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刘曾复:谈谈京剧老生

(2018-06-22 08:26:04)
分类: 图文:京艺论丛

“帘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好友劝我写一篇短文, 介绍“老生常识”。反复考虑, 我决心仿效蛛丝, 从我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的经历, 网住几片落花, 也算留下一点历史痕迹吧!

 但是事端纷纭, 加以所知有限, 也只能谈其一二。

 

 “多少人教过我呀!


汪派老生王凤卿是比谭、汪、孙晚一辈成名较早的老生演员。《群英会》鲁肃是程长庚的杰作也是当年王凤卿的名戏。我曾请教过王为什么他的《群英会》能演得那样好他说“我这出戏是有谱多少人教过我呀汪大头( 对汪桂芬的尊称、王楞仙、罗寿山、贾洪林都教过我这出!”王凤卿的《群英会》好就好在演得合乎鲁肃的将才身份。

 

【转载】刘曾复:谈谈京剧老生
    
《群英会》朱素云饰周瑜、王凤卿饰鲁肃

 

戏界常说“上场容易下场难 ”王凤卿这出戏的每个下场都好绝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

头场“周瑜坐帐”鲁肃听从周瑜指派去探查诸葛亮接令劫粮的态度的下场是出帐在大边台口略一沉思介下。再上来后鲁肃又听从周瑜指派原令追回是轻摊手轻叹下。又上来闻报蒋干过江鲁肃代笔写假信去后帐布置是出帐到大边左手轻捋胡子、转腰看右手信轻“噗”一笑用信一挡头边转身把信送入左袖口内下。

“盗书”一场藏书有细微身段藏完书信出帐是先往上场门边走一小步听见蒋干来了立刻往下场门边轻退边退边把灯从右手交左手右手投袖遮灯站稳偷眼一望、一点头沉着转身轻轻稳步下。再上来蒋干盗书逃走进帐到周瑜唱完第三句摇板,鲁肃跟过去到下场门边向里站住一想、轻摇头回身右手投袖、颠袖露手接腿唱第四句“怕只怕瞒不了南阳诸葛”用右手指右手投袖、抓袖转身“大锣抽头”稳步甩下摆、微微摇着头下。

“诈降计”一场周瑜念完“出帐去罢”鲁肃出帐到大边台口“小叫头”“哎呀且住……问过孔明先生不念对”念完转身扬右手“哈……”边笑边下。“馆驿”一场鲁肃唱“为朋友我只得顺水推舟”是右手指唱完左手撩官衣左转身右手袖盖头上场门反下示背着周瑜办事之意。再上孔明念“大夫请”鲁肃问“那里去”孔明念“同往舟中饮酒取乐哇”鲁肃念“要去你去我不去”时右手手心朝上往外一挥、托胡子扔出去、摇左手右转身要走同时递左手孔明左手拉住鲁肃左手、右手从鲁肃左胳臂上方过去、用扇柄挑鲁肃胡子、拉下。

“借箭”一场, 借完箭孔明念“大夫请来观看哪” ,鲁肃是先右手翻袖盖头, 往台中间一望, 再用左袖盖头、右手撩官衣、窝下。“交令”一场, 孔明念“我服你在舟中饮酒的时节, 这样”抖介, 鲁肃念“陡、陡、陡”同时“欺”孔明、三指孔明, 孔明小退步三挡下, 鲁肃追下。

“打盖”一场, 全场身段跟目前演法出入很大,最后下场是孔明唱完“进帐去切莫说我诸葛先知呀”溜下鲁肃是转身朝外、左手托右肘、右手摸脖、手不动摇头、念“我是那里晓得呀” , 回身拱手叫“先生” , 一看孔明不见, 忙叫“先生、先生、先生”同时边叫边招手边走、追孔明下。

从《群英会》的下场,多少可以看出王凤卿的艺术风格。但这当然是管中窥豹王是博而又精、文武昆乱不挡是谭鑫培加以肯定的一个老生演员。

 

 “光唱汪派戏不够用”


王凤卿幼年跟贾丽川学老生。贾丽川是昆腔小生贾树堂次子、胡喜禄之徒。王凤卿之外老生许荫棠名奎派、刘春喜、陈葵香、张荣奎、高庆奎、陈秀华名教师、贯大元、刘砚芳等位都跟贾学过戏有的人还跟贾的侄子贾洪林学。贾洪林唱老生余叔岩最佩服他马连良学他但他也能教小生原因是家学渊源。贾丽川教戏在内行里的威信可以跟谭鑫培台上唱戏的威信相比。王凤卿拜过李顺亭后来又拜在汪桂芬门下学汪派老生戏。

清末社会上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的老生程长庚是正统汪桂芬是程派正宗, 因此学汪是正路。王凤卿学汪有他的艺术禀赋但也是当时社会上崇汪的一种反映。直到辛亥革命之后社会上还随时可以听见褒汪的声音虽然那时已经是谭腔满天下的局面了。

甚至有人认为学汪还不成,要学程长庚余叔岩的四弟胜荪就是这样的一位。那么汪桂芬到底好不好呢可以分析一下当年鲍吉祥的话他说“我也算有火候的了在一回傍汪桂芬唱《取帅印》在场上我听汪的唱都入了神了到该我张嘴了我不知唱什么了我从来还没这样过。”由此可见汪的一斑。

鲍吉祥一直陪余叔岩唱硬里子老生 是余的重要辅弼之一后来陪孟小冬唱 鲍演唱炉火纯青、扎靠戏靠旗不乱 后影好看。王凤卿说过 “当时搭班光唱汪派戏不够用不能老唱《取成都》、《文昭关》、《战长沙》呀 我的《打渔杀家》就完全是谭派。”当时多数年轻的老生 对谭鑫培都是五体投地, 王之学谭绝非狭隘实用、盲目迷信, 而是真正懂得和热爱谭的艺术。

 

 “九牛一毛”


余叔岩是跟杨小楼、梅兰芳三足鼎立的老生演员。1940年国乐公司邀余叔岩灌唱片《沙桥饯别》、《伐东吴》、《打侄上坟》唱段。那次余请白登云司鼓。白去见余看见余家北房堂屋高挂谭鑫培的照像对余说“谭老板之后老生行就得数您了。”余立时说“差远啦跟老师比我只是九牛一毛!’余当初拜谭为师可不容易白、余谈话的时节余已经不上台了正教孟小冬等人学戏。

孟拜余为师也是不那么容易余叔岩之所以受人推崇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看过他的表演之后可以得到极大的艺术享受另一方面也许更主要是人们佩服他钻研表演艺术原则的精神。余叔岩成年后的正式舞台生活仅仅十年( 1918 1928 )。他息影舞台后除个别堂会演出外主要是收徒传艺继续钻研艺术。余在1931 年与梅兰芳、张伯驹、齐如山等人发起、组织成立北平国剧学会。1932 年余在学会里进行过一次讲演讲解他对身段、唱念的艺术要求。在学会里梅兰芳( 讲身段)、徐兰沅、王瑶卿、王凤卿(讲把子)、尚和玉( 讲唱工)、郝寿臣、侯喜瑞( 讲脸谱) 等位先后都作过讲演。


【转载】刘曾复:谈谈京剧老生
     《镇潭州》余叔岩(右)饰岳飞、程继先饰杨再兴

 

余边讲边示范先讲身段。他说第一点是身段有规矩要美术化。台步不可显着长胳膊拉腿的迈台步出脚前腰和上身先往出脚的那一方微转再向外斜着出脚要有蹬出去的劲儿前脚落地前后脚就预备着迈等前脚落地时身子就跟上来了原来的后脚现在换成前脚腰又转正这样再接着往前迈两只脚一倒一倒地迈。迈台步不光是腿脚的事腰、上身、胳膊、眼神都要跟腿脚配合好。所以迈台步是整身的事。第二点是身段要自然。拉出手要圆劲不能外露要有“心劲”、也就是会使气口。第三点是身段要潇洒。走台步肩膀别端着要松下来劲要运到手上有水袖压着水袖但是大拇指挑着,,一步一抬手那就太难看了。两手不能一边平要分出前后手。要懂得子午象。练习子午象是先站好丁字步转腰和上身倒出前后手眼往前瞧。子午象云手、台步是身段的基础。余叔岩讲唱念时说唱念要懂皮黄音韵反切、四声、阴阳平、尖团、上口、十三辙。工尺、板眼要活用。某几个字同音指四声),一味地固执高音高念、低音低念、就一定会成了直调要运用“三级韵”按高中低的工尺的变化搭配好才能成为高低抑扬之调。对一个字要注意其厚薄。嗓子要能高、矮、哑、亮、宽、窄要会用擞音。唱念跟场面要整,   唱念得不合适 场面先生没法给你下键子。

余叔岩之所以能有很大的艺术成就是由于他多方求教努力自学。全面掌握京剧基本艺术包括唱、念、做、打、翻懂场面会扮戏。会的戏多文武昆乱都拿得起来。重视文化、钻研艺术理论、认真写作。有正确的艺术思想和评判能力。这些都是余叔岩能够全面继承“谭派”老生艺术和开创“余派”老生艺术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但是不要忘记余叔岩当年学戏、唱戏下过多大的心、多大的功夫呀唱戏不能光靠一个人一个人唱戏必须靠别人指导、辅佐( 包括前后台人员)。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桂凤、陈德霖、程继先、裘桂仙、鲍吉祥、李佩卿、杭子和、王君直、陈彦衡、王荣山、贯大元等位跟余叔岩在一起或指教、或配演、或切磋琢磨对余叔岩的艺术成长、成就都有莫大的关系。唱戏光想显白自己绝对唱不好甚至讨人厌。

 

 “游戏之笔”


宗谭的老生演员言菊朋中年之后“时运”不佳受到种种挫折那时他根据音韵和用嗓创了一些唱腔被一些人攻击为“怪腔”。但是言并不在乎照唱不误。言进入老年之后又有些“转运”了。他说“他们所说的‘怪腔’是我当年的游戏之笔但是他们也该研究研究‘怪’中的道理为什么这样‘怪’?

言一生所灌的唱片非常多很受欢迎。晚年他说过 “我想把我平生的唱片戏段逐一评论哪些是好的哪些有毛病。”可惜他一直没能实现这个心愿。

我从言的票友时期就听他的戏。后来言拜刘景然为师下海。他刚下海的时期我听过他不少戏印象很好。到了言中年时期我由于上学、听戏机会少所以没赶上听他的“怪腔”。到了言五十岁前后我有了功夫又大听特听迷上“言派”。那时我听过言的《摘缨会》、《奇双会》、《禅宇寺》、《骂殿》、《打渔杀家》、《打棍出箱》、《辕门斩子》、《空城计》、《捉放曹》、《李陵碑》、《乌盆记》、《战太平》、《定军山》、《珠帘寨》等老腔老调传统有独创性的戏只听过一次《全部卧龙吊孝》。我觉得那时言的戏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唱做念打都十分讲究可学之处就太多了。每次听言的戏我都有很大的艺术收获。言过世之后大家衷心怀念他他的艺术( 包括“怪腔”)成为传世之作。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一下“言派”老生艺术中的道理。也要知道红豆馆主溥侗)、陈彦衡、王长林、钱金福、王福山、钱宝森、马连昆等位当年对言都有过很大的帮助包括指导、辅佐。

 

 “要想像从前那样卖嗓子可不行了”


高庆奎嗓子坏了人们都震惊了人们都太惋惜了高庆奎向旦角演员章遏云所说的一段话 真能令人酸鼻。他说“大小姐指章),我高某人平生也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偏偏老天爷把我嗓子毁啦现在总算好一点了但是要想像从前那样卖嗓子可不行了。现在我唯一的指望就在我儿子高盛麟身上我看他的玩艺儿还可以不过总得有人拉拔他所以这次去上海一定要请您帮忙我已经想了好几出戏好比《霸王别姬》我可以来韩信《玉堂春》我可以来蓝袍还有《全部打渔杀家》《全部秦琼》,有您去我就放心啦。”章遏云那次和高庆奎去了上海。在这段话里有《全部秦琼》一说。高的《全部秦琼》不是《打登州》而是包括一出别人不太会的《七雄闹花灯》这出戏我小时在旧中和园还是倒座台的时候听过戏中有高的秦琼和周瑞安的宇文成都所打的“一封书”镋对双锏高庆奎的双锏耍得别提多漂亮啦所以高在嗓子好的时候唱戏也不是光靠卖嗓子。


【转载】刘曾复:谈谈京剧老生
    《铁莲花》高庆奎饰刘子忠;高盛麟饰定生

 

我听高的戏主要在我十二岁之前那时他的新戏我只听过程砚秋搭高班时跟高合演的《重耳走国》。老戏听得倒是真不少包括《斩黄袍》、《斩子》、《斩马谡》、《探母》、《碰碑》、《上天台》、《取成都》、《汾河湾》、《八大锤》、《定军山》、《珠帘寨》、《胭粉计》、《浔阳楼》、《打渔杀家》、《黄鹤楼》、《闹花灯》、《七擒孟获》等等。可以说高的唱做念打翻无一不佳。他融合了谭、汪、孙、刘( 鸿声)、王鸿寿各家的艺术创出了“高派”老生戏的新风格但又不出传统京剧的规矩。

京剧老生可谈的事太多了但是我相信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戏的发展也是无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