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年常陪伴新艳秋先生左右的陈吟秋
元旦刚过,中央电视台11频道就推出了“2004—震撼戏迷”节目。再一次播放了程派青衣票友江汁下海的故事。江汁俊美秀丽,音色宽厚,高荡低回,委婉动听,韵味隽永。但作为票友,她的下海确实震撼了不少戏迷,特别是程派戏迷。我作为一个专为程派票友操琴的老戏迷,当然十分关注此事。票友下海,解放前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解放后就更无先例。此次江汁下海,不仅说明京剧事业后继有人,更说明了国家对弘扬国粹、振兴京剧的重视。岂不令人振奋乎!
江汁下海,首先要感谢中央电视台。没有中央电视台多年来的倡导、培养、宣传、竞赛,京剧的发展规模不可能有如此之快,票友人数也不可能有如此之多,再好的人才也发现不了。其次,我更钦佩江苏省京剧院高舜英、陈霖苍、陈泰祥三位院长的慧眼。“千里马”只有伯乐能识。一个省级剧院看中—个票友,并吸收她入团,在当前讲学历、讲关系、讲金钱的时代,是需要胆识和承担风险的。江苏省京剧院的三位院长,吸收江汁入团,并且很快培养走红,理所当然的为他们赢得了当今“伯乐”的美名。

江汁《武家坡》剧照
但有了“千里马”,又由谁来调教呢?这又是一个摆在三位院长面前的难题。在选师问题上,再一次表现了江苏省京剧院三位院长的独特慧眼。他们不去请当今舞台上的名伶大家,却去聘请—位名不见经传的陈吟秋老师,来做江汁的首席教练。短短两个月,就教会了江汁《荒山泪》、《锁麟囊》两出程派名剧。并在南京演出,一炮打红。就连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九十高岁的新艳秋老师也亲临观赏,赞不绝口。江汁在中央电视台演出以后,她对剧团的领导,特别是对她的恩师陈吟秋老师,一再表示感谢,实在使我这个老程迷有点困惑不解了。这个名不经传的陈吟秋是谁?她有什么魔力能把一个票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推上舞台?并一炮打红!
于是我决定拜访这位票友们并不熟悉的神秘人物。
一、陈吟秋老师其人
经过一番周折,由江苏省京剧院到江汁,由江汁到陈吟秋,我终于在荆州市葑门西肖堡场找到了陈吟秋老师。一见此人,初看不像一位演员,朴实无华,敦厚恭谦,更像—位退休老师。据陈老师自己介绍,她1941年出生在梨园世家,8岁学艺,10岁登台演出,然后进常熟市京剧团,后又进溧阳市京剧团,梅、荀均演。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院前身)进修三年,毕业后调入江苏省京剧团。1961年正式拜著名程派表演艺术家新艳秋为师,专攻程派。后因照顾夫妻关系,1964年调到镇江市京剧团任主角。1987年剧团解散后,一直在镇江市文化艺术学校任教,为培养下—代而默默耕耘。2001年从镇江迁居苏州。2003年4月1日受江苏省京剧院之邀教江汁,开蒙戏是《荒山泪》,后教《锁麟囊》。凭着江汁的聪慧,也凭着陈吟秋老师的认真和耐心,不到两个月就学成公演,一炮走红。
二、陈吟秋老师其艺
陈吟秋老师的艺术才华是多方面的,她的天赋条件特好,嗓音宽厚,高荡低回,激扬委婉,运用自如。早年学梅、学荀,曾随梅兰芳、童芷苓等京剧大师演出《贵妃醉酒》、
《红楼二尤》、《三击掌》、《审头刺汤》、《十三妹》等剧目。还跟马宗慧、于玉衡、罗玉萍(王瑶卿之孙媳)等老师学习过王派戏和梅派戏,如《玉堂春》、《贵妃醉酒》等等。后又向李世济老师学习《陈三两爬堂》;向赵荣琛老师学习《荒山泪》;向李蔷华老师学习《江油关》。广纳博采,多方求教,王、梅、荀、程,兼容并蓄,取各派之长,增程派之韵,学有十几出程派名剧。1963年为周总理演出了《朱痕记》,得到总理的好评。1964年受江苏省戏校邀请,参加了《纪念新艳秋舞台生涯60周年》程派专场演出,师生同台演出《锁麟囊》、《荒山泪》等名剧。在江苏期间,曾担任江苏省及镇江市戏剧协会理事。我此次登门拜访,有幸聆听了她上世纪60年代在镇江市广播电台的录音《锁麟囊》、《荒山泪》、《江油关》等唱腔。其音韵之美,程味之浓,抑扬顿挫,委婉幽扬,即使在当今舞台上,也没有几个程派演员可与相比。现在她虽已年过花甲,歌喉丝毫未减,身段依然灵活,真给我一种“徐娘未老、戏艺犹存”之感。这就难怪江苏省京剧院的领导们要选陈吟秋老师为江汁的启蒙老师了。
三、陈吟秋老师其德
我作为一个年过古稀的程迷,就是被陈吟秋老师培养江汁过程中的艺德所感动的。她和江汁同吃同住,不仅是江汁的恩师,还是她的慈母,对她的生活无微不至地关怀。京剧院给她的报酬是很少的,她为了培养京剧新苗,培养程派传人,不计名利,不辞辛劳,离家赴教。平日交往也是如此,票友们上门求教,不收分文,无私奉献。她总是说票友们学戏也不容易,只要愿学,我都教。她惟一的愿望就是振兴京剧,培养更多的程派新苗,使程韵流芳,国剧昌盛。她实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程派嫡传艺术家。我有感于此,送她一副对联,以表示一个老程迷对她的尊敬:
秉承师训,光大程派艺术
弘扬国粹,再创京剧辉煌
愿陈吟秋老师福体康健,永葆程派艺术青春。
(图片源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