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课堂的基本特征和追求

(2016-10-21 15:31:26)

理想课堂的基本特征和追求

定远英华中学语文教师 王国敏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课堂效率的追求,已成为热门话题。这无疑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毋庸讳言,也出现了一些未必有用的言论和做法:一是形式多样,比如“微课堂”、“翻转课堂”,以及各种模式化的倾向;二是急功近利的态度。对此我不想过多的讨论。我只想就我所希望的理想课堂的特点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追求这种理想课堂做一些探讨。

一、追求理想课堂应该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知识内部的联系。

教学实践中,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与他所熟悉的生活联系,才能使他产生兴趣,并利于接受。比如高一年级的《经济常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所教学的知识,与今天的市场经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股市、楼市、保险等问题,学生既然产生兴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经历生活中内心感受,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于生活场景,既然会产生“共鸣”。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会使学生在作文中思维活跃起来。

我们都知道,记忆的“知识点”,如果放在一定的“体系”中,效果既然会增加。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梳理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甚至可以打开学科的壁垒,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过这一点,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二、理想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这对于系统地总结,教学的简洁快速有一定意义。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今天我们侧重于课堂的“对话”,在师生的互动中使知识能够在学生“建构”。

我们知道,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往往比外在的灌输效果既然更佳。

而这需要师生之间的彼此的信赖、重视、接纳的心态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赏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纠正和完善;也要注意珍惜学生的观点对自己的启发,从而促使课堂有效的生成。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他们的心灵世界也得到了陶冶,灵魂也得以净化,才会真正体会到生命课堂的幸福。

三、理想课堂应该注意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提高。

有不少老师总结,语文要像数学那样教。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我认为,善于借鉴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正如在高考复习中,社科议论类型的文章的阅读指导,教师就应该善于借助于文章内部的必然联系,甚至有意识的设置“难题”,让优秀学生的心理得到挑战,既可以促使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他们的应试能力和平时的思维能力提高,都有意义。

当然语文学科毕竟重在于“形象思维”的培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们应该充分注意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的揣摩,借助于想象,来领悟其意义。有时候,一些重要的虚词,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的表现力就很强。正如语文教育家夏丏尊所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义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就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结合“语境”,来领悟“语意”,正是语文学习的真谛。而对于有价值的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以及匠心独运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注意。我时常提醒学生,对于一些经典文章,如鲁迅作品中每一个词、句子,乃至于标点符号,都值得我们推敲,都与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具有对学科知识的驾轻就熟,对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如数家珍,课堂上既能版块分明而又巧妙组合,教学目标既能顺利实现而又水到渠成,甚至教学意图也能隐而不见。对此教育方家才能知道教师的用意,明白其内在的教学逻辑贯通。而智慧课堂最为重要的是教学设计背后的学识素养和教育情怀。而这一点正是一个教师课堂修炼的真功夫!

四、理想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

欲使课堂精彩,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的教师对学科的痴迷,进而产生激情,通过自己的教育激情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正如《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先生,从开场白,充满激情的演讲,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再到“涕泗交流”、“张口大笑”,那种对诗词的感悟,那种家国情怀,何止用敬仰一词所能概括。在这样的老师引导下,学生可以说一生幸运。

然而达到如此效果,教师语言抑扬顿挫、举手投足大家风范,甚至教师的艺术细胞,都是难得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把评书艺术、相声艺术、京剧语言艺术等加以借鉴,达到京剧表演的字正腔圆。你说这样的课堂,学生是终生难忘。

五、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高境界的课堂。

也许在普通教师那里,一个词语的解释,一个文本的解读,完全是参考书籍的解读;一个问题地解决,也就是标准答案的翻版。这样课堂,哪里还有高境界可言呢?

一个语文老师,他能够涉略广泛旁征博引,从一粒沙子看世界。从一个不经意的词语,他能够站在大的文化背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站在人生选择的深邃之处,加以引导,循循善诱,信手拈来,既能深入浅出,又让人回味无穷,既有对诗意世界的向往,又有理性思维的缜密。达到如此境界,我们还有什么可以挑剔了。

然而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但是理想的目标毕竟值得我们去追求,我们如果学科知识的精湛,教育艺术的娴熟,甚至以一个对教育家的情怀,即使在现实中有很多有形的无形的羁绊。但是我们是幸福的,学生更是有幸的,因为他们得到了成长的启迪。

高境界的课堂,是一个教师不断追寻的目标,是我们的使命,一种致力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规律的探寻。

实现理想的课堂,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底蕴、见识和教育的魅力。因此需要我们不懈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