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刘曾复:我所见过的一些京剧配角老生演员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
孔明的是主角老生,演赵云、王平的是配角老生。余叔岩常演孔明,扎金奎常演赵云,鲍吉祥常
演王平。是否余叔岩只能演主角不会演配角,扎金奎、鲍吉祥只会演配角演不了主角呢?
不对。余叔岩能唱孔明,他的王平也非常好,是谭鑫培亲授的,陪王君直、张伯驹都演过。演员
的分派与他们的天赋、功力有关系,但这不能简单地说主角老生本领大、配角老生本领差,唱孔
明的演员有的还真来不了王平。演员行当不同,待遇地位会有不同,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从过去
到今天担任配角的演员,在此是说配角老生演员,在京剧的演出和历史发展上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诸此义,以我亲眼所见,对过去北京的京剧配角老生演员中的若干位名家,作一些介绍。
常称为里子老生,里子是有衬托之意,但还有硬里子之称,硬则是指本领硬、本领大,这就是说
这样的配角老生本领大、演戏没有他们的衬托就不成。还有一些被称为底包老生的演员,这行人
一般只演牙将、朝官、旗牌、家院、苍头、百姓之类的活儿,在场上常是不报名的人物。再有一
种称为效力人员的年轻老生,他们是学徒,由老师介绍上台练习,这些人倒是能正经地唱一出
戏,例如《马鞍山》、《渭水河》、《太平桥》、《清河桥》、《葭萌关》(《小夜战》)《美
良川》、《过巴州》、《太行山》、《山海关》、《洒金桥》、《汜水关》(《锤换带》)等戏
中的主角或配角老生。这类戏常被称为开场戏或小孩的开蒙戏,颇值一听,没正经学过还真来不
了。这样的小孩或年轻人过后也许成为名角,也许成为底包,但是这样出身的底包可不是没本
领、不会唱正角。他们当底包当然有种种原因,也许是因扮相、也许是因嗓子,但是一般都能安
心干下去,戏班里还离不开他们。我先举出两位非老生行的人员,说明一下这种情况的普遍性。
当年喜连成毕业的两位旦角,一位是李连英、一位是姜连彩,他们二位毕业之后结伴在各剧团
(旧称班社)担任宫女、丫环之类的底包旦角,各剧团都欢迎他们。他们也安于此道,在艺术上
他们都很有修养,在后台他们都受尊重,晚辈有不会的随时可以问他们,所以他们都是很有用的
人。
院。以《洪羊洞》的家院来说,
抽头”锣鼓点下, 底下改接“小锣四反正”,
“夺头”四个小锣鼓点连接合成的。家院在“抽头”中掌灯上场,走到中场右转身向上场门举灯
一照,这就是交代,表示让“抽头”收住转“反带锣”,杨延昭这才好在“反带锣”中上场、在
“硬四击”中一亮。双投抽叫“夺头”起原板,听更起唱。如果家院不懂“四反正”小锣鼓点,
上场不会叫“反带锣”,底下杨延昭没法上,一切就乱了。这是刚上场,往下家院的事还多着
呢。后台知道这位底包老生会这个家院,
小楼演《殷家堡》总是张的铁尺王殿臣,戏中王殿臣保护施大人雇小船过江,被船上的骆马湖大
头目于亮认破拿住,王殿臣为救施与于交手被于踢下水逃走,这里张凤祥是抢背上场门下,来得
干净利落,总得一个好,张没有真功夫肯定来不了。在名净刘永春、左铜锤、高德禄三位和其他
人所摄的《普天同乐》剧照可以见到张凤祥的幼年留影。焦、张二位就是凭本事在杨、余的剧团
中应底包老生活儿(实际二位都能演正角戏)。底包尚且如此,硬里子又当如何?
山当年陪杨小楼、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各大名家演戏,担任重要
角色。他是蔡荣桂弟子,开始搭的是马连良的剧团。给我印象深的是他在杨小楼和程砚秋的剧团
中的演戏情况。当年杨小楼演李元霸戏《晋阳宫》时,哈演过此戏中的李渊,那时他年纪较轻,
但与杨等老演员同场毫不显火候不足。演得恰到是处。在程砚秋的剧团中哈陪程演《贺后骂殿》
赵光义,与吴富琴合演《赶三关》薛平贵。哈的武戏《镇潭州》也很好。哈演硬里子老生一丝不
苟,演戏精神令人钦佩。
(1844—1929)。他的一位有名的弟子是言菊朋。我从1921年起就一直多年没断听刘的戏,印象
深的有《摘缨会》楚王、《清官册》寇准、《琼林宴》范仲禹、《七星灯》孔明、《一捧雪》莫
成、《四进士》毛朋、《三击掌》王允、《闹花灯》薛丁山(与杨小楼、朱琴心合演)、《胭脂
褶》白怀、《英杰烈》王督抚、《审头刺汤》陆炳、《战蒲关》刘忠等戏。他唱念嗓宽声大、直
腔直调,身段一招一式朴素清楚,他的演唱艺术准确经典,许多有志学习传统的后学把他的许多
戏奉为圭臬,作为基础,持别是《一捧雪》《审头刺汤》《胭脂褶》等念白做工戏。当年尚小云
在广德楼戏院双庆社演《审头刺汤》,特请刘景然和萧长华分演陆炳和汤勤,好像没有他二位参
加此戏就不够标准。刘的《审头》不是发点文堂站门上,他是内念“仁兄呐”小锣夺头四平调中
的一个门子引上,唱完四平调归小座念白。内白“汤老爷到”,陆接念后吩咐开门下,“大开
门”中文堂两边上站门陆再由下场门上归大座,与《玉堂春》王金龙升堂相似。过去门子例由旦
角底包应工,李连英、姜连彩和老演员胡素仙之弟外号胡三爷等专应宫女丫环的旦角演员都来过
门子。刘的四平调词是: “在金殿领了万岁命,总理天下冤枉情,最可叹仁兄死得苦,天网恢恢
不差毫分。”王凤卿、余叔岩、王荣山、贯大元、陈秀华等人此戏的演法、词句均与刘相近,与
马连良有出入,但均大开门(发点)上念引子归大座,都不用四平调了。刘的《胭脂褶》也很出
名,在华乐戏院与王长林、张彩林、甄洪奎合演过。刘演白怀、王演金祥瑞、张演白简、甄演白
启。王长林此戏也很出名,他们四位的此戏演得精神饱满、朴素大方。刘景然晚年另一常演的戏
是《战蒲关》 ,
人缘极好,一举一动都有彩声,特别是刘忠用宝剑拍桌甩髯跪地洒、同时徐艳贞扔书起立水袖盖
头翻高又转反调唱“大……胆的奴才乱胡行”一段的二人唱做表演,满堂喝彩、热烈沸腾。二王
的王霸,唱念之外,身段处处有准、交代清楚,堪称杰作。一出普普通通的《战蒲关》叫他们几
位唱活了。
很尊重的一位老先生谭春仲,是小荣椿科班学生、杨小楼等人的同学,当年给谭鑫培配过戏。那
时杨、梅、余等剧团都有他,他能戏极多,特别是冷戏,例如杨小楼的《晋阳宫》由他演袁天
罡。许多内外行都请他说戏,他的老生艺术堪称经典。在此附带说一下当年梅、尚等剧团演《梅
玉配》,主角苏玉莲、韩翠珠、徐廷梅、苏旭的扮演者虽有不同,但主要配演则都一样,都是慈
瑞泉演黄婆、诸如香演秀兰、李四广演冯喜、谭春仲演苏大叔、甄洪奎演周仲书,于永利演魏不
饱,他们的表演确实真正得到内外行的好评。
张虬,绿硬靠大刀接挡棒攒大开打,最后换箭衣下甲被擒时摔抢背。阎的《夺太仓》平时不演,
当年有的演员常留戏专在堂会里演,阎的《夺太仓》就是如此。那天还有裘桂仙平时不演的《御
果园》演这样的戏一方面显示堂会办得有水平,另方面演员也表示他的这出戏珍贵,这都能使得
堂会宾客感觉荣幸满意。1923年黄玉麟(绿牡丹)由沪来京拜王瑶卿为师,曾与谭富英、茹富
兰、方连元、王连浦、曹连孝、茹富蕙、韩富信、冯连恩、钱富川等富连成科班毕业生组成剧
团,在新明大戏院演唱。这个剧团以青年演员为主,但也包括年长的配演。例如老年花脸彭福
龄。甄洪奎也搭此剧团演戏,我听过他所演的《太平桥》史敬思,过桥一场摔硬僵尸,那时已见
他发胖。后来甄越来越胖,这样的武老生戏不能来了,改了戏路。有些逗笑的里子老生角色,各
班都常请他来演。
奎救场。甄表示实在不能从命,原因是他曾跟人起誓一生不演此戏。于连泉亲自一再请求,并言
事后由他请客排解过去误会。甄在大家情面之下赶场扮戏,上场后台下热烈欢迎,直到末场杨雄
与石秀见面后甄忽然倒在台上不动,场上人员看出来是出了事故,于连泉赶紧出场匆匆把戏结
束。这时台下听戏的大花脸金少山大喊赶快打针抢救,但已无济于事了,甄年51岁就在舞台上离
开了人世,人们无不对之惋惜。甄的师弟高荣庭在各剧团演里户老生稳妥称职,老生高宝贤是高荣庭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