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谈京剧艺术中的青衣行当(宋文心)
(2015-04-21 08:09:13)分类: 图文:表演与伴奏 |
京剧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行当”一词是戏曲界用语,即角色的分类、造型的大致划分。一般来说京剧表演行当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原来所有的“末”行已基本不再成为独立行当。而“旦”行中,又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可细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其中,“青衣”又叫正旦,在旦行里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扮演严肃、端庄、正派的人物。具有唱腔委婉动人、表演婉转细腻的特点,是京剧表演艺术中最为美丽灿烂的一种艺术角色。因传统剧目中所扮人物大都是着青色或黑色衣裙而得名。
一、京剧青衣行当的“唱工”与“作工”
在京剧青衣行当表演中,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贤妻良母、贞妇烈女等端庄正派、性格善良的人物,年龄一般由青年到中年。可分为以“唱工”与“作工”两大表演形态。“唱工”是以唱腔、念白为主要表现手段,青衣的唱、念都用“土嗓”,使用“小嗓”即假声发声,韵味浓厚、风格鲜明、声情并茂、流派明显。“作工”是以身体形态、面部表情为主要表现手段,要求情真意切、细腻传神。在京剧青衣行当表演中,“唱工”与“作工”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根据剧情和人物不同,“唱工”与“作工”的表现手段各有侧重。
京剧《女起解》里的苏三、《二进宫》里的李艳妃、《凤还巢》里的程雪娥、《白蛇传》里的白素贞等角色,都属于“唱工”青衣,专门以“唱工”为主。这些戏基本上是坐着唱,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霸王别姬》里的虞姬、《贵妃醉酒》里的杨贵妃、《穆桂英挂帅》里的穆桂英等青衣戏,要求唱、念、做并重。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的,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很形象诨名——抱肚子旦。又由于青衣扮演的人物有很多都是属于命运不太好的生活困苦者,着衣服饰非常朴素,还有一个名称叫作苦条子旦角。
二、京剧青衣行当的步法浅析
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京剧青衣的“步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青衣的步法大致上述几种,虽然是程式化,但不能拘泥于程式。如果死板地照搬模仿,或流于油滑,就会使自己的表演丧失灵魂。步法是一种舞蹈动作,一步一步都得合乎节拍,而且要自然地使进退、动止、回旋等无缝衔接。
青衣行当因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及鲜明的艺术动作,成为京剧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