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顺信先生教琴笔录(1)|赵羽

(2023-07-07 21:17: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文:表演与伴奏
何顺信先生教琴笔录(1)|赵羽
何顺信先生在教学中

        (一)
        1982年5月11日,天气格外晴朗,这是我拜师何顺信先生后,与先生约定好第一次正式上课的日子。一路上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且兴奋,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跟先生学习操弓技法,不辜负师父的鼓励,师友的厚望,同时也不枉自己喜好京剧,热爱京胡一场。
        下午两点半,我准时走进何先生的家门,不想他早已在等着我了,而且还让家人为我泡好了一热茶。何先生只跟我进行了简单的寒暄,便开始了教学,话题自然是转到了胡琴上。
        何先生是位非常有实力的演奏家,同时也是位非常有教学经验的教育家。他先让我提出问题,我问道:“先生,怎样才能在拉琴时更有力度?”
        先生答道:“你要先练一种功,就是慢弓。”他边说边递给我一把胡琴,随后自己也拿起一把胡琴、开始给我做示范。何先生接着说:“你只有先把慢弓练好了,才能解决在拉琴时更有力度的问题。至于怎么练呢?就是先要练带音头的慢弓(满弓,空弦)。要点是:先拉音头出来,如“2——”要拉长音,拉慢弓时肘先出,用臂力带动胳膊,骑子先发出力,后面的弓子要慢行,不要怕不响,待音头拉出来后,音不能断,尽量放长音,此时弓子要平稳,劲头要顺。然后是推弓,也是膀子要发出力,肘先回,如“2 ——”要音头先出来、不断拉长音,不要怕不响。这个功法要练上至少一个月,一定别怕慢,要像练气功和推拿功一样,关键是心要静,气要匀,弓要稳,内紧外松。何先生说:“练这种慢弓虽然简单、枯燥,但实际上要比练其它的功收获更大,长进更快。”
        我模仿着何先生的动作,练了不长时间,胳膊就酸了。先生抬头看看表,说:“好,每次照这样练,最少要练20分钟。”我对何先生说:“我的胳膊早就酸了,您给我的这把胡琴,为什么弓子上还栓了一个铁棍呀?”先生告诉我,这是为了达到负重练习的目的,和运动员腿上绑沙袋练跑步的道理是一样的。先生说:“你看我拉的这把琴外弦也是粗的吧?”这时我才发现我拿的胡琴里弦、外弦是一样粗的,怪不得拉时这么费劲呢!先生说:“这样是为了提高臂力,你练上一段时间就知道它的好处了。今天我们先练到这里,你回去好好继续练吧。你现在等于重新学琴一样,要从头来。”
        当我走出何先生的家门,回想起先生今天给我讲授的内容,感觉先生对于练习既有想法又有措施,瞬感茅塞顿开,心想要是早和先生认识就好了!
        (二)
        这些日子通过认真练习慢弓,我感觉收获很大。由于严格按照先生说的方法进行练习,我感觉在拉琴时力度有了明显增强,功夫也长了一大块。
        与第一节课时隔整一个月之后,今天是第二节课,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到先生家拉给先生听,没想到先生只是说有很大进步,让我还要继续练下去。
        接下来先生主要讲了转功(弓)。先生说:“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练习,你只是基本掌握了慢弓的要领,现在要继续练下去,并在此慢弓的基础上,加一种新弓法的练习——转功(弓)。
        “什么是转功(弓)呢?就是右手在拉琴时、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叫转力。这主要是为了培养拉琴时里弦倒外弦的灵活性(缩短里、外弦换弓的距离)。”
        先生给我讲解了练习方法:“右手持弓,腕子自然下垂,向左、向上,向右、向下连贯起来,即形成顺时针转动。然后反方向,从下向右、向上、再向左,逆时针转动练习。”先生说这个功(弓)法非常重要、练好它,对将来的快弓,处理音乐中的附点,以及感情的处理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一边练,先生一边在旁边看着,不时给我纠正着动作。他说练习转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带胳膊的:一种是纯手腕的。“你现在着重练习前一种带胳膊的转弓,下一步要练习纯手腕的转弓。”
        先生说:“带胳膊的转弓是拉慢速度使用的、就是在拉长弓、中弓时使用的。在拉快板时。就要纯手腕的转写了。你先练习带胳膊的转弓,这个功法要练习10天左右,下一次就可以练习纯腕子的转弓了。”
        我在屋里继续练着,先生走出屋子,好像是去倒水。不一会儿,他回来了,看着我突然说:“停止。你现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需要马上改正,就是坐姿。坐姿是决定一个琴师能否拉好琴的第一要素,从外表看,看不出坐姿有什么不同来,其实不然,坐姿太重要了!”先生接着说:“如果坐姿不正确,人一辈子也拉不好胡琴。操琴的坐姿就像演员的‘子午相’,是最基本的,如果一个演员连‘子午相’都站不好,还当什么演员呢?咱们操琴的‘子午相’就是坐相,要‘斜腿拧腰’,即双腿向右斜45度、腰拧正,琴筒略往外倾斜,这样在操琴时才能够使马子与琴弦充分摩擦,用上劲。你回去练琴时一定要把提好这个操琴姿势,在练习慢弓和转弓的同时,注意姿势的正确,下回来我检查。”
        (三)
        何先生说,在拉弓方法上,有长弓、中弓、短弓三种弓法,这三种弓法在胳膊的用力和处理方法上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对什么是长弓,什么是中弓,什么是短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熟练掌握了三种弓法的用力方法、在操琴过程中才会运用自如。
        先生还对我说,在拉长弓时(上弓),主要是肩膀和臂力的合作作用力比较大,是臂、臂力带动腕的力量,只有这样,慢弓才能够平稳,时值长,有力度,有音头,练习推弓时,一定要感觉是肘和臂的劲,和拉上弓的感觉一样,也要有力度,有音头。
        上、下中写则是肘臂和腕子的作用比较大,腕子和用部是放松的。这种法老生用得最多。而短弓是腕子加小臂的作用为主。在拉短弓时(即快弓),用的是纯腕子,完全靠腕部的动作。在习快弓法时,一定要先把感觉找对,尤其是要掌握准确腕子的独立性。练这种纯腕子功有点难,要下点狠功夫,否则是练不出来的。
        换句话说,在拉长弓时,肘臂和腕子相对休息,起辅助的作用:拉中弓时,肩膀相对休息,也是起辅助作用,拉快弓时,膀和是相对休息的。
        我按照先生说的要领练习,先生不时给我纠正姿势。在练快弓时,先生只是让我拉 [快板] :6555 3655 3211,反复拉这几个音符,重点是前面的“6555”要有力度。可我拉了半天却怎么也达不到先生的要求,他说主要是要领掌握得不对,这个弓法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反复寻找方法才能掌握。
        今天,何先生还给我说了琴师和鼓师在配合上应注意的地方,如每个鼓师的鼓点都不太一样,琴师要能够适应每个鼓师的各种鼓点的习惯节奏和鼓套子。在伴奏的关键时刻,琴师最好要和鼓师有交流,相互给肩膀。一般琴师比鼓师更熟悉唱腔,最好在熟悉的地方能多带动点鼓师。但是千万不要硬搬硬带,而是要在有预示的形体语言上,让对方领会到你的预示尺寸和节骨眼,两个人在劲头和节奏上并驾同行,否则就会节奏不和,造成硬伤,影响演出效果。先生还给我说了几种齐钹的“吹打”点儿,快的、慢的,入和收的方法。
        上完课,我想,我已经拉了十几年的胡琴了,感觉已有一定水平,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学到家了,但拜师以来,我才真正感到自己的功夫还是差得很远,到今天为止才算在拉上真正入点门了。
        (四)
        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基本上掌握了慢弓、中弓的拉法。这时矛盾自然地集中到了里外弦的倒弦上。于是,我这次带着问题来到了何先生家。
        何先生好像早就知道我这次该学什么了,他说:“你现在掌握了慢弓、中弓的拉法,但只是有了一条腿,你把转力和快弓练好了,右手的功夫才算练好,技术才全面,才算是有了两条腿。”先生告诉我练快弓的方法是:胳膊不能动,只凭腕子和手指有弹性地左右动。练外弦快弓时要像鸡啄米一样,有一个向下的力量。练一段时间后,还要逐渐加快速度,这时胳膊略要抬高一些,使马尾和弦的摩擦点靠近弓尖部。练习时可以以四个音符为一拍,以第一个音符为重音,反复练习。然后换成往上的劲,再反复练习。往上的劲要点是如同撇石子一样的劲头才对。它的练习方法也是以四个音符为一拍,如弓子向下“2222”“5555”,然后弓向上“2222”“5555”。在练习上下弓时,最好要各保持15分钟,这样是为了使自己的感觉形成习惯,也就是达到完全自然地掌握它,并能够将它有机地融入到慢弓和中弓里去,形成右手的全面功夫。
        课上先生还给我说了左手持琴法和指法的要领。左臂要放松,自然下垂,拇指斜盘在担子上,形成一个自然下压的力量,切不可故意使劲。其它四个手指和琴弦保持垂直度,手指关节部略往下斜一点,使手指尖的下半部分接触弦,这样能保持手指运行的轻快,按弦有劲,又便于往上滑音,音质清晰松弛。另外左臂和右臂都不能架空。如架空了,所有的技巧就都发挥不出来了。
        (五)
        今天我把自己的学习笔记给先生看了,先生基本上满意,说:“通过你的笔记,看出你在学琴上有了一定的理解。下一步关键是不要停留在纸上,而要落实在功夫上。”先生还给我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如练习快弓时,拉 [西皮摇板] 的“6555 3655 3211 6555 3655 3211”,要把第一个“5”音拉满拉实,这样这个过门就有了起伏,重点突出,不落俗套,且好听齐整。我照先生说的练习此过门,练了半天怎么也拉不好,第一个“5”音拉不出重音来,也拉不响,没有起伏感。先生给我详细地讲解了要领。他说:“为什么第一个重音拉不响呢?其要领在于:强音,拉弓时都要有一个向前、向下的劲,手指、手臂、胳膊都要一起使劲:一个重要的窍门是,在拉最后个‘1’音时,弓子一定要回到弓根部位。只有把弓子回到弓根部位,才能把弓子再拉出去,这样就能把弓子拉长了。弓子拉长了,‘5’音的重点也就出来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窍门在这里呀!真是没想到。我试了试,真是有效果。
        先生接着说:“只要在拉戏中感觉在什么是地方费劲,就说明这个地方方法不对,所以才费劲,需要抓住这个费劲的地方多练,直到顺畅了方法找对了,功夫自然就长上去了。
        先生要我多练习一下《沙家浜》沙奶奶“斥敌”一场的唱段和《智取威虎山》“发动群众”一场里抢救李母的一段快节奏的曲子。先生说,这两段唱腔中有好些地方是练习快弓和倒弦的好曲谱,要多练习,要点是在绊手的地方一定要找对方法,把学习的转弓、快弓的方法运用在其中,就一定会把曲子拉顺畅了。先生今天主要纠正了我的转弓,使我进一步明白了在拉转弓时顺转、逆转拇指的作用。
        我现在体会到、在拉转弓时拇指一定要使上劲,要有一个往下压的劲,然后再转上来。在练习转弓时,可以练习二黄“2161”,注意一定要完全用腕子。尤其在拉“61”时,拇指、中指和无名指三点持弓是核心,都要使上劲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