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笔山人
梦笔山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8,488
  • 关注人气:1,0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京剧一怪”王树芳(朱继功)

(2019-12-21 09:06:00)
分类: 图文:粉墨人生
【转载】“京剧一怪”王树芳(朱继功)


【转载】“京剧一怪”王树芳(朱继功)
反串《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转载】“京剧一怪”王树芳(朱继功)
    
    王树芳有不少“桂冠”: 首都京剧中青年演员“振兴杯电视大奖赛中,她是十佳演员”之 一,并获优秀表演奖。1990年,获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她走上京剧演员的道路有一定的偶然性。
    上小学四年级那年,有一次10岁的王树芳和三个同学去陶然亭公园玩,看到门口贴着北京戏剧专科学校的招生海报,她们叽叽喳喳商量一番,怀着好奇心报了名。殊不料回到家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爸爸表示坚决反对,一心希望女儿将来能当医生;妈妈却认为做京剧演员也挺好,她自己少年时代在上海与红极一时的旦角演员黄桂秋毗邻而居,耳染目濡爱上了京剧,终因世俗的成见,未能走上演员的道路。哥哥则站在小妹一边。这样,全家三比一,爸爸让步了,但给王树芳定了好些“规矩”。考试那天,老师让王树芳唱一段京剧,王树芳张口就唱:“小张义我的儿啊……”,再让唱,还是那句“小张义”。著名老旦孙甫亭老师拉着王树芳的手说: “你唱一支歌吧!”她就唱“青青草儿满山坡……”老师们议论说,这孩子嗓子真好。对京剧演员来说,唱、做、念、打,唱在首位,嗓子是最大的本钱。接着又让她做小品,她表演了扑蝴蝶、打苍蝇,拿大鼎。
    考试通过了,让她专工老旦。学校规定第一年为试学期,孙甫亭、耿世华等富有经验的老师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教,王树芳怕被退学,学习特别努力。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半年后就跳到二年级。到了三年级,王树芳等尚未走出校门的“小演员”经常接到演出任务,到……为……表演清唱。1965年,王树芳从戏校毕业,脱颖而出,被分配到北京京剧二团,开始了舞台生涯。
    经过十多年的艺术实践,王树芳不仅在首都菊坛声誉鹊起,不久亦蜚声海外。1980年,著名旦角演员赵燕侠率团赴美×访问演出,王树芳是随团的主要演员之一。在100天演期中,他们在……巡回演出84场,几乎场场爆满,盛况空前。王树芳获得了……“荣誉市民”称号、……。
    1982年,她先后六次赴香×演出,与梅兰芳先生的子女梅葆玥、梅葆玖等合演《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沙桥饯别》等剧目,引起轰动。一位台×记者见王树芳扮相俊美, 特来专访,问她为什么不演花旦、青衣? 演老旦有没有心理障碍? 王树芳回答说: “老太太年轻时 也有不少很美的。像《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遇皇后》中的李妃,贵为皇太后,就不能化装成一般的贫苦寒酸的老太婆,所以我根据人物的特征,主张‘老旦俊扮,美而不媚’。”
    传统京剧的改革步履维艰,王树芳在这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以前老旦一行均由男演员扮演,如龚云甫、李多奎等著名的前辈老旦演员,上台不抹粉、不化装,以唱工、做派见长,俗称“清水脸”。解放后,才由女演员应工老旦。王树芳的“俊扮老旦”渐渐获得观众们的认同,并为有些男性老旦演员所接受,上台演出也开始化装了。
    王树芳的大胆革新精神,还充分体现在新编历史剧《司马迁》中。该剧中的司马夫人年近不 惑,如以青衣扮演,柔美有余而刚毅不足,而以老旦扮演,则又过于苍老,王树芳采用真假嗓结合的唱腔,脸上不贴片子,台步比青衣略大,更贴近生活。在服装设计上,她参考了话剧蔡文姬、王昭君以及挂历上汉代仕女的服装款式,设计出以竹子为图案的服装。开始有人认为,司马迁受宫刑后,夫人就不宜再穿花衣服了。王树芳不同意这种观点,她认为,正因为她丈夫受此酷刑,司马夫人为了表示自己坚贞不渝的感情,应该打扮得更美些。这出戏上演后,获得普遍好评。戏剧家阿甲先生说: “王树芳塑造的司马夫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填补了京剧舞台上老旦与青衣之间的空白。”
    艺海无涯苦作舟。王树芳在生活上可以凑合,但在艺术上和精神上却有自己的追求。她说:“要
革新京剧,振兴京剧,就要把好戏奉献给观众。作为京剧演员,光练基本功是不够的,我主张舞台人物性格化,所以要多学多看,充实自己;研究人物,也研究自己,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她爱读书,读过不少文艺、哲学方面的著作,也爱绘画,抽空就濡墨挥毫,更喜欢观摩电影、戏曲。“文ge”后期,传统京剧还不能公演,机关内部放映美×电影故事片《魂断蓝桥》,她一连看了8遍。有一回,她看内部电影,吃不上饭,吃了几只苹果,刚回到家,有人送她一张著名旦角童芷苓主演的《尤三姐》电影票,她觉得机会难得,又匆匆赶去,看完这部戏曲片,回家竟得了胃痉挛。
    近年来,为了准备专场演出,她经常在家里独自吊嗓,一唱就是3个多小时。台下的刻苦磨练和孜孜求索,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彩声。有一次,她在沈阳搞专场演唱,一位观众看完戏后对她说:“看你的戏全是‘干’的,过瘾!”许多热心观众常常看完演出后给她写信,有热情的祝贺,也有诚恳的建议。有一位教授看了《岳母刺字》之后,来信指出王树芳扮演的岳母在岳飞背上书写“精忠报国”的“报”字,似是简化字,与史实不符,应予改正。这使王树芳深受感动,她说: “观众多么热情、细心啊!就凭这一点,我们更要一丝不苟,把戏演好。有了精采的戏,就不愁没有京剧观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