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固定生活在一个地方,有些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会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集群的迁飞,这类鸟我们称之为“候鸟”。特別是一些平时成双成对行动的候鸟,在冬来春往的“迁徙”季节,它们总能及时地集群在一起,并准确地回到往年的越冬地,你无法理解他们的这种集群方式是通过什么进行沟通的。如今,停在东滩的鸟类有几百种,数量以百万计,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还有世界性长距离迁徙鸟类。

湿地本身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净化水体、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的功能。崇明东滩保护区位于黄海生态区南缘,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简称“EAAF”)的中间节点。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横跨东北亚和澳洲,大多数候鸟无法连续完成如此长距离的迁徙,因此需要在中途停留和觅食。保护区处于长江口与东海形成的“T”字形结合部的核心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生态敏感区。

行走在保护区中,远处的芦苇,近处的碧水,绿头鸭与天鹅的叫声在海风与潮水一波又波的涌动声中此起彼伏,通过这样的切身参与体验,观察和记录,让大家对湿地生态,对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支持,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摄影美术专委会、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共同组织,“美丽上海,我是行动者”,为上海城市生态建设助力,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