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京剧—上口字和尖团字的概念
(2017-03-09 08:43:08)分类: 图文:表演与伴奏 |
口字”。换句话说就是“至今仍保留在京剧唱念中的那些古音、方言的字,就是上口字”。古音
来自“中州韵”,方言来自鄂、豫、苏。那么,什么又是尖团字呢?按照“凡是京剧语音中与普
通话声、韵(声调除外)不同的字,就是上口字”的定义,尖团字自然是属于上口字这个大概念,
只不过是京剧界已经习惯了把尖团字单提出来说。
或是尖字,或是团字,无一例外,除此之外,无所谓尖团。声母为j、q、x的字,在京剧唱念中变
为z、c、s的字为尖字,语音不变(声母仍读j、q、x)的,为团字。
就是说尖团字都是齐齿呼或撮口呼的字,无一例外。
但是还是愿意推介给朋友们:
绷(绷带)读bong、朋(朋友)读pong、梦(南柯一梦)读mong、风(风萧萧)读fong 等等。
辙”。如:增(zen)、灯(den)、程(chen)、耿(gen)等等。
(din)、净(jin)、宁(nin)等等。
(jiai)、戒(jiai)、鞋(xiai)、谐(xiai)、挨(iai)、崖(iai)等等。
(学)、yue(岳)、lue(略),韵母一律变成io韵,即:jio、qio、xio、yo、lio。
普通话中零声母的o、ai、ao、an、ang、ou,在京剧唱念中也是有声母的,分别读作:ngo(我、
额、饿、恶等)、ngai(哀、蔼、爱等)、ngao(熬、翱、袄、傲等等)、ngan(安、俺、案、暗
等)、ngang(昂、卬、盎等)、ngou(呕、欧、偶、藕、呕等等)。注:V(唇齿浊擦音)和ng
(舌根鼻音)在普通话是没有这个声母的,在中州韵里存在。
白、百、北、麦、脉等等。
知、迟、世、日、诸、除、恕、乳等等。
念则相拼,这就构成了京剧的尖音字,如将、枪、心、聚、全、徐等等。
“克、革、格”等与普通话同音外其余韵母都变成uo, 即:ge--guo、ke—kuo、he—huo, 如:
个、可、和等等。
(buan )、盼(puan)、慢(muan).
只要记住尖字就可以了。
且发花辙、怀来辙、中东辙中也只是有团音字。换言之:记认京剧尖团字,只要认准:梭波辙、
也斜辙、一七辙、摇条辙、由求辙、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以上八个辙口的尖音字,就能够全
面解决问题了。这是一种腿繁求简的有效方法。
戏、听录音最好是听老先生的。听一段、记一段、学一段。学习时最好把每一段的尖音字做上标
记。这样日积月累,可以达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的目的。
小(尖字),那么销、肖、宵、屑、雀…..等等也是尖音字;且(尖字),那么姐、沮、狙……
也一定是尖字;青(尖字),那么精、清、情、请、睛、靖……等等也必定是尖字。
括听录音),实在弄不清时,坚持查阅有关资料,具有了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相信认清尖团也
不是难不可攀的。
也是京剧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