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一中的宣沫老师,一直是我十分敬佩的语文教师。自从在2008年合肥六中听了他的一节语文课之后,我就深深为之佩服。说实在的,尽管在合肥省城有多不少的教师,十分牛气,除了我的几个朋友之外,真正能够恭维的是不多的。大部分的所谓名师,也就是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几道高考真题,或者对于明年的高考的趋势做一番预测之外,也就没有什么高招,至于高考中他能否教出好成绩,也只有天知道。省城的名师之所以出名,不过占了国家的资源,有良好的学生而已。然而宣沫老师确实是一个有着真功夫的并且十分难得的一个老师。
宣沫老师的语文课,仅以他在今年十月在合肥十中的一节《李凭箜篌引》为例,可以说达到一定的高度。首先是他对于文本有比较科学的把握。一个教师想在课堂上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必须对于文本能够有独到的理解,这样才能驾轻就熟。宣沫老师正是抓住李贺这首诗的特点,大胆取舍,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灵气、大气。
第二,他能够迅速的把握学生学习时的特点,有效的进行科学的设计,从意读开始,经过经过境读、美读,在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品读,最后老师的点拔、升华,真正进入了一个化境,那就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走进李贺的心灵世界,从而有真的感悟。
第三,宣沫老师在整个的教育细节中体现了他的教育追求,也体现了他的思想高度和人文底蕴。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修养的老师,无论课前做了多么精心的设计,在课堂终究是遗憾和先天不足;对比之下,我们的宣沫老师是有着比较扎实的语文修养的老师,甚至夸张一点的他在课堂上的灵性和睿智,是一般人难以复制的。对于语文教育来说,要想达到一定境界,必须从内心深处,能够真正热爱并执著的追求,必须有着较高的文化的底蕴、淡定和信念。而这一点,必须要有借助于读书和思考,也就是通过精神的修行方能达到。
再看他的微型报告《语文教学内容的取和舍》,可以说是要言妙道。他说,“古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学预案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步展开,我们都经历着“取”与“舍”的抉择。惟有理性的取舍,才能成就我们大气、灵动的课堂。而想要从纷繁复杂的内容中,选取最利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必定源自于我们对教材深入、透彻的钻研,这一点毋庸置疑。”
宣沫老师,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语文教师的人生,那就是把语文教育和他的生命感悟结合起来。人生有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人只有不断的努力,超越自己,使自己对于事业、人生从自然的混住状态,到功利境界、道德境界、科学境界,在达到一种充满意义的生命历程。在这种境界中,他的每一刻,都将是创造,是享受,是体验,是精彩。尽管我们说宣沫老师完全达到这样境界可能是一种恭维,但是起码我敢说,宣沫老师已经享受到这种崇高的境界。
也许,我的感悟是不全面的,但是起码是能够从中已经悟出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