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亚立 海英
写作时间 2010年9月1日
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短短的两年半时间,井冈山成为了中国现代史上需要仔细阅读的一页.
八十年后,一对中年人走进井冈山,从茨坪到黄洋界,从上井到大井,在游历中翻看当年井冈山那段历史,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篇一篇.
2007年11月12日,我们从赣江畔的吉安乘汽车奔向井冈山.汽车到达茨坪用了4个小时,虽有高速但不走,或许是为了方便当地人乘车,或许是为了省去高速过路费.
汽车在山路上行驶,先到达山腰间的井冈山市,这里不是到井冈山旅游的目的地,目的地是茨坪.略作停留,汽车又在盘山公路上跑了好久,终于到达茨坪汽车站.
一. 茨坪
茨坪,是当年红军井冈山根据地的中心,领导机关都在茨坪.
下车后我们没有在汽车站附近找旅馆,而是顺着桐木岭路径直向前走,不多远到了挹翠湖,从湖畔的中心大道来到红军北路.这里是茨坪中心区,旅馆饭店很多,也安静.最后入住了一条小路上面的科苑宾馆(标间120元).
从宾馆出来,走到了"天街"--小商品街和美食街.天黑了,该吃晚饭了,我们走进一家叫"老客家"的饭店,吃完饭,服务员给我们一张结帐单,上面印着吃饭时间和菜的品名:2007.11.12
18:59 井冈老南瓜6.00 红军菜6.00
秋茄子6.00 米饭2.00 至今还保存着这张单据,放在影集里.
P1. 茨坪的夜晚.
茨坪建设得很漂亮,也很干净,八十年后已由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一座高楼林立的旅游胜地.背后是一座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门前立着红军雕像.
P2.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在红军北路,建于1959年,馆标由朱德题写.它全面集中的介绍了井冈山斗争史.展览以文物为主,配以各种声光电形式,显现了实景场面.

二. 黄洋界
在井冈山众多的景点中,恐怕首屈一指大名鼎鼎的要数黄洋界了.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词句,让黄洋界名声大振.
号称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海拔1343米,当地人称为摩天岭.它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是当地居民黄氏和客籍移民杨氏两姓的地界,而此地属于万洋山的分支,"杨"与"洋"又同音,所以叫做黄洋界.
第二天一早,到天街的饭店吃过早餐,在红军北路联系包车.井冈山没有交通车往返各景点,游客只有自己联系车,这一点很不方便.恰好遇到一对年青夫妇也想包车,我们就合伙包了一辆小面包车.汽车加完油后开到景区北门售票处,门票不便宜,每人156元.
车子径直开到17公里外的黄洋界景点处,我们开始了第一个景点的游览.
P3.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朱德题写.纪念1928年那场以少胜多的井冈山保卫战.
P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

P5. "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迫击炮.

P6. 黄洋界合影.
请一同游览的小夫妻给我们照的.丈夫姓古,江西人,妻子湖南人,性格挺开朗.

P7. 黄洋界哨口. 当年红军战士在这里站岗放哨,保卫着根据地.

P8. 黄洋界纪念墙.

P9. 红军第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
在景区门内,刚到时游人太多,现在人少了,照一张.

三. 上井
从黄洋界下来,汽车开到了上井.这里有一座红军造币厂.1928年5月,红军指挥员王佐负责在这里创办了第一所红军造币厂,造出了红军最早的货币--"工"字银元.
P10. 红军造币厂. 
P11.
百竹园. 在上井村,面积有13.3公顷,园内有珍贵竹类108种.

四. 大井
从上井来到大井,两地相距约10公里吧.大井有领袖峰景区和红军当年的驻地,其中包括毛泽东旧居.
我们先在领袖峰外看了看,又走到大井红军居住区参观.
P12.
领袖峰景区外景. 我们进去参观,却被告知要另买门票.很反感这种搞山中山园中园的作法,就没有进去.

P13.
领袖峰景区远望.
王佐的墓在里面.
P14. 大井红军居住区.
这里原是王佐袁文才部队驻地,红军来了后,王佐把营房让给红军住.毛泽东等领导人也住在这.

P15. 大家都在营房前留影.

P16.
读书石.
据介绍,当年毛泽东常坐在这块石头上读书,因此现在称为读书石.大井当年的遗物不多了,听说只有这读书石和一棵树一段残墙了.

P17. 毛泽东同志旧居.
参观完,我们准备步行回茨坪,一路看看.走在山路上,小古跑上跑下,给妻子摘野果吃.我们走在前面,在一家饭店停下,要了两碗面条,不久他们也来了,给我们野果尝尝,味道不错.饭后本想再走下去,无奈在上饶受伤的腿有点吃力,只好请老板联系山下的出租车,一直把我们拉到茨坪红军北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样,一天的车费我们总共花了75元.
和小古夫妻分手后,我们参观了博物馆,游览了挹翠湖,又去参观了革命旧居群,最后买点饮食走到茨坪汽车站,乘车到井冈山火车站.在侯车厅又碰上小古夫妇.晚上9点14分,我们坐上火车向赣州出发了.
P18.
井冈山火车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