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绒花做成仿点翠饰品 非遗传人如何点“绒”成“翠”?

(2016-07-16 09:10:01)
分类: 图文:大千梨园

【转载】绒花做成仿点翠饰品 <wbr>非遗传人如何点“绒”成“翠”?

    去年,知名京剧演员刘桂娟晒天价点翠头面曾引发热议,用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羽毛仔细

镶嵌制成的“点翠”首饰器物,如今已成奢侈品,甚至属于文物级别。昨日,扬子晚报记者在甘家

院看到,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最近又玩出了“新花样”,把南京绒花做成了“点翠头面”。为

了让绒花呈现出翠鸟羽毛的光泽度,赵树宪与徒弟需要经过近十道工序手工打造这些仿点翠饰品。


    一度濒临灭绝

 

    旧时女子的钗环簪花,分为点翠、水钻和银泡三种,都是用真的翠羽、钻石和纯银制成,这些

材质在灯光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清末民初是点翠流行的巅峰时期,民间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

荣,“压鬓钗横翠凤头”成为一时盛景。确实,点翠头面是过去女子用的最华美的饰品,象征着角

色的身份和地位。在戏曲表演中,只有身份高贵的贵族妇女类角色才能佩戴点翠头面,比如《二进

宫》中的李艳妃、《宇宙锋》里赵高的女儿赵艳容等。年轻活泼的青年女子则要使用水钻头面,如

《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而贫苦女子只能使用银泡头面,如《六月雪》中的窦娥等。

    正是因为人们对“点翠”的痴迷,导致翠鸟一度濒临灭绝,如今,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其

毛自然也就不允许进入生产制作市场。因此,现在人们多采用仿点翠工艺来重现那抹魅惑的蓝色。

 

    他用南京绒花手艺复原, 再造“点翠”首饰

 

    但由于目前流行的仿点翠工艺,在最终效果上都或多或少有遗憾,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

在前人基础上,首创出用南京绒花制作仿点翠饰品的工艺。有意思的是,“刺激”老赵研究“点翠”

仿品,还是来自一位北京客户的订单,“当时就憋了一口气,怎么就做不成功呢?终于做出来了,

还蛮有成就感的。”赵树宪说。

  过去一直认为,传统文化中,女子在传统佳节和婚庆喜事的时候,都会在发髻上佩戴绒花,现在

使用绒花的人越来越少了,于是南京绒花逐渐式微,成为一门濒临失传的手艺。其实不然,老赵做

的绒花不断与时尚接轨。比如跟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的合作,让绒花登上戛纳电影节,成为中国

女星战袍的耀眼元素,也化为李玉刚演出中的巨型头饰。之前在米兰世博会南京周上,绒花又跟意

大利手工制帽工艺结合在一起,引领潮流。

 

    目前只做小饰品,绒花仿“点翠”也费时费工

 

    昨日,扬子晚报记者在甘家大院看到,赵树宪把南京绒花做成了“点翠头面”。拥有翠鸟羽毛

光泽度的珠凤、耳环、项圈等饰物,看来古典雅致,古风十足,确实与众不同,令到馆内参观的女

观众十分心动。

    在他的工作室内,你会发现各种好玩的,各式各样的绒花绽放就不说了,戏剧头饰振翅欲飞,还

有绒花做成的书法条幅,耳环、胸针之类最吸引女观众。不少市民流连驻足, 欲订购的还真不少,

还有人想现学DIY饰品。老赵笑着告诉女士们,他那里招全职学徒和传承人,但不收兼职。

  老赵手头有不少订单,“现在绒花有不少爱好者,用来搭配汉服,花钱购买绒花饰品挺不差钱。

最近在展品柜角落里摆的两件仿翠饰品居然挺火,有不少人来订。做了几件还在外面做展览,并没

有摆放在这里。”

  赵树宪透露,目前仿点翠饰品只做了一些小件,并没有做更为复杂的大件,主要还是因为成本太

高,太费时费工。老赵介绍说,如果点翠首饰选用的金属胎不好,不用金或银,做出来的效果就会

大打折扣。用低价位的金属胎,就体现不出高端。

  据了解,现在点翠头面物以稀为贵,动辄数十万,与此相比绒花“仿翠”便宜得多,老赵做的耳

坠和簪子售价在数百元左右。

 

    揭秘 仿点翠绒花

    非遗传人如何点“绒”成“翠”?

    对绒条的精心处理是关键

 

    为了赶活,赵树宪一边和记者聊天,手上还和两个徒弟一起做着绒花。绒花制作,需经染色、

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据赵树宪介绍,“仿翠”的工序并没有特殊之处,

但难在对绒条的处理上。

    绒条是由煮熟的蚕丝制成,称为“熟绒”,要保证绒花的精细度,就必须先把绒条制作好,这道

程序叫做“勾条”。赵树宪小心地把绒条的一端固定在架子上,然后用刷子仔细将绒条梳理整齐。

刷与不刷的差异很大,刷过的绒毛就显得更有质感。他们要保证过渡色充满光泽,又具备羽毛般的

肌理,“我整整研究了半个月才做了第一件东西,主要是过渡色很难做得柔和,不能有块面的感觉。

  “打尖”则是拿剪刀,一面旋转着绒条,一面把绒条的两端剪得尖细。根据构思成熟的造型决定

将绒条剪成什么样子,这可是个考验手艺人基本功的最好方式。
    “再来,把剪好的绒条妥帖地装饰在金属胎上,也是个技术活儿。在这个过程中,废品率很

高。”

    据了解,赵树宪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

工作。

 

    相比其他仿翠工艺绒花有啥优势?

    过渡色非常细腻,不易掉色

 

    据了解,仿点翠视频的材料,一般常见的有孔雀羽,但孔雀羽的防水性较差,遇湿气就会起翘

脱落。于是工匠们逐渐用绸子染色制成的北派点绸头面取而代之。另一种是民国时期比较常见的蓝

色进口粗纹纸,这种纸比较厚,也有一定的防水性,可作为替代品。然而纸张不易保存,这种工艺

最终还是被淘汰。现代一般用染色鹅毛代替翠鸟毛进行点翠工艺的仿制,将鹅毛根据需要染成深浅

不一的蓝。

    经过对比,就可以看出绒花的优势所在了。如果用鸽子毛做,不一定能做出绒花这种奇特的过

色,绒花做漂亮了,看起来非常细腻,当然这对技术水准也要求很高。而且现在染色工艺比过去

多了,不会出现褪色的现象。

    “我现在只是试验性地做一些小件,但一些业内专家看过我这个,觉得很有价值,我还蛮受鼓

的。但我现在手头的活儿就挺多,对‘仿翠’徒弟还没上手,而我轻易也不敢做大件,因为实在

费手工和眼力。”赵树宪表示。(原载扬子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