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京剧《空城计》的人,大都为诸葛亮的处事不惊、足智多谋所折服。京剧《空城计》这出戏结合正史与传说,让人同时看到诸葛亮的两个典型。《空城计》先演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以街亭为主的三个城池,原因出在马谡为显示自己见解高明,擅改计划,结果反被张郃打败。京剧《空城计》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开始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京剧《空城计》背后的故事。资治通鉴详载,诸葛与马是知己:“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重……(亮)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下不据城,张郃断其水道大破之。亮进退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回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失街亭》这段戏完全按照史实演:马谡“舍水上山,下不据城”以至失败;至于说“亮进退无所据”却被演成“空城计”,认为诸葛亮是镇定的,重新塑造他在败中仍能表现沉着从容的气度,发挥正面影响力。这个虚构的情节,安慰了挫折的人:即使处在失败中,只要能提高心性,就不会进退狼狈,而可以有一种高贵、尊严的表现。
京剧《空城计》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勇于面对,保持宁静祥和,再大的难关也能过得去。司马懿迅速领军来到西城,只见城门大开。诸葛亮带着琴童在城楼上弹琴,没事人一个。司马懿一看愣住了,心里立刻生起一个念头:必定有诈!
音乐安排的非常巧妙,司马懿以【西皮快板】表现机伶反应,命令三军不可妄动。而诸葛亮好像没看到司马懿的紧张,慢条斯理的唱【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司马懿跟着诸葛亮也慢下来唱【西皮原板】,可是立刻又转成【快板】,显得浮躁不能镇定。诸葛亮主随客便,呼应司马懿的【快板】,改唱【二六板】,速度变快可是仍较【快板】慢,意态悠闲。两相对照,其实已经定出高下。
京剧《空城计》中两主人公势均力敌:一个在精神上胜、一个在兵力上胜,互相了解也互相佩服,司马懿很有风度的退兵四十里,京剧《空城计》在这里结束。如果要连下去演《斩马谡》,京剧的行话叫“带”《斩马谡》,为什么叫带?
因为《斩马谡》这出戏的情绪是激动的,与《空城计》那种沉稳是两回事了。后来也有人把《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简称《失空斩》,这是方便的称呼,却无法让人顾名思义,知道内容。
《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杨宝森录制唱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7y0oSpLMV0/
杨宝森现场演出录音(音配像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c-piw6eauE/
余叔岩录制唱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uYGoPRQAec/
唱词:
诸葛亮(西皮慢板):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
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
东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
俺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闲无事在敌楼亮一亮琴音,
(诸葛亮抚琴。)
诸葛亮(笑) 哈哈哈……
(西皮原板): 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唱腔赏析:
这段唱是司马懿兵临城下,诸葛亮在城楼上的第一段唱,从自己的出山,三分天下,功成名就等方面描述了自己这一生。这段唱的根本是在为“空城计”做铺垫,似乎在暗示司马懿:我用兵数十年从来谨慎,算无遗策,因此唱腔中透露着自信、潇洒,甚至自比古人,还有些得意的劲头。
第一句: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我本是”一下子就把诸葛亮当年学冠天下但却隐居不仕,躬耕南阳的洒脱给表现了出来,特别是“本”字的喷口,并且上扬的劲儿;“卧龙岗”对卧龙的强调;“散淡的人”给人一种睥睨天下、卓尔不群的感觉。
第二句: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诸葛亮这时候已经近乎“妖”啊!“凭”、“阴”连续两个脑后立音,把那种潇洒劲发挥到极致。
第三句: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
“下南阳”的“阳”字有一个长腔,一下子给人是一种对当年的回忆,也表达了对刘备的思念。
第四句:算就了汉家的业鼎足三分
“算就”两个字非常低沉,往下砸,充分利用胸腔共鸣,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谋划的肯定;“三分”的“分”用了个喷口,进一步的强调事实与我的算计一模一样。
第五句: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
“封”和“到”两个字有一个小耍腔,往上钻一下,有点骄傲的味道。“执掌帅印”四个字很稳很满,表明自己如今位高权重。
第六句: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
“东西战南北剿”唱得有一种蔑视一切的味道。“博古通今”的“古”字又耍了一个腔,很圆很满,主要是为了衬托后面的“今”字;“今”又用脑后立音,唱的轻还带着波浪音,显得这些战绩都信手拈来,小case而已。
第七、八句: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俺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这好象是谦虚,其实是自比姜太公。“大振”的“振”字,由弱到强,后面又甩了两下,这是一个要啃好的地方。(啃好,就是演员通过唱腔的耍味、劲头、长腔等引起观众鼓掌叫好)
第九句:闲无事在敌楼亮一亮琴音
“闲无事”唱得很松很随便,诸葛亮现在虽然命悬一线、背后空城,但仍然表现的很轻松,他还要弹弹琴。“音”字唱的很跳跃很灵巧,也是突出镇定。
第十句:我面前缺少个知音的人
这句有点调侃司马懿的味道,不晓得你司马够不够做我的知音。全句松弛,就“知”字耍了一下。
京剧是以字行腔,所以唱词和唱腔的设计都是一个字一个字抠的,非常讲究。老人们都说“听戏”,为什么?因为闭着眼,你就可以听得出“戏”来。
《二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杨宝森录制唱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eCcR4NFgEU/
杨宝森现场演出录音(音配像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c-piw6eauE/
马连良(音配像版)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Y_kZfsn3TQ/
唱词:
诸葛亮 (西皮二六板)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
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
你连得三城多侥幸,贪而无厌又夺我西城。
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了司马到此谈呐~谈、谈谈心。
西城的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
诸葛亮无有别的敬,早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扶琴。
唱段赏析:(根据杨宝森录音版分析)
在诸葛亮第一段【西皮慢板】唱完之后,司马懿有段唱:
司马懿(西皮原板):
坐在马上来观定,城楼上坐的是诸葛孔明。
左右琴童来捧酒,打扫街道老弱残兵。
我本当传将令杀进城,
众人(同白):杀!
司马懿(白):且慢。(西皮摇板):
又恐怕中了他巧计行。
你的计策休瞒我,棋逢敌手一样人。
司马懿这段唱之后,紧接着诸葛亮唱了这段【二六】。相比较第一段的【西皮慢板】,这段【二六】更加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这段唱,诸葛亮更加故弄玄虚,故意摆出一副“挖下深坑等虎豹,撒下香饵钓金鳌”的姿态。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段唱腔。
第一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观山景”在唱的时候是:观山~呐呃~呃~呃~呃~景,为什么要加这个虚字,主要是“山”的韵母是“an”,开口音,很难连贯的转换到“景jin”这个闭口音上,加了个“呐~”归音归到韵母“呃e”,这就使得口型连贯,不突兀。
“城外”的外字也可以说一下字头字腹字尾:“u~ai~i”,最后字尾归音一定要到“伊~”,这才显得考究。“乱纷纷”的第二个“纷”有个小小的喷口。
第二句: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这一句最巧妙的就是“却原来是司~”突然有个小停顿,这个停顿只有半拍,然后是“马”的一个小长腔,“发来的兵“的“发”字又落在了板上。这么一个处理,立刻让唱腔很有俏皮劲。
第三句: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
“曾”有个下沉的胸腔共鸣。两个“打听”为了避免重复,第二个“打”就向上一挑。“领兵往西行”唱出来是:领~呐~兵~呐~往西~伊~伊~伊~行,立刻就很跳跃。
第四句: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失街亭
“一来是”和“二来是”这六个字,处理的非常巧妙,“二来是”的“来”是滑着上挑。
第五句:你连得三城多侥幸,贪而无厌又夺我西城
“三城”仔细听可以发现这里有一个技巧:搓板,“三”字是落在板上,按照正常节奏“城”应该是落在“眼”上,但城并没有在眼上,而是让了一个半拍,在眼起的时候才出来。就这么一个非常微小的节奏变化,就给听众“咦~”怎么这儿似乎哪里不一样。在那个年代,想再听究竟哪里不一样,得!下回买票再来!“贪而无厌”的“贪”字,有一个加重、下砸的胸腔共鸣,表示说司马懿,你也太狠了。“西城”是“西~呃~呃~呃~城”,西字后面的“呃呃呃”这个修饰音不能不唱高了,唱高了范就不对了。
第六句: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了司马到此谈呐~谈、谈谈心
这一句又恢复到诙谐幽默的状态,调侃的语气。“谈呐~~谈~谈谈心”这几个字要沉而松,调侃的味道才能出得来。
第七句:西城的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
这句延续上句的风格,没特别的。但要很稳,主要为下一句铺垫,好象要说笑话前故意装得一本正经。
第八句:诸葛亮无有别的敬,早预备下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这句是非常俏皮的一句,所以有很多精心设计的小腔。“无有”唱“无~喔~有”,很轻松,两手一摊的感觉。“别的敬”的“敬”是个上滑音,后面又紧跟着个“早”也是个上滑音,一下子诙谐的感觉就出来了。这还不够,“羊羔美酒”的“美”字,先上滑,然后紧跟两个擞音,调戏的味道越发浓了。“三军”唱“三~呐~军”,三军本来是很严肃的,中间还耍了一下。因此这一句,非常俏皮,味道十足。
第九句: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人两个”唱“人~亮~go~”,“两”字为了强调,特意处理成第四声,然后再上挑一下,表示轻蔑。两个“又”也是强调。“埋伏”也有个搓板。
第十句: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扶琴
“胡思~乱想~”是故做诚恳状,所以唱的比较满。后面又加“来~来~来~~~”,“请~上城~恩~恩~恩,来~唉~唉~~~”都是比较调侃的,“听~我~哦~哦~哦哦哦~~”突然一下子诚恳起来,“抚~u~u~”有个小修饰音尾巴,主要为“琴”做肩膀,全段最后一个“琴”字也是最长的一个腔,但不耍腔,唱的低沉带有内劲,要表面诚恳,内藏杀机。
这段唱一句跟着一句,节奏不是很慢,但其中的唱腔处理技巧非常多,也非常非常好听。
(唱段赏析转自百度贴吧“非常道之可道1”,剧情赏析源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