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薪火相传”专场,青年京剧演员谭正岩在《龙凤呈祥》里饰演赵云。
他一边化妆,一边用手机给想看他化妆的同学做起了直播。谭正岩“扫红”用的是一种硬刷
子,用过的人都知道这种刷子扫在脸上并不舒服。
“习惯了,软刷子也许还用不惯。”
“这出戏的赵云算个配演。这个得看谁演,那阵儿李万春先生演,那赵云就算是主演。”
再谦和的演员说起自己的专业来也有几分自豪。
谭正岩是个普通又不怎么普通的北京娃娃: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的命根子,家里会犯愁他将
来不长个子怎么办,为了强身健体送他去学武术……
也就是在学武术的少年宫,他遇见了京昆少儿团的马派老生安云武老师。
“咱们这儿是正根儿。”因为一句话,小小的谭正岩被“说”进了京昆少儿团,又在91年考
进了北京戏校。
父母问他:“正岩,你想不想干这行儿?”
他毫不犹豫直接回答:“想!”
那个时候坐在北京戏校练功毯上玩儿小人儿的谭正岩也许还没有意识到,选择一份职业对于
他来讲意味着什么。
是啊,京剧是谭家的“正根儿”。
1853年,湖北的汉调演员谭志道为避太平天国之乱带着妻子和儿子谭鑫培先到天津,后又辗
转到了北京安家立业。传到谭正岩这辈,已历七代。这个家族不仅出过须生泰斗谭鑫培,“四大
须生”之一的谭富英,也有杰出的鼓师谭世秀,京剧的从业者则数不胜数。
可以说,谭家的辉煌和京剧是分不开的。
提起“旧家”,大家想到的是规矩严整,气派庄严,家主午睡未醒全家都要噤声,孙辈的职
业选择乃至吃喝穿戴要特别尊重乃至完全遵从长辈的意见,这是“孝”……
戏曲的世家子弟则更是和“作威作福”靠不上一点儿边,他们从事和前辈一样的职业要经受
更多考验。
“你怎么就不如你的上辈”这句话打击过很多想要有作为的好演员。贤如李小春都想避开父
亲李万春的锋芒转投舅父李少春,并且扮演孙悟空终身用李少春的谱式,个中的苦辣酸甜恐怕真
的不是一句“以祖辈为荣”说得清楚的。
何况压力不光来自于有着殷切期待的行内人和观众。
谭正岩自认“条件不是很好”,个子有些太高,唱老生戏和旦角简直是“最萌身高差”,唱
武生戏要比别人多些难度系数,何况他绝不满足于“混”,而是想要出色、更出色……
这是件痛苦的事。
内外夹攻,生活事业又绝非一帆风顺,这样的情况下,另外一种生活仿佛更诱人。他喜欢动
画片“七龙珠”,爱踢足球,是“北京国安”铁杆粉丝,偶尔拍个电视剧也有模有样:在李诚儒
主演的电视剧《龙须沟》里,他扮演一个京剧武生杨喜奎。从与黑恶势力斗智斗勇、外柔内刚到
奋起反抗,演活了旧时代一个规矩懂礼却血性刚烈的伶人。

谭正岩参演《龙须沟》
曾经录《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问爷爷谭元寿:“如果有一天谭正岩告诉您他不想唱戏了,
想唱歌,您怎么办?”
爷爷干脆地说:“那就别上我这儿来了。”
在传统的表达方式里,“别上我这儿来”和“断绝关系”几乎是一个意思。
当时在场的观众都笑了。知道这句决绝的话并不那么容易办到。
谭正岩是爷爷的心尖儿,可能没有人忍心强迫他非要去干什么。清秀干净的谭正岩也许可能
会是个很好的影视演员。
谭正岩和爷爷谭元寿
但结果是,谭正岩回来了。为了这份家族的荣耀,也许也不完全是为了家族的荣耀。
骨折出伤,为了接下来要完成的大戏他必须上场;武生才能演的重头戏《战马超》前面扎靠
“小快抢”,后面短箭衣开打,他从一遍都拉(京剧的术语,意思大概等于“排”)不下来到七
八天之后完整的“拉”三遍;七月穿着厚厚的赵云盔铠他攥着小电风扇静静在侧幕候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