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2019-07-26 11:03:33)
标签:

杂谈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纺棉花》(上世纪40年代)

    解放之初的1950年实行戏改,净化舞台,许多宣扬封建迷信、野蛮恐怖、淫毒奸杀等剧目列为禁戏。虽然被点名禁演的仅有12出,它们是:《杀子报》、《九更天》、《滑油山》、《乌盆记》、《海慧寺》、《双钉记》、《探阴山》、《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铁公鸡》、《活捉三郎》(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卷》414页)。但由此株连的剧目有许多许多。以至“上演剧目贫乏”,许多剧种的老艺人无戏可演,濒临失业。
    1956年是一个“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年代。6月分,文化部为繁荣戏曲剧目召开一次会议:
“会议认为,上演剧目贫乏的主要原因是戏剧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某些领导人对戏曲艺术特征缺乏正确认识,对戏曲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存在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片面追求直接的宣传效果,因而简单粗暴的否定和乱改传统剧目。会议强调挖掘传统剧目和整理、改编工作,必须尊重传统和依靠艺人”。在这次会议之后,“全国已挖掘出能开列名目的传统剧目5万1千8百6十7个。记录了1万4千多个,加工整理了4千2百多个。基本解决了上演剧目贫乏的问题......”(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卷》328页)
    随后一些禁戏试着上演了。1957年6月,我在长安戏院看过一场北京京剧四团姜铁麟的《铁公鸡》和吴素秋的《纺棉花》。《铁公鸡》曾有关太平天国被禁;《纺棉花》虽不是被点名的12出之一,但因涉及“色情和低级”趣味,被称为“粉戏”禁演(此次复演已经过滤)。
    戏中串戏的剧目在京剧中有很多,《纺棉花》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如《十八扯》、《盗魂铃》、《花子拾金》、 《戏迷小姐》等。没什么情节,随便唱,才艺表演,娱乐大众而已。现在每年春节中央台戏剧频道大反串《戏迷家庭》应就是这个传统。
    《纺棉花》的剧情很简单:张三出外贸易,三年未归;其妻王氏寂寞,于纺棉花时唱小曲自遣。张三归家,在门外窃听,并抛银以试,后夫妻相见。
    1956到1957年上半年在气氛比较宽松的条件下,一些禁演或久不让演出的剧目经过整理后拿上了舞台,我有幸赶上了看戏。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吴素秋剧中展示的才艺表演是串唱了学四大名旦《五花洞》,自拉自唱《四季歌》,京韵大鼓《大西厢》,评戏《小女婿》,河南坠子《摔镜架》,一赶三《二进宫》等,丑角杨元才扮演张三,还拿小提琴伴奏,场下一片笑声掌声,这是一场演员和观众都很开心的娱乐演出。
    那天吴素秋前场还演《铁弓缘》。中场休息时,从开着的后台门外看到吴素秋已经净了脸,穿好一件浅黄色闪光的旗袍,正在用火剪烫头发。这类“低俗”的戏,在当时只演了一两场,但让我见识了它,看到了还有这样一出戏。说到低俗,现在舞台或屏幕上看到的低俗,比它低得多了,今天最干净的可能就是京剧了。
    经过这段历史的戏迷们算是幸运,在那一年里看了不少是好,是坏,还是不好不坏的戏,增长了对京剧整体的认识,开卷有益,当时如没看,或戏,或人,以后永远看不到了。比如  小翠花的《海会寺·马思远》、《蝴蝶梦·大劈棺》《活捉三郎》、《双背凳》,侯喜瑞、小翠花、孙毓堃的《战宛城》,李万春的《青石山·卖符捉妖》,谭富英的《乌盆记》,裘盛戎的《铡判官(探阴山)》等等都是那时开禁的。
    其实《纺棉花》也算是一出“传统老戏”了。具记载,1908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就是拍谭鑫培《定军山》的那一家)拍了无声黑白京剧影片《纺棉花》片段,小麻姑主演(小麻姑何许人也,不得而知了)。  
    包括《纺棉花》在内,原来许多禁戏当年在延安均有演出,“革命聖地”并没有那么多的禁忌。                
    曾在一本名叫什么春秋(2013年第十期)的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古装传统戏:<讲话>前后的延安主流艺术》。作者克明根据所查阅史料,介绍了传统京剧在延安的演出情况,读来颇觉新鲜。原来以为延安的京剧只有《打渔杀家》、《三打祝家庄》等几个所谓富于反抗精神的剧目,其实不然,演出剧目非常丰富多彩。
    文中说,“据文字记载,《讲话》前两年多时间里以鲁艺领衔演出的折子戏或全本古装传统京剧,至少有剧目56种:《一捧雪》、《一箭仇》……”;
    延安平剧研究院于1942年由鲁艺平剧团和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合併组成。首任院长康生。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延安平剧院演出的《玉堂春》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辕门射戟》

    “《讲话》之后,1942下半年到1947年,以延安平剧研究院领衔,中共系统排演了大量古装京剧。不完全统计,与《讲话》前上演不重复的传统京剧有119个:《一匹布》、《十八扯》、《丁甲山》……(列出剧目)”。其中后来所谓的禁戏,如:《乌盆记》、《四郎探母》、《铁公鸡》、《纺棉花》、《翠屏山》等等,当年延安均有演出,又如《战蒲关》、《胭脂虎》、《走雪山》、《黄逼宫》、《荥阳关》等戏,当今舞台早已绝迹。
    延安业余剧社票友们的演出也相当活跃。如“延安中央党校、马列研究院、延安大学等演出的传统京剧也有近五十个剧目。”(比现在的票房厉害)
    文中还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因条件所限,缺少戏装行头,“鲁艺甚至曾尝试穿现代服装演传统戏。包括毛泽东在内,中共干部们只能看民间戏班子演的古装戏。为了在延安发展古装传统京剧,1939年,毛泽东、王明、博古、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捐出他们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月薪 近两千大洋,为鲁艺采购了成套衣、盔、杂、把,戏装行头,用三辆马车从西安拉回延安,才改变了无法演传统戏的情况”。
    原来老让领导们看《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革命样板秧歌剧,他们也不干!

    曾被点名的12出禁戏简介

    涉嫌封建迷信的鬼戏大都不再是禁戏。多年的教育人们已不信什么鬼神。现在又见有人烧香拜佛,其实也不真信,大都是功利主义的,与戏无关。
    京剧剧目中有一些是当时的现代戏或时装戏,根据清末,民国时期发生的实事编演,如《海慧寺》,《杀子报》,又如梅兰芳当年编演的《邓霞姑》,《一缕麻》等,其实並不适于京剧演出。而如《杨三姐告状》之于评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之于曲剧则很成功。
'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关公显圣》 一名 《活捉吕蒙》   (涉嫌封建迷信)      
 
    败走麦城关羽被擒遭斩首,死后魂魄不灭,至玉泉山向普净和尚索头,普净用言语点化:时东吴正在为都督吕蒙召开庆功大会,关羽阴魂忽至,附在吕蒙身上,当着东吴众文武,大骂孙权以奸计夺取荆州,后吕蒙七孔流血而死。
    京剧中有许多表现灵魂复仇的戏,如《活捉三郎》、《活捉王魁》、《活捉潘璋》、《李慧娘》、《伐子都》、等等,是戏曲讲故事的手法之一,表现了剧作者和观众对恶人的憎恨以及为他们复仇的愿望。这类的戏大多有繁难的翻腾、扑跌,或水袖、火彩、变脸等功夫表演成为看点。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活捉三郎》(涉嫌鬼戏封建迷信)

    宋江在乌龙院杀死阎惜姣后,阎的魂魄凄凄惨惨无处安身,深夜来找旧情人张文远,拟续前情。张见是阎惜娇的鬼魂,吓得魂不附体,一再推拒,终被阎活捉而去,“幽冥路上再赴巫山云”。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大香山》一名《观音得道》(涉嫌封建迷信)

    古代有个兴隆国,妙庄王的三公主叫妙善,自幼颂佛,庄王欲为选婿成婚,妙善竟逃出宫,入山修炼。庄王一怒绞杀了公主;如来佛遣达摩救治复活,引致白雀寺修行。庄王又命人烧寺,妙善安然无恙。
    后老王悔悟,思女成疾,病势渐重,医官奏称:须用亲人手、眼为药,而老王亲族皆不肯舍,遂派相臣林彪到白雀寺向三公主求取,妙善不计前嫌,慨然舍手眼治愈父王。佛祖封妙善为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并生千手千眼,为后世供养。
    现代大型舞蹈剧《千手观音》故事蓝本之一:主题升华为:“只要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别人,也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九更天》 又名 《马义救主》(涉嫌歌颂封建奴性)
      
    这是一个既有愚忠、愚孝,有悖人情,又感到可歌可泣的故事,在京剧剧目中称为“义仆戏”,是一出做工老生戏,马连良、周信芳等演来惊心动魄。
    明代故事戏——书生米进图携老仆马义入京赴试,夜梦兄长浴血来会,醒而惊异,急赶回家中,兄果然已死。
    原来嫂嫂陶氏与邻居侯花嘴私通,谋害亲夫。见米进图归来,恐败露,又设计加害——侯花嘴杀死自己的妻子柳氏,将无头尸体换上陶氏的衣服,移尸米进图门前,而将陶氏及柳氏的头颅藏匿,诬告米进图杀嫂。县令逮捕米进图,判成死罪。马义代为鸣冤,县令称:找到女头即可缓刑。
    马义为救含冤的主人,竟回家逼死自己的女儿,斩其头回县令。县令见尸已有头,仍判米进图死刑,天明即斩。马义悲愤,冒死进京,到太师闻郎处上告,闻朗以铜铡、钉板等刑试之,马义不惧,以身尝试。闻朗知确有冤情,亲往察看。但据刑期已近,待五鼓天明就要问斩,是夜,天久不明亮,竟鼓打九更,直到闻朗赶至,天才明亮,闻朗查明案情,米进图之冤始得平反。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滑油山》,“目连戏”之一折(涉嫌封建迷信)
     
    唐代故事戏:妇人刘清提一家笃信佛教,丈夫与儿子傅罗卜(目莲僧)皈依佛门,离家不归,刘氏参禅未透,痛感家破人散之苦,"信仰"破灭,愤而焚经毁佛,打僧骂道。闫君命鬼卒捉刘氏入地狱以惩罚,游六殿,遍历刀山油锅之苦,又使过滑油山受罪;目莲僧奉师命救母,寻到鬼城酆都,母子相见,刘氏哭诉苦情,颇有悔意,目莲诵佛法救母出地狱。
    此戏以其动听的唱腔把这出涉嫌“迷信”的戏至今流传在舞台上,可见一出戏的“唱”是何等重要,往往一段唱就可以留住一出戏。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探阴山》现名《铡判官》(涉缣封建迷信)

    宋仁宗时,少女柳金蝉元夜观灯与家人失散,遇恶人李保图色谋财,将柳小姐勒死,反诬书生颜查散。审官昏庸,将颜处死。颜母向包拯申冤。                             
    包拯夜下阴曹,探阴山,更于油流鬼口中得知判官张宏为救外甥李保,竟篡改生死簿。
    包拯到森罗殿找闫王辨理,闫王起初不信,认为阴曹不似阳间官员贪赃枉法,后经察明,羞窘难当,只得交出判官张宏。包拯挟之还阳,铡判官,将柳、颜救治还魂。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乌盆记》一名《奇冤报》  (涉嫌鬼戏)   
     
    宋代故事戏——南阳绸商刘世昌进京贸易,出门三载,结账后与仆人刘升回家侍奉父母,路过定远县,天降大雨,借宿窑户赵大家中,赵大夫妻见其行囊沉重,顿起不良,假意款待,将刘世昌主仆药死,剁为肉酱和入泥中烧成乌盆,事隔数年,毫无破绽。 
    也是天网恢恢,适有卖草鞋的张别古见赵大暴富,到他家讨草鞋钱,赵大只给了那个乌盆抵账。张别古拿盆回家,刘世昌的冤魂诉说被害苦情,并恳求帮助到定远县包公处伸冤,张别古无奈,携盆到县衙告状。包公准告,签提赵大夫妻,为刘世昌主仆雪冤。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铁公鸡》(涉嫌丑化太平天国)

    清将铁金翅,因与元帅向荣不和,投太平天国,设宴请向荣,暗设伏兵,欲擒获向荣以为进见之礼。天国降将张嘉祥乔装马夫,保向荣赴宴。  
    席间伏兵四面放火,火烧向荣焦头烂额,幸有张嘉祥奋力保护向荣突围,铁金翅率兵追杀,清将陈国瑞前来接应,救回向荣,擒获铁金翅。
    原是连台本戏,剧情复杂。一般只演上面“火烧向荣”一折。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海慧寺》又名《马思远》(涉嫌“色情、恐怖”表演)
 
    根据清末实事改编。
    王龙江在北京前门外马思远开的饭馆打工当厨子。其妻赵玉儿在家不甘寂寞,闲游海慧寺,遇卖绒线的贾明,并与之私通。
    年终休假,王龙江醉酒归家,正遇赵、贾偷情,忙乱中赵玉儿把贾明藏在缸中,趁王龙江醉卧,用厨刀将王劈死。这一切被前来行窃的小偷甘子迁暗中窥见。事后赵玉儿倒打一耙,反进京城向饭馆老板马思远要人,马思远蒙冤入狱。
    后此案辗转上控至巡城御史舒明德,正巧小偷甘子迁犯夜被抓,审讯中将王龙江案所见实情连带供出,真相大白,马思远得解脱。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这三出戏没有人再演。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转载】看吴素秋的《纺棉花》说到延安圣地的老戏演出(邓元昌)

(本文系邓元昌《岁月留痕——京剧杂谈九》,图片转载有删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