,小生唱旦腔仅是在唱法上同旦角不同而已。
2.唱生腔的老旦
老旦是旦行中重视唱功戏的行当,老生亦如此。传统的老旦唱老生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早期的老旦演员也是由男性扮演的。在谭鑫培创立京剧老生谭派之前,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就是当时知名的老旦演员,之后与他知名度相当的还有周老旦、谢宝云、龚云甫等。因为老旦演员不同于像正生和正旦的角色地位,所以有一部分演员实际上并不是一开始就学习老旦,有些是初学老生后改的老旦,近代著名的京剧演员龚云甫先生开始是以票友身份入梨园界,本工老生行当,之后拜熊连喜为师,转工老旦行当。还有的是既唱老生又唱老旦两者兼演,这种兼演不止一种行当的做法并不是只在京剧中出现,早在京剧之前就有先例。
从说唱艺术的一人兼数角,到元杂剧一人主唱“旦末双全”的演员,再到京剧中不同行当相似唱法兼演,其实是有一脉相承的历史依据的。京剧中的老旦行当为体现老年妇女的特征,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在演唱上是以真声(大嗓)为主,唱腔方面在以老生腔为基础上吸收旦角的唱腔。像老旦这样旦行唱老生腔,在戏曲表演中是极富可塑性的。
以下谱例是选取了《南阳关》生唱的片段和《徐母骂曹》中老旦的唱腔片段。而且都是西皮的原板,所以唱腔结构和唱腔旋律走向是基本一致的。但是老旦的唱腔旋律要比老生旋律高三至四度。从板眼结构、行腔过门到上下句的落音,老旦的唱腔都与老生唱腔完全一样。
谱例.《南阳关》生唱;《徐母骂曹》老旦唱(略)
早期的老旦演员因与老生一样,在唱腔上都是唱生腔,所以在戏班人手不够或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有一部分老旦的角色由老生演员兼演,亦或是老生演员改唱老旦的,兼演的前提是老生和老旦唱的都是生腔。那么老生和老旦除了扮相上区分以外,唱腔虽然都是唱生腔但是还是有区别的。为了使老旦行当的人物形象塑造更为女性化,龚云甫先生吸收了旦角青衣的唱法,使老旦的唱腔逐渐脱离老生男性化的特征,使本应该有女性特征的老旦唱腔焕然一新。我们从以上谱例可以看出,老旦虽然唱的是老生腔,但在某些音高上要高于老生,这也是为了凸显老旦女性的身份,从而区别于老生。
以女性身份唱老生腔除了老旦以外,还包括坤生演员。坤生演员虽然本身为女性,却要扮演男性的角色,在唱法上是单纯的模仿老生的唱腔。虽然坤生演员兼演老旦看似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还是有行当规范的区别,因此坤生遵循的是生腔生唱的原则,老旦的唱腔是遵循了生腔旦唱的原则。
(摘自作者《声腔、行当、性别—论京剧音乐的生旦分腔》一文,标题为博主所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