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岠嵎山景点介绍
(2011-05-27 00:22:39)
标签:
休闲 |
岠嵎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乳山市区西南约18公里处,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其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形成“人”字形峡谷,岠嵎山以此得名。岠者,大山;嵎者,山弯曲之处。其主峰玉皇山海拔589.5米,分水岭在乳山、海阳边界。岠嵎山地质奇特,构成为岩浆岩,原系海底山脉,后因太古到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和燕山运动,地壳隆起而成为陆上山脉,又在公元495年和1046年两次遭受地震。古老的岠嵎山,历经地质活动的沧桑,构造了当今秀俏天成、奇石林立的自然风貌。
山水相映岠嵎山
岠嵎山奇石为齐鲁一绝。这里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如禽如兽,似人似物,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堪称天然石雕园。古人曾留下“盘游岠嵎观奇石,胜于二八相巧云”的诗句,人们把岠嵎山的风景归纳为24大景和72小景,其中24大景有:飞石凌空、骆驼负宝、千古猿人、玉帝阁、莲真洞等。中央电视台曾在《神州风采》节目中专门介绍过骆驼负宝等景观,电影《山菊花》中也有岠嵎瀑布等景观的壮丽画面。
岠嵎山景观奇特,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园,林地面积746公顷,主要有赤松、银杏、水杉、白榆、三角枫等名优树种及石竹花、映山红、中华结缕草等花卉。奇花异草与奇石、白云相映成趣,以其郁郁苍苍为岠嵎山风景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情趣。山中名贵药材50余种,山珍野菜20余种,岠嵎山杏以其果粒大、甜度高、口感好而闻名遐迩。岠嵎山还是胶东地区最大的茶园,所产茶叶营 岠嵎山森林公园养丰富,醇香四溢。
岠嵎山林茂水清,古木参天,群山苍郁,鸟语花香。放眼望去,山上苍松、柞树相间,浓绿嫩黄交错辉映,更有那河边的古柳与水中虬曲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山水画。这里的动物品种繁多,生活着狐狸、狼、獾等动物170多种,身游其中,飞禽走兽时现于林,鸟鸣虫吟,声声不息。山险石奇,树美水秀,是造化赋予岠嵎山这神奇的美,是自然孕育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吸引着历代文人游客在此驻足、漫游、咏诵。
独具特色、景致迷人的岠嵎禅院景区、岠嵎峰景区、太平湖景区、玉皇山民俗文化区、生态保护区五大区域正在规划建设中。
岠 嵎 山 历 史
岠嵎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汉朝在岠嵎山东北的城阴村设置育犁县城,岠嵎山被开辟为人们游乐和狩猎的场所。晋唐时期,佛教、道教先后传入。至唐贞观年间,从京都长安到全国各地,大兴苑林和寺院,曾有两位云游高僧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修建岠嵎院,并于院中栽植银杏、刺松、花木等。后历经宋金元三代,岠嵎院因地震、兵祸几经毁坏,又几经修复。明代洪武年间,岠嵎院重修并扩建,规模宏大,建有如来殿、观音殿、存经阁、千佛殿等,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善男信女。当时香客游人摩肩接踵,香火终日缭绕,经声佛号连绵不绝,盛况空前。每 岠嵎山茶场年阴历四月十五至十八,举办四天岠嵎山庙会。大明年间,在岠嵎山又建有老母殿,石刻上有:“大明年间道海四十年不出山”字样。明朝天启年间,山西省司马张真子被奸臣所陷,一气之下出家为道,在武当山两年半又逃至崂山,后来云游岠嵎山,身居石洞,各处传道,又主持修建了玉帝阁。至今关于张真子修炼得道的故事,一直在方圆百里的百姓中传诵。
清朝乾隆年间,岠嵎院、老母殿、玉帝阁重修。当年旧海阳县令包桂多次带人来岠嵎山朝拜游览,对这里的绝妙景色大加赞赏。赋诗曰:倒峡千寻山泽通,岠嵎名胜海门东。梨花历历秋容冷,环佩珊珊明月空。淡冶白云疑出岫,依稀素练岂追风。高山流水深人仰,不借胭脂一树枫。
历史记载,1934年,在岠嵎院设有一处小学。1938年至1940年在岠嵎院设有中学。1940年胶东特委及武装支队常驻岠嵎院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国民党地方部队放火烧毁了岠嵎院的数间殿阁。1947年建立了岠嵎院林场。1975年林场由玉皇山后村北迁至岠嵎院旧址后坡。1996年1月,被命名为山东省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玉皇峰
在群峰林立的岠嵎山中,玉皇峰为群峰之首,是岠嵎山的皇冠。它海拔589.5米,高耸陡峭,直入云霄。《登州府志》载:玉皇山“山顶出云即雨,人迹罕至,有铁锚横贯其上,望之甚巨”。登上玉皇峰顶,极目远眺,湛蓝的大海,秀美的乳山城尽收眼底。传说当年天将岠嵎造山时,特为玉皇大帝造了这座最高的山峰,供他在游览岠嵎山时在此下榻,以显示其威严。
早年在玉皇峰顶建有玉皇殿,内有玉皇尊位,常有善男信女,扶老携幼前来拜祭,以求平安吉祥。特别是每逢大旱之年,周围的百姓常常带着供品结队而来,向玉皇大帝求雨,那念经之声、鼓乐之音常在山谷中回荡。每当大雨来临,玉皇峰顶常漂浮着一团积雨云,因此有“玉皇峰戴帽,大雨将来到”之说。
每当夏秋时节,登玉皇峰别有韵味。那乳白色的雾霭弥漫在山谷,一座座山头从雾中钻出,像漂浮的小岛,又像海市蜃楼展现眼前,站在玉皇峰鸟瞰岠嵎全景,美不胜收。
岠 嵎 天 池
进入岠嵎山山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明亮如镜的一片神奇的水域,这就是岠嵎天池,又名太平湖。
传说当年岠嵎将军奉玉皇大帝之命来造此山,造出了一座美妙绝伦、人间无二的奇山,吸引了天界许多神仙来此游览。有一位仙女下凡看到这奇妙的景致惊叹不已,因只顾欣赏美景,竟把随身携带的宝镜失落于此,立即化为一池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岠嵎山的倩影。柔美的水色和岠嵎山千姿百态的天然石雕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岠嵎天池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其西南是高耸入云的玉皇山峰,西北为岠嵎院旧址,湖面呈宝葫芦形,一年四季风姿迷人:春天,微风吹拂,波光粼粼,岸边垂柳青青,撩人情思;夏天,水沃鱼肥,白鹤、水鸭嬉戏其中,其乐融融;秋天,霜叶变红,山水相映,秋高水阔,澄澈宁静;冬天,湖岸青松头顶白雪,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随着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计划不久将在湖心的岛上建9.9米的高塔,在岛西北角建湖心亭,为岠嵎天池增添新的人文景观,为游人水上游览提供方便。
岠 嵎 院
岠嵎院位于岠嵎山森林公园“人”字形峡谷交汇处北侧,枕山临水,被三面山岭紧紧拥在怀中。岠嵎院重建于明代初年,经过五六百年的扩建改建,到了清末,有殿堂二十五间,有如来大殿、千佛殿、观音殿等。殿中塑有如来佛、十八罗汉等神像和天宫地府。山门前有戏楼一座,每逢阴历四月十五至十八,是岠嵎山庙会,庙会兴盛,佛院恢弘,盛况空前。
到了民国初年,岠嵎院开始衰落,其建筑于1941年被国民党军队纵火烧毁,七棵古银杏树也未能幸免,只留下大殿石柱等遗迹可供游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但随着岠嵎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岠嵎院正在原址上重建,不久一个古老的岠嵎院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游人眼前,为人们提供更为理想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飞石凌空
企鹅观天飞石凌空位于“人”字形峡谷交汇处西100米。岠嵎院西南不远的岩壁上,有几块巨大的方石,叠摆在峭壁高崖之上,如同天外飞来,仰观之,摇摇欲坠,令人心悸。风起时,巨石如同在云雾中随风穿行,真可谓“飞石凌空与云舞,游人墨客不思返”。下面陡峭的山岩石壁上,孤松从岩缝中斜生而出,显出茁壮的生命力。这组石景,如果从东侧远眺,犹如“哼哈”二将,双目圆睁,终日镇守着这山川美景;从西侧远看,则变成了秀美的观海女神,慈祥端庄地站在那里,远眺大海,望夫归来。
站在飞石凌空处向上仰望,有两片巨石像在进行摔跤比赛,底下的一块似倒非倒,上面的一块似压非压,相拥在一起。在这二石的下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石洞,里面宽敞幽静,游人在旅途劳顿的时候,进洞小憩,饶有趣味。有人称这里为“情人房”,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祝愿。
骆驼负宝
从飞石凌空处沿山夼西行60余米,就可看到这个景观:一石岭东西走向,像一匹巨大的骆驼,面西尾东,首、颈、驼峰姿态逼真,头部五官俱全,神态 骆驼岭生动,双峰之间,有大小无数石块,就像珠玉宝石,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骆驼负宝”。
传说古时候,四海龙王为感激大禹治水开掘河道,导水入海,使海河中的水族得以往来,便各自在龙宫中挑选了一批珠宝珍玩,让能负重、长途跋涉的骆驼送给大禹。骆驼驮着宝物行至岠嵎山时,遇到这一带连年灾荒,百姓无以为生,甚至易子而食。骆驼便驻足这里,将珠宝散发给百姓,由于无法完成使命,骆驼便化作巨石留在岠嵎山。
天鹅孵卵
在骆驼负宝西侧200米处,有一巨石,如同一只硕大无比的天鹅栖落于悬崖,整个身体由大小三块石头组成,头、身体、尾巴相连,面向西,头微微低着,身体紧贴在石崖上,酷似在安心地孵卵,这就是“天鹅孵卵”。
传说这只天鹅是一只神鸟,生活在遥远的南方。有一天它飞到了岠嵎山,被这里的奇山异水、树木葱茏所吸引。不幸的是,天鹅在飞行时被猎人射伤,猎人好心的弟弟用一头牛救下了这只天鹅。天鹅看到好心的弟弟及周围的乡亲生活很贫困,就每天下一只金蛋来帮助他们。由于金蛋下多了,天鹅耗尽了体力,无法飞走,就化为岩石,永远守望在那里,与这里的一切相依相伴。
大肚弥勒
从骆驼负宝沿山夼北行不远处,夼东耸立着一石峰,形似人头,歪嘴,斜眼,塌鼻,丑陋无比,人们称它为“鬼头岩”。与鬼头岩相对的西侧,又有一巨岩,此岩体高约24米,宽约34米,无首,中部高高凸起,其形若一袒胸凸腹的弥勒佛,正襟端坐于此,故称“大肚弥勒”。
大肚弥勒腹部陡峭圆滑,攀登困难,游人只能站在远处瞻望。四周绿树环绕,分外幽静,为游人增添一份肃穆之感。
在大肚弥勒对面的山谷上方,有一突出巨石,如同观音菩萨,面南而立,飘动的头巾,慈祥的面容,栩栩如生。
千古猿人
在通往玉帝阁的蜿蜒石路旁,有一处活灵活现的景观,那就是“千古猿人”。
千古猿人如果你沿着弯曲的小路向山上行走,在将要到达玉帝阁附近时,抬头向西山坡仰望,千古猿人的头像便赫然出现在你面前。它的头部高约6米,宽约4米,头顶仿佛戴着一顶三角形的小帽,前额突出,两只眼睛深深凹陷,鼻部塌平,下巴上翅,嘴巴紧闭,脸的下方似乎有道泪痕,似喜似悲,面向西南仰望,形象十分逼真,实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
相传很久以前,岠嵎山中有一部神秘天书,修炼千年的古猿想伺机偷走。它来到山中,先用土遁法逃过镇山将军的眼睛,但当它潜到天书附近想下手时,被镇山将军发现,将军一声断喝,古猿被猛地一吓,顿时吓破了胆,在它还没把身子露出地面时,已化成一座石雕,脸上那道泪痕,似乎在昭示着古猿的赎罪和忏悔。
玉帝阁
玉帝阁位于岠嵎山森林公园西北方向。这儿杂树丛生,奇花异草密布,像群山环抱的小花园。到处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北面悬崖峭壁上的花纹像一道道五线谱,千百年来吟唱着古老而崭新的乐章。这里曾经古寺耸立,钟声缭绕,香烟袅袅,给这块风水宝地平添了灵气。
明代天启年间,就在这幽静壮美的悬崖之下,建造了玉帝阁。玉帝阁外观宏伟壮丽,内殿富丽堂皇,玉皇大帝塑像稳坐正中,两边分别是太上老君和李天王的塑像。大门前立柱上双龙盘柱,栩栩如生。
当年,玉帝阁人流如织,香火旺盛。南来北往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此拜祭,祈求风调雨顺,消病去灾。但由于战乱,这里的古庙宇遭到了破坏,游人来到这里,从它的遗迹上仍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繁华景象。那植根于岩缝的棵棵苍松所展示出的旺盛生命力以及坚毅向上的风骨,正在昭示着生命的不屈和永恒。
莲真洞
在玉帝阁的石基之下,有一处洞穴,这就是著名的“莲真洞”。
莲真洞由两块巨大的岩石搭成。洞口朝东,高1.5米,宽4米,躬身方能进入,可容纳20余人,洞口右侧石壁刻有“混元庵莲真洞”字样,为明末道人张真子修炼之所。洞内有石桌,为当年张真子给弟子讲经所用。民间一直流传着张真子成仙得道的故事。
张真子,法号松笔道人,自幼性情刚直,聪慧过人。明朝天启年间考中进士后,官至司马,但因为人耿直,秉公办事,触犯权贵,被奸臣所陷,于是愤而出家为道。崇祯年间至岠嵎山修炼,精读经书,在道教上自成一家。
他自修炼以来,一心一意为百姓做好事,自食其力,勤于稼穑,还时常救济穷困的百姓。百姓都把他看作救苦救难的菩萨。据说他能预知天气变化,让百姓免受灾害;他还有分身之术,哪里需要他的帮助,他就会出现在哪里。清乾隆甲申年间重修碑,载有张真子自抒心志的诗句:孤峰云隐旧石堂,远寄内骨借他乡。不愿司马高居美,惟爱蒲团以生强。三千功满南宫禄,二百余年此地长。今日乘风去瑶岛,碧桃开出姓名芳。
火龙洞
在岠嵎山瀑布南200米处,有一奇特石洞。洞口低窄,高2米,仅容一人侧身而入,但洞内却宽敞幽深,穿洞而过可直达海阳市的平岚村。更为奇特的是洞内岩石上有一条火红的龙形石线,宛如一条跃跃欲飞的红色火龙,鳞爪俱全,神态逼真。“火龙洞”因此得名。
相传很久以前,从天上飞来一条火龙,藏身此洞,时常出来作孽。它浑身带火,飞到哪里,哪里的百姓便遭殃。久居青龙潭的小青龙一气之下,便飞临天宫,向玉皇大帝告了御状。玉帝派天神将火龙降服于火龙洞内,化为岩石。火龙被降,岠嵎山又恢复了往日生机勃勃的景象。
火龙洞地势险要,洞形奇特,幽深莫测,十分隐蔽,历史上有多次农民起义军在此洞躲避过官府的围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成为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的交通线和联络点。
每到盛夏,洞内凉风习习,成为游人消暑休憩之佳所。
巨蛇八卦炉
八卦炉在岠嵎瀑布西南山顶,有一圆形巨石,岩高数丈,形似香炉,顶端有一石恰似炉盖,炉身之下有数块巨石支撑,状如炉脚,旁边有蛇形巨石盘于炉壁,好像要推翻八卦炉,因此得名“巨蛇八卦炉”。
传说岠嵎山石洞中有一条巨蛇,经千年修炼,能随意变化。它经常出入洞穴,吞噬百姓的牛羊骡马。百姓拿它没有办法,只好到岠嵎山上的玉皇阁去焚香跪拜,祈求玉皇大帝捉拿妖蛇,为民除害。
玉帝得知后派太上老君到人间捉拿,将其收在八卦炉旁,化为岩石。从此,巨蛇八卦炉便成为岠嵎山一大景观,供游人观赏。
岠 嵎 瀑 布
它位于岠嵎山最北端,上游为一河流,流水常年不断,流经岠嵎山北峰悬崖处,陡然下落,形成瀑布。瀑布落差20余米,多雨季节,瀑布宽10余米流水跌落之声可传10里之远。冬春少雨季节,瀑布也有一米多宽,水流潺潺下泻,似一条白色银带,美丽壮观。正如清代鞠逊行《岠嵎瀑布》诗赞曰:迥出奇峰当殿前,山光水色薄笼烟。飞流直下三千尺,花雨知从第几天。电影《山菊花》曾在此拍摄取景。 瀑布
瀑布之下为一圆形水潭,方圆十余丈,潭水幽绿,深不可测,游人怯于近前观看。传说当年有一条小青龙盘踞此潭而得名青龙潭。
岠嵎瀑布和青龙潭里的水顺着岠嵎山的沟沟夼夼向下游流转而去,它不仅彰显着岠嵎水之瑰丽、浪漫、飘逸,这吉祥之水还润泽了岠嵎山的万千生灵,是岠嵎山生生不息的脉搏。
八仙洞
在岠嵎山西麓,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峰笔架峰,在笔架峰东坡陡峭的岩壁中部,有一个可容纳五六十人的宽敝石洞,洞内四壁由五颜六色的花纹岩形成,洞口距地面10米左右,岩壁陡峭险峻,无法直接攀登,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缝从洞口斜伸向下边,成为人们攀登石洞的唯一通道。
传说当年八仙云游天下,路过此处,见此洞高悬绝壁之上,洞口云雾缭绕,气势不凡,便决定登洞察看。这时洞口有一对金鸽在一边飞翔,一边唱着“石洞天,石洞开,今天迎得仙人来”的曲子。唱着唱着,洞口就渐渐显露出来。吕洞宾见石缝狭窄难登,拔出宝剑在石缝上砍出数道台阶,随后众仙依次登上石洞。他们站在洞口,远眺岠嵎山的奇山异水,心旷神怡,不禁放声高歌起来,韩湘子拿起笛子为众仙伴奏,那优美的歌声和悠扬的笛声回荡在山谷间。从此以后,每年三月岠嵎山桃花盛开的时节,人们都能听到八仙在洞中饮酒唱歌。
于是当地百姓就把每年三月九日定为岠嵎山会。每年山会期间,人们就在八仙洞下架一云梯,登石洞饮酒作诗,猜谜唱歌,领略一下仙人的生活,成为游人到此必游的一大胜景。
天马棚
在老母殿的西部,有一悬崖峭壁,高30多米。离地约20米处,有一方形石窟,长约8米,深约5米,底部平坦如砥,可容纳数十匹马,人们称为“神马天棚”。
传说当年玉皇阁建成后,玉皇大帝常率众天将来岠嵎山游览,玉帝来时驾祥云、乘御辇,前来的天兵天将大都骑着马。马散放各处,因为贪恋岠嵎山的美景,到处闲逛,待到主人要骑的时候又常常找不到,于是弼马温显神通,戳开此窟为马棚,解决了护驾天马无处栖息的烦恼。
莲花石 莲花池
从弥勒佛处北行,经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黄石崖,就可以看到对面山腰上,有五块椭圆扁平的石块组成的酷似莲花的奇特景观,花瓣、花蕊形象逼真,人称“莲花石”。这朵绽放在半山腰上的“莲花”,总会让游人禁不住驻足凝望。如此硕大的“莲花”不知它是如何开在了半山腰上。经历无数的风雨洗礼,它容姿依然,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当游人深情的目光与它对视时,心中有一种美妙的旋律在回荡:“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莲花盛开的地方,必有莲花池。在莲花石之下,山底处有一莲花池,长8米,宽6米,深2米。此池常年积水,清澈见底,前来游览者往往掬水而饮。
老鳖石
在岠嵎山瀑布右侧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黑色岩石斜躺在山坡上,像一只千年老鳖,正伸出脖子,亮开四脚,吃力地向山顶爬着。其形象维妙维肖,让人赞叹不已,这就是“老鳖石”。
传说这只老鳖就是把唐僧师徒掀入通天河的那只鳖精,如来佛罚它来岠嵎山,多年后气数已尽,化作巨石。
岠 嵎 峰
在岠嵎山南北走向的西岭上,有两座高大挺拔的山峰对峙而立,远远望去,酷似两位威武的镇山将军。二将面朝北方,一立一坐,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传说这是当年玉皇大帝派来岠嵎山建造石景的岠将军和嵎将军的化身。玉皇大帝令他俩三年时间造出24大景和72小景,不觉三年期限已到,玉皇大帝即将前来巡视,尚缺一大景未造出,岠、嵎二位将军便来到此处,一立一坐,身体变成两座巨大的山峰,成为岠嵎山一景。每当夏秋之交,云雾弥漫,岠、嵎二峰时隐时现,仿佛二将军从天宫徐徐下凡而来,引人遐思。
一线天
一线天 岠嵎山西北面尽头偏东,有两块垂直的岩壁相夹,形成一狭长通道,通道两边岩壁高20余米,只容一人攀援岩壁边的石阶通过。从岩壁下面仰望长空,蓝天一线,直至脚下,称之为“一线天”。游人在此通过,可领略登山运动之惊险,享受攀援活动的乐趣。
滴水潭
在玉皇峰西坡半山腰上,有一椭圆形洞穴,隐于奇石林立之中,不易被人发现。洞口高1.5米,宽0.5米,一次可容一人弯腰进入。前行4米,洞内逐渐宽敞,洞顶岩壁有串串晶莹的水珠滴下,终年不停,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如同古筝发出的声音,袅袅不绝。其下积水成潭,潭中之水,清澈见底,苔藓不生,人称“甘露”。故名滴水潭。旧时来此取水者络绎不绝。
圣鸡岩
位于老母殿和玉帝阁之间的岭背上,有一耸立的岩石,高2米,长4米,酷似一只母鸡,头朝南,尾向北,脖子高昂。故名“圣鸡岩”。圣鸡身下还有一天然形成的蛋窝。游人来到圣鸡前,可把身子缩进圣鸡腹下,留下美丽的倩影,借圣鸡保佑吉祥。
凌云天梯
在莲真洞西南处,有一石峰孤拔云霄,东面正中,有天然形成的石阶,直达峰顶,自峰底观看石阶,令人目眩心悸。当地人称此为“登天梯”。传说张真子成道后,登此天梯飞升。
植物园
老母殿岩坡下面峡谷,地势和缓,气候温暖,土质肥沃,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林木主要为麻栎林和混交林,麻栎林整齐茂密,一般树高5~8 美丽风景米,胸径8~12厘米,树姿优美;混交林主要为黑松、刺槐、楸树。刺槐春天槐花如雪,槐香四溢。林中灌木甚多,黄连木等红叶乔灌木点缀其中,绿黄红色相间,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山色娟媚,新绿含丹”。其景观让游客为之陶醉。现计划引栽国内稀有树种,逐步建立针叶、阔叶、竹类、攀援、花卉、水际、盆景、温室栽培八大园区,提高植物园整体观赏性。
岠嵎山森林公园具有绝佳的山峰、奇石、洞穴、湖溪、泉水、瀑布、森林景观及人文景观,令人称道的24大景之外,另有黑熊岭、千层饼、蛤蟆嘴、飞来石等72小景,处处有新景,景景有洞天,是一处高品位的自然风景区,是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 摘至乳山在线。
岠嵎山奇石为齐鲁一绝。这里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如禽如兽,似人似物,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堪称天然石雕园。古人曾留下“盘游岠嵎观奇石,胜于二八相巧云”的诗句,人们把岠嵎山的风景归纳为24大景和72小景,其中24大景有:飞石凌空、骆驼负宝、千古猿人、玉帝阁、莲真洞等。中央电视台曾在《神州风采》节目中专门介绍过骆驼负宝等景观,电影《山菊花》中也有岠嵎瀑布等景观的壮丽画面。
岠嵎山景观奇特,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园,林地面积746公顷,主要有赤松、银杏、水杉、白榆、三角枫等名优树种及石竹花、映山红、中华结缕草等花卉。奇花异草与奇石、白云相映成趣,以其郁郁苍苍为岠嵎山风景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情趣。山中名贵药材50余种,山珍野菜20余种,岠嵎山杏以其果粒大、甜度高、口感好而闻名遐迩。岠嵎山还是胶东地区最大的茶园,所产茶叶营 岠嵎山森林公园养丰富,醇香四溢。
岠嵎山林茂水清,古木参天,群山苍郁,鸟语花香。放眼望去,山上苍松、柞树相间,浓绿嫩黄交错辉映,更有那河边的古柳与水中虬曲的倒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山水画。这里的动物品种繁多,生活着狐狸、狼、獾等动物170多种,身游其中,飞禽走兽时现于林,鸟鸣虫吟,声声不息。山险石奇,树美水秀,是造化赋予岠嵎山这神奇的美,是自然孕育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吸引着历代文人游客在此驻足、漫游、咏诵。
独具特色、景致迷人的岠嵎禅院景区、岠嵎峰景区、太平湖景区、玉皇山民俗文化区、生态保护区五大区域正在规划建设中。
岠 嵎 山 历 史
岠嵎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汉朝在岠嵎山东北的城阴村设置育犁县城,岠嵎山被开辟为人们游乐和狩猎的场所。晋唐时期,佛教、道教先后传入。至唐贞观年间,从京都长安到全国各地,大兴苑林和寺院,曾有两位云游高僧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修建岠嵎院,并于院中栽植银杏、刺松、花木等。后历经宋金元三代,岠嵎院因地震、兵祸几经毁坏,又几经修复。明代洪武年间,岠嵎院重修并扩建,规模宏大,建有如来殿、观音殿、存经阁、千佛殿等,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善男信女。当时香客游人摩肩接踵,香火终日缭绕,经声佛号连绵不绝,盛况空前。每 岠嵎山茶场年阴历四月十五至十八,举办四天岠嵎山庙会。大明年间,在岠嵎山又建有老母殿,石刻上有:“大明年间道海四十年不出山”字样。明朝天启年间,山西省司马张真子被奸臣所陷,一气之下出家为道,在武当山两年半又逃至崂山,后来云游岠嵎山,身居石洞,各处传道,又主持修建了玉帝阁。至今关于张真子修炼得道的故事,一直在方圆百里的百姓中传诵。
清朝乾隆年间,岠嵎院、老母殿、玉帝阁重修。当年旧海阳县令包桂多次带人来岠嵎山朝拜游览,对这里的绝妙景色大加赞赏。赋诗曰:倒峡千寻山泽通,岠嵎名胜海门东。梨花历历秋容冷,环佩珊珊明月空。淡冶白云疑出岫,依稀素练岂追风。高山流水深人仰,不借胭脂一树枫。
历史记载,1934年,在岠嵎院设有一处小学。1938年至1940年在岠嵎院设有中学。1940年胶东特委及武装支队常驻岠嵎院开展游击战争。1941年国民党地方部队放火烧毁了岠嵎院的数间殿阁。1947年建立了岠嵎院林场。1975年林场由玉皇山后村北迁至岠嵎院旧址后坡。1996年1月,被命名为山东省省级森林公园。2002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玉皇峰
在群峰林立的岠嵎山中,玉皇峰为群峰之首,是岠嵎山的皇冠。它海拔589.5米,高耸陡峭,直入云霄。《登州府志》载:玉皇山“山顶出云即雨,人迹罕至,有铁锚横贯其上,望之甚巨”。登上玉皇峰顶,极目远眺,湛蓝的大海,秀美的乳山城尽收眼底。传说当年天将岠嵎造山时,特为玉皇大帝造了这座最高的山峰,供他在游览岠嵎山时在此下榻,以显示其威严。
早年在玉皇峰顶建有玉皇殿,内有玉皇尊位,常有善男信女,扶老携幼前来拜祭,以求平安吉祥。特别是每逢大旱之年,周围的百姓常常带着供品结队而来,向玉皇大帝求雨,那念经之声、鼓乐之音常在山谷中回荡。每当大雨来临,玉皇峰顶常漂浮着一团积雨云,因此有“玉皇峰戴帽,大雨将来到”之说。
每当夏秋时节,登玉皇峰别有韵味。那乳白色的雾霭弥漫在山谷,一座座山头从雾中钻出,像漂浮的小岛,又像海市蜃楼展现眼前,站在玉皇峰鸟瞰岠嵎全景,美不胜收。
岠 嵎 天 池
进入岠嵎山山门,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明亮如镜的一片神奇的水域,这就是岠嵎天池,又名太平湖。
传说当年岠嵎将军奉玉皇大帝之命来造此山,造出了一座美妙绝伦、人间无二的奇山,吸引了天界许多神仙来此游览。有一位仙女下凡看到这奇妙的景致惊叹不已,因只顾欣赏美景,竟把随身携带的宝镜失落于此,立即化为一池碧水,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岠嵎山的倩影。柔美的水色和岠嵎山千姿百态的天然石雕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岠嵎天池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其西南是高耸入云的玉皇山峰,西北为岠嵎院旧址,湖面呈宝葫芦形,一年四季风姿迷人:春天,微风吹拂,波光粼粼,岸边垂柳青青,撩人情思;夏天,水沃鱼肥,白鹤、水鸭嬉戏其中,其乐融融;秋天,霜叶变红,山水相映,秋高水阔,澄澈宁静;冬天,湖岸青松头顶白雪,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随着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计划不久将在湖心的岛上建9.9米的高塔,在岛西北角建湖心亭,为岠嵎天池增添新的人文景观,为游人水上游览提供方便。
岠 嵎 院
岠嵎院位于岠嵎山森林公园“人”字形峡谷交汇处北侧,枕山临水,被三面山岭紧紧拥在怀中。岠嵎院重建于明代初年,经过五六百年的扩建改建,到了清末,有殿堂二十五间,有如来大殿、千佛殿、观音殿等。殿中塑有如来佛、十八罗汉等神像和天宫地府。山门前有戏楼一座,每逢阴历四月十五至十八,是岠嵎山庙会,庙会兴盛,佛院恢弘,盛况空前。
到了民国初年,岠嵎院开始衰落,其建筑于1941年被国民党军队纵火烧毁,七棵古银杏树也未能幸免,只留下大殿石柱等遗迹可供游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但随着岠嵎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岠嵎院正在原址上重建,不久一个古老的岠嵎院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游人眼前,为人们提供更为理想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飞石凌空
企鹅观天飞石凌空位于“人”字形峡谷交汇处西100米。岠嵎院西南不远的岩壁上,有几块巨大的方石,叠摆在峭壁高崖之上,如同天外飞来,仰观之,摇摇欲坠,令人心悸。风起时,巨石如同在云雾中随风穿行,真可谓“飞石凌空与云舞,游人墨客不思返”。下面陡峭的山岩石壁上,孤松从岩缝中斜生而出,显出茁壮的生命力。这组石景,如果从东侧远眺,犹如“哼哈”二将,双目圆睁,终日镇守着这山川美景;从西侧远看,则变成了秀美的观海女神,慈祥端庄地站在那里,远眺大海,望夫归来。
站在飞石凌空处向上仰望,有两片巨石像在进行摔跤比赛,底下的一块似倒非倒,上面的一块似压非压,相拥在一起。在这二石的下边,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石洞,里面宽敞幽静,游人在旅途劳顿的时候,进洞小憩,饶有趣味。有人称这里为“情人房”,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祝愿。
骆驼负宝
从飞石凌空处沿山夼西行60余米,就可看到这个景观:一石岭东西走向,像一匹巨大的骆驼,面西尾东,首、颈、驼峰姿态逼真,头部五官俱全,神态 骆驼岭生动,双峰之间,有大小无数石块,就像珠玉宝石,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骆驼负宝”。
传说古时候,四海龙王为感激大禹治水开掘河道,导水入海,使海河中的水族得以往来,便各自在龙宫中挑选了一批珠宝珍玩,让能负重、长途跋涉的骆驼送给大禹。骆驼驮着宝物行至岠嵎山时,遇到这一带连年灾荒,百姓无以为生,甚至易子而食。骆驼便驻足这里,将珠宝散发给百姓,由于无法完成使命,骆驼便化作巨石留在岠嵎山。
天鹅孵卵
在骆驼负宝西侧200米处,有一巨石,如同一只硕大无比的天鹅栖落于悬崖,整个身体由大小三块石头组成,头、身体、尾巴相连,面向西,头微微低着,身体紧贴在石崖上,酷似在安心地孵卵,这就是“天鹅孵卵”。
传说这只天鹅是一只神鸟,生活在遥远的南方。有一天它飞到了岠嵎山,被这里的奇山异水、树木葱茏所吸引。不幸的是,天鹅在飞行时被猎人射伤,猎人好心的弟弟用一头牛救下了这只天鹅。天鹅看到好心的弟弟及周围的乡亲生活很贫困,就每天下一只金蛋来帮助他们。由于金蛋下多了,天鹅耗尽了体力,无法飞走,就化为岩石,永远守望在那里,与这里的一切相依相伴。
大肚弥勒
从骆驼负宝沿山夼北行不远处,夼东耸立着一石峰,形似人头,歪嘴,斜眼,塌鼻,丑陋无比,人们称它为“鬼头岩”。与鬼头岩相对的西侧,又有一巨岩,此岩体高约24米,宽约34米,无首,中部高高凸起,其形若一袒胸凸腹的弥勒佛,正襟端坐于此,故称“大肚弥勒”。
大肚弥勒腹部陡峭圆滑,攀登困难,游人只能站在远处瞻望。四周绿树环绕,分外幽静,为游人增添一份肃穆之感。
在大肚弥勒对面的山谷上方,有一突出巨石,如同观音菩萨,面南而立,飘动的头巾,慈祥的面容,栩栩如生。
千古猿人
在通往玉帝阁的蜿蜒石路旁,有一处活灵活现的景观,那就是“千古猿人”。
千古猿人如果你沿着弯曲的小路向山上行走,在将要到达玉帝阁附近时,抬头向西山坡仰望,千古猿人的头像便赫然出现在你面前。它的头部高约6米,宽约4米,头顶仿佛戴着一顶三角形的小帽,前额突出,两只眼睛深深凹陷,鼻部塌平,下巴上翅,嘴巴紧闭,脸的下方似乎有道泪痕,似喜似悲,面向西南仰望,形象十分逼真,实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
相传很久以前,岠嵎山中有一部神秘天书,修炼千年的古猿想伺机偷走。它来到山中,先用土遁法逃过镇山将军的眼睛,但当它潜到天书附近想下手时,被镇山将军发现,将军一声断喝,古猿被猛地一吓,顿时吓破了胆,在它还没把身子露出地面时,已化成一座石雕,脸上那道泪痕,似乎在昭示着古猿的赎罪和忏悔。
玉帝阁
玉帝阁位于岠嵎山森林公园西北方向。这儿杂树丛生,奇花异草密布,像群山环抱的小花园。到处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北面悬崖峭壁上的花纹像一道道五线谱,千百年来吟唱着古老而崭新的乐章。这里曾经古寺耸立,钟声缭绕,香烟袅袅,给这块风水宝地平添了灵气。
明代天启年间,就在这幽静壮美的悬崖之下,建造了玉帝阁。玉帝阁外观宏伟壮丽,内殿富丽堂皇,玉皇大帝塑像稳坐正中,两边分别是太上老君和李天王的塑像。大门前立柱上双龙盘柱,栩栩如生。
当年,玉帝阁人流如织,香火旺盛。南来北往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此拜祭,祈求风调雨顺,消病去灾。但由于战乱,这里的古庙宇遭到了破坏,游人来到这里,从它的遗迹上仍可以感受到当年的繁华景象。那植根于岩缝的棵棵苍松所展示出的旺盛生命力以及坚毅向上的风骨,正在昭示着生命的不屈和永恒。
莲真洞
在玉帝阁的石基之下,有一处洞穴,这就是著名的“莲真洞”。
莲真洞由两块巨大的岩石搭成。洞口朝东,高1.5米,宽4米,躬身方能进入,可容纳20余人,洞口右侧石壁刻有“混元庵莲真洞”字样,为明末道人张真子修炼之所。洞内有石桌,为当年张真子给弟子讲经所用。民间一直流传着张真子成仙得道的故事。
张真子,法号松笔道人,自幼性情刚直,聪慧过人。明朝天启年间考中进士后,官至司马,但因为人耿直,秉公办事,触犯权贵,被奸臣所陷,于是愤而出家为道。崇祯年间至岠嵎山修炼,精读经书,在道教上自成一家。
他自修炼以来,一心一意为百姓做好事,自食其力,勤于稼穑,还时常救济穷困的百姓。百姓都把他看作救苦救难的菩萨。据说他能预知天气变化,让百姓免受灾害;他还有分身之术,哪里需要他的帮助,他就会出现在哪里。清乾隆甲申年间重修碑,载有张真子自抒心志的诗句:孤峰云隐旧石堂,远寄内骨借他乡。不愿司马高居美,惟爱蒲团以生强。三千功满南宫禄,二百余年此地长。今日乘风去瑶岛,碧桃开出姓名芳。
火龙洞
在岠嵎山瀑布南200米处,有一奇特石洞。洞口低窄,高2米,仅容一人侧身而入,但洞内却宽敞幽深,穿洞而过可直达海阳市的平岚村。更为奇特的是洞内岩石上有一条火红的龙形石线,宛如一条跃跃欲飞的红色火龙,鳞爪俱全,神态逼真。“火龙洞”因此得名。
相传很久以前,从天上飞来一条火龙,藏身此洞,时常出来作孽。它浑身带火,飞到哪里,哪里的百姓便遭殃。久居青龙潭的小青龙一气之下,便飞临天宫,向玉皇大帝告了御状。玉帝派天神将火龙降服于火龙洞内,化为岩石。火龙被降,岠嵎山又恢复了往日生机勃勃的景象。
火龙洞地势险要,洞形奇特,幽深莫测,十分隐蔽,历史上有多次农民起义军在此洞躲避过官府的围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经成为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的交通线和联络点。
每到盛夏,洞内凉风习习,成为游人消暑休憩之佳所。
巨蛇八卦炉
八卦炉在岠嵎瀑布西南山顶,有一圆形巨石,岩高数丈,形似香炉,顶端有一石恰似炉盖,炉身之下有数块巨石支撑,状如炉脚,旁边有蛇形巨石盘于炉壁,好像要推翻八卦炉,因此得名“巨蛇八卦炉”。
传说岠嵎山石洞中有一条巨蛇,经千年修炼,能随意变化。它经常出入洞穴,吞噬百姓的牛羊骡马。百姓拿它没有办法,只好到岠嵎山上的玉皇阁去焚香跪拜,祈求玉皇大帝捉拿妖蛇,为民除害。
玉帝得知后派太上老君到人间捉拿,将其收在八卦炉旁,化为岩石。从此,巨蛇八卦炉便成为岠嵎山一大景观,供游人观赏。
岠 嵎 瀑 布
它位于岠嵎山最北端,上游为一河流,流水常年不断,流经岠嵎山北峰悬崖处,陡然下落,形成瀑布。瀑布落差20余米,多雨季节,瀑布宽10余米流水跌落之声可传10里之远。冬春少雨季节,瀑布也有一米多宽,水流潺潺下泻,似一条白色银带,美丽壮观。正如清代鞠逊行《岠嵎瀑布》诗赞曰:迥出奇峰当殿前,山光水色薄笼烟。飞流直下三千尺,花雨知从第几天。电影《山菊花》曾在此拍摄取景。 瀑布
瀑布之下为一圆形水潭,方圆十余丈,潭水幽绿,深不可测,游人怯于近前观看。传说当年有一条小青龙盘踞此潭而得名青龙潭。
岠嵎瀑布和青龙潭里的水顺着岠嵎山的沟沟夼夼向下游流转而去,它不仅彰显着岠嵎水之瑰丽、浪漫、飘逸,这吉祥之水还润泽了岠嵎山的万千生灵,是岠嵎山生生不息的脉搏。
八仙洞
在岠嵎山西麓,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峰笔架峰,在笔架峰东坡陡峭的岩壁中部,有一个可容纳五六十人的宽敝石洞,洞内四壁由五颜六色的花纹岩形成,洞口距地面10米左右,岩壁陡峭险峻,无法直接攀登,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石缝从洞口斜伸向下边,成为人们攀登石洞的唯一通道。
传说当年八仙云游天下,路过此处,见此洞高悬绝壁之上,洞口云雾缭绕,气势不凡,便决定登洞察看。这时洞口有一对金鸽在一边飞翔,一边唱着“石洞天,石洞开,今天迎得仙人来”的曲子。唱着唱着,洞口就渐渐显露出来。吕洞宾见石缝狭窄难登,拔出宝剑在石缝上砍出数道台阶,随后众仙依次登上石洞。他们站在洞口,远眺岠嵎山的奇山异水,心旷神怡,不禁放声高歌起来,韩湘子拿起笛子为众仙伴奏,那优美的歌声和悠扬的笛声回荡在山谷间。从此以后,每年三月岠嵎山桃花盛开的时节,人们都能听到八仙在洞中饮酒唱歌。
于是当地百姓就把每年三月九日定为岠嵎山会。每年山会期间,人们就在八仙洞下架一云梯,登石洞饮酒作诗,猜谜唱歌,领略一下仙人的生活,成为游人到此必游的一大胜景。
天马棚
在老母殿的西部,有一悬崖峭壁,高30多米。离地约20米处,有一方形石窟,长约8米,深约5米,底部平坦如砥,可容纳数十匹马,人们称为“神马天棚”。
传说当年玉皇阁建成后,玉皇大帝常率众天将来岠嵎山游览,玉帝来时驾祥云、乘御辇,前来的天兵天将大都骑着马。马散放各处,因为贪恋岠嵎山的美景,到处闲逛,待到主人要骑的时候又常常找不到,于是弼马温显神通,戳开此窟为马棚,解决了护驾天马无处栖息的烦恼。
莲花石 莲花池
从弥勒佛处北行,经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黄石崖,就可以看到对面山腰上,有五块椭圆扁平的石块组成的酷似莲花的奇特景观,花瓣、花蕊形象逼真,人称“莲花石”。这朵绽放在半山腰上的“莲花”,总会让游人禁不住驻足凝望。如此硕大的“莲花”不知它是如何开在了半山腰上。经历无数的风雨洗礼,它容姿依然,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当游人深情的目光与它对视时,心中有一种美妙的旋律在回荡:“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莲花盛开的地方,必有莲花池。在莲花石之下,山底处有一莲花池,长8米,宽6米,深2米。此池常年积水,清澈见底,前来游览者往往掬水而饮。
老鳖石
在岠嵎山瀑布右侧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黑色岩石斜躺在山坡上,像一只千年老鳖,正伸出脖子,亮开四脚,吃力地向山顶爬着。其形象维妙维肖,让人赞叹不已,这就是“老鳖石”。
传说这只老鳖就是把唐僧师徒掀入通天河的那只鳖精,如来佛罚它来岠嵎山,多年后气数已尽,化作巨石。
岠 嵎 峰
在岠嵎山南北走向的西岭上,有两座高大挺拔的山峰对峙而立,远远望去,酷似两位威武的镇山将军。二将面朝北方,一立一坐,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传说这是当年玉皇大帝派来岠嵎山建造石景的岠将军和嵎将军的化身。玉皇大帝令他俩三年时间造出24大景和72小景,不觉三年期限已到,玉皇大帝即将前来巡视,尚缺一大景未造出,岠、嵎二位将军便来到此处,一立一坐,身体变成两座巨大的山峰,成为岠嵎山一景。每当夏秋之交,云雾弥漫,岠、嵎二峰时隐时现,仿佛二将军从天宫徐徐下凡而来,引人遐思。
一线天
一线天 岠嵎山西北面尽头偏东,有两块垂直的岩壁相夹,形成一狭长通道,通道两边岩壁高20余米,只容一人攀援岩壁边的石阶通过。从岩壁下面仰望长空,蓝天一线,直至脚下,称之为“一线天”。游人在此通过,可领略登山运动之惊险,享受攀援活动的乐趣。
滴水潭
在玉皇峰西坡半山腰上,有一椭圆形洞穴,隐于奇石林立之中,不易被人发现。洞口高1.5米,宽0.5米,一次可容一人弯腰进入。前行4米,洞内逐渐宽敞,洞顶岩壁有串串晶莹的水珠滴下,终年不停,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如同古筝发出的声音,袅袅不绝。其下积水成潭,潭中之水,清澈见底,苔藓不生,人称“甘露”。故名滴水潭。旧时来此取水者络绎不绝。
圣鸡岩
位于老母殿和玉帝阁之间的岭背上,有一耸立的岩石,高2米,长4米,酷似一只母鸡,头朝南,尾向北,脖子高昂。故名“圣鸡岩”。圣鸡身下还有一天然形成的蛋窝。游人来到圣鸡前,可把身子缩进圣鸡腹下,留下美丽的倩影,借圣鸡保佑吉祥。
凌云天梯
在莲真洞西南处,有一石峰孤拔云霄,东面正中,有天然形成的石阶,直达峰顶,自峰底观看石阶,令人目眩心悸。当地人称此为“登天梯”。传说张真子成道后,登此天梯飞升。
植物园
老母殿岩坡下面峡谷,地势和缓,气候温暖,土质肥沃,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林木主要为麻栎林和混交林,麻栎林整齐茂密,一般树高5~8 美丽风景米,胸径8~12厘米,树姿优美;混交林主要为黑松、刺槐、楸树。刺槐春天槐花如雪,槐香四溢。林中灌木甚多,黄连木等红叶乔灌木点缀其中,绿黄红色相间,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真可谓“山色娟媚,新绿含丹”。其景观让游客为之陶醉。现计划引栽国内稀有树种,逐步建立针叶、阔叶、竹类、攀援、花卉、水际、盆景、温室栽培八大园区,提高植物园整体观赏性。
岠嵎山森林公园具有绝佳的山峰、奇石、洞穴、湖溪、泉水、瀑布、森林景观及人文景观,令人称道的24大景之外,另有黑熊岭、千层饼、蛤蟆嘴、飞来石等72小景,处处有新景,景景有洞天,是一处高品位的自然风景区,是休闲旅游的最佳去处。 摘至乳山在线。
前一篇:道教圣地---圣水宫
后一篇:阳台变成小菜园,吃着新鲜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