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京剧曲牌解析与欣赏(何熙文)

(2020-03-18 08:55:48)
分类: 图文:表演与伴奏
    京剧曲牌是京剧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曲牌体的器乐形式和板腔体的声乐形式共同构成了京剧音乐。京剧曲牌以多姿多彩的样式、别具一格的韵味、古雅潇洒的技法和明快铿锵的节奏,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欢迎。 
    京剧的音乐是美的。而京剧的曲牌是京剧所用的配曲音乐,在整个京剧演出过程中,用它来开始剧情、描写环境、烘托场面、渲染气氛以及配合演员的表演动作等,它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增强艺术效果。所以,京剧曲牌在京剧音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京剧的曲牌又和京剧的声腔和板式不同,京剧的曲牌被称为“曲牌体”,而京剧的声腔和板式则称之为“板腔体”,两者是结构上不同的两回事。甚至可以说,京剧的曲牌能够追朔的年代和历史甚至比京剧的皮黄腔还要遥远。早先的曲牌分为“混牌子”和“清牌子”,“混牌子”是有唱词的,大都源自昆曲。“清牌子”多是小型器乐曲。这些曲牌也大都是由笛子、唢呐演奏的。后来京胡兴起,才逐渐被京胡移植,经过二百年的锤炼和淘汰,以京胡领弦,加入京剧的文武场其他乐器一起合奏,就形成了今天的京剧曲牌。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曲牌不是“板腔体”的皮黄腔,为什么要把它参合到京剧里来呢?举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我们熬瘦肉皮蛋粥,主料当然是粮食,是米。但是光用米来做粥很单调,参进一点瘦肉、松花旦、辛香佐料等一起熬成瘦肉皮蛋粥,味道要比单纯的米粥好得多。再比如做菜,如果我们什么佐料都不放,味道又会如何?所以,以“板腔体”的皮黄腔为主的京剧,也同样在其历史的进程中,加进了一些曲牌,等于加进了“佐料”,对京剧品位的提升,可想而知。
    实际上京剧曲牌不仅在京剧舞台上用于场面的烘托和伴奏,还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如《夜深沉》、《万年欢》等等,每演一次,都会给人以震撼,都是一次最美的享受。只有不断地深入细致地加以领会和理解,才能体会出我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深邃的魅力和永恒的价值。 
    一、曲牌体与板腔体 
    曲牌体与板腔体是我国戏曲音乐的两大体系,这里的“体系”指的是音乐的“结构”,而不能直接指戏曲声腔的某种特征,这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音乐结构不能等同于声腔特征,戏曲音乐和戏曲声腔有紧密的联系,又不是同一概念。 
    曲牌体全称“曲牌联缀体”,“曲牌联套体”,是指音乐结构由一系列音乐曲牌按照或紧或松的规则组合成不同的“套曲”。组成套曲的曲牌本身是可以孤立开来演奏的。曲牌本身也是一种音乐结构,不能规定音乐调性、唱腔板式等细微音乐特征。不同的曲牌用在不同的“套曲”和场合时,音乐风格可以不同。曲牌的来源是复杂的,大多源于唐宋大曲、宋元词曲、金元宫调,还有很大一部分起于民间固定小调等。 
    板腔体全称“板腔变化体”,“板式变化体”,是指音乐结构上依据板式的转换、行腔的快慢形成的一种在时间上对音乐没有限制的较为自由的结构,表现为上下句的完全对偶结构,通常是
“七字句”对偶或“十字句”对偶。 
    曲牌体的原始文学形式是格律诗词,像唐诗、宋词等,他们都是字较少,但是很凝练地表达感情,比较优雅,缠绵,文字内部音韵感很丰富,富于变化,跌宕起伏。 
    板腔体的原始文学形式是齐言体诗歌,比如《诗经》、汉代辞赋、长篇古风叙事诗等,他们往往连篇累牍地用同样的音韵吟诵着,给人一种排比强烈,声势很大,很有古风,叙事性很强的感觉,而且质朴,不经雕凿之感。 
    曲牌体主要在东南方向,符合南方人民音乐审美习惯,南方人民原始的民歌,小调,山歌等等都有固定的曲牌,只不过这些曲牌不像文学形式比较规范的曲牌那样严整,比如昆腔的曲牌,扬州清曲的曲牌等。 
    板腔体则是产生于西北方向,比较符合北方人的民歌习惯,比如宁夏花儿、陕北信天游、山西走西口等都是板腔体音乐的民间基础。 
    但是这个不是绝对的,皮黄系统是板腔体,其起源来自北方,但确实实在在最早出现在陕南、湖北、皖南、赣北一线处于南北交界线上,其融合了曲牌和板腔体的共同优点。早期的北方金元杂剧却是曲牌体,后来也被曲牌体的代表昆腔所吸收了,至今像金元杂剧时代(北曲)的【耍孩儿】等曲牌仍然在北方广为流传。又比如同样出生在关中平原上的剧种,秦腔和眉户,在唱腔上都是秦腔(梆子)系统,但是音乐结构确完全不同,秦腔是板腔体的鼻祖,眉户确是曲牌体音乐结构,有不太严谨的曲牌联套结构。 
    曲牌体主要存在于昆腔系统、南方道情类。 
    板腔体则存在于梆子系统、皮黄系统、采茶戏类。 
    也有个别的曲牌板腔混合体。 
    二 、京剧曲牌的由来和分类 
    京剧曲牌是从“曲牌体”音乐结构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来自两个方面。主要的是来自昆曲。原因很简单,京剧形成初期就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京剧的班社也演昆曲,到现在还有很多京剧剧目是用昆曲来演的。因此京剧中的许多曲牌,基本上保持着昆曲的风貌。其次是来自民间音乐或其他剧种。至于哪些曲牌是来自昆曲,哪些曲牌来自别的剧种,一般来说是专业研究的范畴,这里就不深究了。 
    京剧的曲牌有器乐曲牌和声乐曲牌之分,重点在器乐曲牌上。而器乐曲牌则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1 从功能上分:喜、哀、宴、神、军、舞等方面的曲牌,分别有喜庆、悲哀、饮宴、敬神、军事活动和舞蹈等作用。有的曲牌功能单一,有的曲牌则一曲多用。比如【万年欢】曲牌,敬神时可以用,欢乐时可以用,在《贵妃醉酒》中,配合杨贵妃的舞蹈动作,也用的很好,甚至在《生死恨》中也能表现一种梦境。 
    2 从乐器上分:有胡琴曲牌、笛子曲牌和唢呐曲牌。
    其中胡琴曲牌最能体现京剧的风格,最具美感,也最为好听。其特点是清亮、铿锵、婉转和细腻,剧中的行路、登殿、设宴、扫除、舞蹈等动作和场面都可用胡琴曲牌伴奏陪衬。胡琴的曲牌有西皮、反西皮、二黄和反二黄四部分。 
    笛子曲牌具有清晰、雅致和悠扬的特点。常用于宴饮、舞蹈、迎送、更衣等场面。 
    唢呐曲牌常用在比较庄严、宏大的场面,比如升帐、发兵、上朝、战斗以及盛大场面的结束等。 
    三、常用的京剧曲牌 
    京胡曲牌演奏曲是最多的。归纳一下,分为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和联曲体,共有30种之多。1.夜深沉;2.万年欢;3.山坡羊;4.柳青娘;5.虞美人;6.协奏曲:琴韵;7.普天乐;8.朝天子;9.到春来;10.春日景和;11.傍妆台;12.八板;13.正反西皮小开门;14.二黄小开门;15.鹧鸪天;16.跃龙门;17.迎春;18.新东方赞;19、20.拾全福禄(西皮,二黄);21.梅花;22.哪吒令;23.柳揺金;24.老戏迷;25.哭皇天;26.京郊行;27.寄生草;28.回回曲;29.汉东山;30.海青歌。
    其中的【西皮小开门】多用于配合帝王、后妃升殿时的仪仗、先导,以及他们本身念引、入座和大臣们参拜等动作,如《宇宙锋》中秦二世的升殿等。有时也可以配合一般动作,且不限于人物身份,如《空城计》中的老军扫街,《群英会》中鲁肃放置假信等,均奏【西皮小开门】。 
    【二黄小开门】的用法与【西皮小开门】相同,只是用于二黄戏中。如《贺后骂殿》中的赵光义和《大保国》中的李艳妃上场,以及《问樵闹府》中范仲禹酒醉被送往书房,《清官册》中寇准更换服装等处,均奏【二黄小开门】。 
    【反二黄小开门】不一定用于唱反二黄的剧中,而是与正二黄的小开门变换使用。如《贵妃醉酒》中高、裴二力士及宫娥们向杨玉环进酒时,即奏【反二黄小开门】。 
    【八板】又名【老八板】,是我国民间流行很广的器乐曲。京剧多用于活泼轻松的舞蹈场面,如《红娘》中的扑蝶(用西皮),《桑园寄子》中的绑子(用二黄),及《打花鼓》的舞蹈等,均奏【八板】。 
    【八岔】是从八个曲牌里选出八个乐句,经糅合联成一个完整的曲牌,因而得名。【八岔】的曲调顺畅,旋律优美,音调与四平调相近,故多用于四平调或二黄原板的前面。如《梅龙镇》、《问樵闹府》等剧,均用【八岔】伴奏。 
    其他的吹打曲牌即唢呐曲牌中的清曲牌、笛子曲牌,以及干牌子、混牌子等等这里不做更多介绍。 
    以上经过历史长期考验的京胡曲牌可以说曲曲美妙,美不胜收。 
    四、典型的京胡曲牌演奏曲欣赏
     1.【西皮小开门】 
【转载】京剧曲牌解析与欣赏(何熙文)
    请看剪辑的《空城计》中的老军扫街场面,就是配以【西皮小开门】进行的。在基本的曲调上适当地进行插花点,节奏上由慢逐渐地加快,旋律上的变化,烘托了场面的气氛。 
    2.【二黄小开门】 
【转载】京剧曲牌解析与欣赏(何熙文)
    【西皮小开门】用于西皮唱腔为主的伴奏中。同样,【二黄小开门】则用于二黄类唱腔为主的伴奏中。 
    3.【万年欢】 
    请看梅兰芳先生早年拍摄的电影《贵妃醉酒》中的【万年欢】曲牌演奏。由于【万年欢】曲牌与《贵妃醉酒》剧情在意境上的融合,使其几乎变成了主题曲并被放在《贵妃醉酒》电影的最前面作为开始曲使用。 
    4.【柳青娘】与【海青歌】
【转载】京剧曲牌解析与欣赏(何熙文)

    这两个曲牌有些相近,可以相互替代,也可以连接起来使用,常配合一些女性表演的小动作。比如《拾玉镯》中孙玉姣的放鸡喂鸡、做针线活等动作,用时较长,先用了【柳青娘】,中间转入【海青歌】,最后又回到【柳青娘】结束,这就可以避免单曲重复过多。这可以说是京剧曲牌与演员表演的生活动作之间比较完美结合的典范。 
    5.【夜深沉】
    以胡琴演奏为主,伴以大堂鼓、板和弹拨乐器,气势恢宏又精美绝伦。在京剧中广为使用。比如《击鼓骂曹》中弥衡击鼓的同时被配以【夜深沉】曲牌伴奏。再如《霸王别姬》里虞姬的剑舞场面也配以【夜深沉】曲牌伴奏,近来更有用现代化手段布置舞台,综合效果更胜一筹。【夜深沉】也常常用来作为民族乐团的演出节目。 
    6.【春日景和】 
    多用于饮宴场面,也可以配合舒缓优美的舞蹈。 
    7.【梅花】 
    8.【哪吒令】 
    是一个宴会用的音乐,特别适合较大的庆典场面。 
    9.【迎春】 
    10.【老戏迷】  
    11.【鹧鸪天】 
    12.【北京咏叹】 
    京剧的曲牌除了原有的以外,又不断地出现一些新产生的曲牌,或根据原有的曲牌加以改进变化形成新的曲牌形式。比如新中国建立后,由京剧大师马连良和其著名琴师李慕良两位先生创作的新编历史剧《赵氏孤儿》中,老程婴画图说古“老程婴提笔泪难忍”唱段前,就采用了新创的【新反八岔】曲牌。
【转载】京剧曲牌解析与欣赏(何熙文)

    13. 【新反八岔】对剧中人物老程婴心境的表达和对以下唱段的引领都达到新的高度,具有大悲中的非常之美。我们欣赏京剧曲牌需要有一个过程,只有多听,耳熟能详。否则,既理解不了什么是西皮曲牌或二黄曲牌,更感受不到其中深刻的美。 
                                                2010年6月14日写于大连理工大学
    (转载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