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周志强:《金玉奴-花烛夜》京胡伴奏浅谈与解析
(2015-11-04 08:28:17)
标签:
京剧杂谈 |
分类: 图文:表演与伴奏 |
美动听,成为一段流行甚广的经典之作,深得专业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的喜爱。1983年著名荀派
传人孙毓敏,在继承荀派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洞房一折的唱段进行了继承
与创新,我随之也将伴奏与之同步进行了革新,通过革新,用悲愤激昂的旋律将金玉奴当时的心情
表现得淋漓至尽.入木三分。
7 - 27 27 66 66 6 - 5 - )京胡将:"5
--"的音调轻巧吟出,紧接着以山洪爆发,势不可挡之势,奏
出:5 612 324323 50
6--60 6 156 7567 2 -- 70 656150 4
4 4 4……4 .6 3 33 2 2 7 - 27 27 66 66 6 -
5 -- )表现了金玉奴此时此刻悲哀的沉思和大幅度起落的情绪变化。这句导板我将它归纳为三种形
式:一,回忆式;二,愤恨式;三,悲切式。1:回忆式:5
-- 5 612 324323 502:2.愤恨式:6--60
6 156 7567 2-- 70 6561503、3.悲切式:4
4 4 4 4……4 6 3 33 3 2 2 7 27 27 6 6 6 6 6 5 --在演
奏这个过门时,我吸收了民二胡的演奏手法, 如: 2 2 7 2 7 2 7 采用了民二胡滚动加按压式揉弦
法(即涨弦法--京胡本身没有这种演奏手法),其颤音频率慢而均匀,好象名曲《江河水》,听起来似女子在哭泣。上述演奏方法丰富了京胡的表现力,迸发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导板中"绵绵长恨"的恨字,京胡演奏的是
6 0
音,就像皮球反弹回来一样富有弹性和韧力,我称它为"反弹音",犹如《铡美案》中包拯唱:将状纸压至在(嘞)爷的大堂上的"上"字,苍劲有力。把这种手法借用到金玉奴的演奏中,更加丰富了人物内心情感。"花烛夜"的导板过门涉及到京胡基本功方面的东西较多,诸如音头的控制,音色的处理,滑音的连贯,不可有断层;揉弦时左手滑动幅度是否均匀,右手要有控制力,马尾擦弦要紧,俗称能"涩"住弦。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功,方能完成这个过
门的演奏。有人说,拉荀派、程派毁手,笔者以为这绝对是一种偏见,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风格、
特点,无论哪一派他所表演的剧中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同理,我们演奏的处理与演员是一致的,息息相关的。所以,也要用强弱快慢、起伏迭宕来表现这些感情色彩。弱时如微风拂面,强时似雷霆万钧。以上的导板过门,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很难想象能否完成演奏任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演唱、演奏,最弱的音恰恰是气息用的最强的时后。演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演唱的效果及一场戏的份量。
纷沓而至,悲愤的情绪犹如潮水一般冲出困囿于心的闸门,感叹自己这麽一个苦命女怎麽偏偏就遇着一个禽兽不如的负心郎。这一段回龙唱腔具有悲愤交加的情绪,我在演奏时,注重把握慢与快、强与弱、轻与重等各种对比关系。任何艺术都应该有对比;有对比才有艺术性,对比越强烈、艺术性就越高。"恨难抑思前因"是铺垫,
"恶怨成仇更填膺"主要强调"更填鹰"后面的过门: | 61 2 3(66343 | 2323436 3
212 | 3)7 7265 | 更填 膺
苦命这个过门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为厉责负心郎莫稽的振聋发聩的兽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紧接着哀叹的奏出:"苦命女"|37 7265 | 4
(.23|苦 命 女| 5643 234350 )|这里"苦命女"三字演奏的要轻,后面 234350 的"5"用开花音演奏,力度的聚积又一次推出了一个高潮,并嘎然而止。轻巧的休止、明快的开花音把主题突出的淋漓至尽。悲愤的斥
责声汹涌奔出,乐句以一泻千里之势,显示出金玉奴强烈的斗争精神。打破艺术常规,按照传统的结构逻辑,"回龙"唱腔完后应接"夺头",再接慢板过门,全程需用九板既三十六拍。为了使唱腔紧凑,我把这个长过门浓缩成四板,十六拍的旋律与打击乐齐头并进,同时演奏。这种手法在传统戏中实属罕见,此中转换,过门极其自然、熨贴,不仅观众认可,而且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5 32354 3333 32432532 || 162370656726543 23156123 16253276 |
5 66 535 0672 6 11 )|这个过门似意犹未尽,为下面的慢板做了很好的铺垫。| 5
.612 65765653535 7761
| 5 (5 5 66 36436 23432376)
|林 大 人| 5.6762657656 7.265 53535 |
6.(723 7657) 6032317 616122|暗地
里| 1 --
这一段是金玉奴的内心独白,想到林大人在暗地里以将巧计设定,面对负心人让自己在洞房中要鸾凤和鸣,以便最终使这个衣冠禽兽的莫稽受到正义的审判。这段旋律要拉的平稳、舒缓、突出巧计设定的主题。也是体现金玉奴此时伤感而深沉,以及对流年逝水的追忆的情绪。|
2 22 27265 53535 6(57
| 6.656) 16161 2. 53523 7.6506
|巧 计 设 | 10( 21561 2312325)
7.276 765656 |
7 7 7.276 5765 3.535 |定| 67657 6
11 23212 2
676 | 7656506 7171765.6562222 7. 623555||
6--这一段的附点要拉的铿锵有力、顿挫分明,"开花音"要饱满,"筒音"要拉的一张一弛,一起一伏,三音一弓要含蓄深沉,弓子要送到家。三连音要奏的似"雨打芭蕉、珠落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