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不能做参考文献?可是你真的知道原因吗?!

标签:
维基参考文献百度论文引用学术 |
分类: Xi游记【Xi瞰英国】 |
小孩子不要看【Xi瞰英国】
一篇文章引发的血案
今年7月11日,我于另一个专栏《英伦足记》中曾发文:没有C罗的葡萄牙夺冠!一位英国博士就本届欧洲杯最大黑洞写了篇论文... [1]
http://s14/bmiddle/001SIGr4zy76XLaRvBP7d&690
此文一出,就在足球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此不议;另一方面有不少留学生粉丝,对于参考文献的使用,表示出了强烈的质疑。
http://s13/bmiddle/001SIGr4zy76XLc4Nl25c&690
部分粉丝可能仅仅是开玩笑,那么我在下文中的表述如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然而,却有不少粉丝留下疑问:维基百科到底能不能作为参考文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http://s7/bmiddle/001SIGr4zy76XLh73uu26&690
但考虑到此后我依然收到了大批的建议、说笑,甚至私信攻击,不得不在之后的一篇《英伦足记》与政治无关,就评价下输给国足0比45的菲律宾国家队[2]结尾处解释:
http://s5/bmiddle/001SIGr4zy76XLi925u14&690
维基百科能不能作为参考文献,上面这段话看完之后还觉得不够明白?那我今天就带着小伙伴们,来一探究竟吧!
http://s8/bmiddle/001SIGr4zy76XLjfRdRc7&690
维基百科?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英文名称reference,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基于我大量的求证以及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我发现参考文献的载体形式可以多样、语言可以不一、年份可以不同等等,但必须具备如下共同点:信息准确、来源可靠。[3-6]
http://s9/bmiddle/001SIGr4zy76XLkejIAc8&690
将维基百科作为参考文献来使用,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呢?
科普类研究
学术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科普类研究。所谓科普类研究,主要是针对不同领域人士或者非专业人士阅读的研究,关注点在于广度而非深度。[3]
http://s15/bmiddle/001SIGr4zy76XLlk9Ea6e&690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对于科普类研究来说,维基百科,不仅可以作为参考文献,还同时起到由浅入深的作用,是非常好的参考文献。[7]
http://s7/bmiddle/001SIGr4zy76XLpVCjI06&690
别说没看过这样的引用,被某些人捧上天的natural和science,里面多得是。
专业类研究
那么对于专业型研究来说呢?
不推荐不提倡,如果引用一定要小心。 [8]
http://s13/bmiddle/001SIGr4zy76XLqWmTO8c&690
氮素,绝对可以用!
这里有的粉丝会发问了:我们学校/老师说过,维基百科不让用作参考文献!维基百科用了会给零分!维基百科怎么样怎么样~~~ [4]
http://s3/bmiddle/001SIGr4zy76XLslRSy02&690
别着急,先让疑问先飞一会儿。
http://s11/bmiddle/001SIGr4zy76XLvVuFI9a&690
部分学校/老师确有规定,作为参考文献,维基百科不让用。可是不让用,就意味着不能用吗?或者说,部分学校不让用维基百科,就意味着本质上不能用维基百科吗?
http://s14/small/001SIGr4zy76XLuX3bvbd&690
看不懂?那我这么解释:有的人认为梅西不是好球员,那这就意味着梅西不是好球员了?又或者,有的人认为梅西不是世界最好的球员,就意味着梅西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了?
还看不懂?
http://s5/bmiddle/001SIGr4zy76XLx0b6ka4&690
不戴套可以吗?不推荐不提倡,但是绝对可以啊!(话虽如此,但个人建议无论何时都要注意安全,毕竟风险非常大!)
http://s11/bmiddle/001SIGr4zy76XLy0Ong6a&690
回到维基百科这个问题,我特别拜托远在澳洲的姐们儿(@Siran,非常感谢!),找来了他们学校的实例: [9]
http://s5/bmiddle/001SIGr4zy76XLzDA8I84&690
此外,在专业类研究中,使用维基百科做参考文献的实例非常多。 [6, 10]
http://s12/bmiddle/001SIGr4zy76XLB5QxBfb&690
不让用和不能用是两码事,不能用和没见过又是两码事。你们以为的“不能用”,其实只是没见过。
http://s6/bmiddle/001SIGr4zy76XLCiHtP95&690
形式多样的参考文献
前面说过了,参考文献的载体可以不统一,只要来源经过考证、信息被证明准确,都可以成为参考文献。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维基百科和所谓的专业类学术文章,其本质是无异的。只是由于维基百科的开源性、公众可编辑性等,让其不可靠性和不准确性的概率大幅增加。 [5]
http://s9/bmiddle/001SIGr4zy76XLE6biwd8&690
不过,某些经常由专家核查背书的维基词条,可能比有些所谓的“学术论文”,更加学术,更加专业。
http://s9/bmiddle/001SIGr4zy76XLFbXjqb8&690
想必,读到一篇不知所云、错误百出的垃圾论文,这样的经历大家也是都有过的吧。
http://s1/bmiddle/001SIGr4zy76XLFYfT220&690
任何资源,不论是出版文献,还是网络资源,或者是专家背书的资料,又或者是三岁小儿的话,只要信息准确,都可以成为参考文献。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即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时期。基于现象和证据,做出客观的解释,则是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之一。
对于今日的科学研究者,应该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带着这样的特点去思考、解决问题。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也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http://s5/bmiddle/001SIGr4zy76XLH2yFe04&690
因为学校或者老师不让用维基百科,听者们主观相信权威,或者是不深究其不让用的原因,殊不知这些原因有可能只是老师的个人喜好或是学校规定。然而这样去做,恰恰是某些听者们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http://s10/bmiddle/001SIGr4zy76XLIu1zH59&690
维基百科能不能作为参考文献?与其问这个问题,倒不如搞清楚,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什么时候能,什么时候不能?不能人云亦云,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http://s1/bmiddle/001SIGr4zy76XLJGdoc70&690
维基百科不一定都不能做参考文献,出版刊物不一定都能做参考文献。
听起来很熟悉?
学生的话不一定都是错的,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儿女的话不一定都是错的,父母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平民的话不一定都是错的,权威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http://s7/bmiddle/001SIGr4zy76XLKKvWee6&690
Reference
1.
2.
3.
4.
5.
6.
7.
8.
9.
10.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卡尔英语(Karl_English)
http://s2/bmiddle/001SIGr4zy76XLUkfpn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