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亚立 海英
写作时间 2010年7月10日
没有读<<石钟山记>>之前,竟然不知江西还有个湖口县,更不用说石钟山了.读过<<石钟山记>>,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么一座奇山.
石钟,是这座山的名字.为什么要以此命名呢?南北朝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解释:"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唐代做过"太子宾客"的江州刺史李渤,更是来到石钟山,在潭上找到两块大石,用力敲击发出铿然响声,以为找到了得名的缘由.
按理说,前人已有定论,后来者只需尽兴游玩就可以了.可是苏东坡却对郦李二人的说法表示怀疑.在他到了湖口之后,又有寺庙僧人让小童用斧击打石头发出空空响声,以此为根据证明"石钟"由此而得名.这更加让苏轼决心探究清楚事情的真相.于是才有了东坡夜探石钟山的一段佳话.
<<石钟山记>>关于东坡夜游石钟山的描写,让人百看而不厌.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廻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与风水相吞吐,有竅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一座山名,折射出这位宋代大文学家求是,探索的精神,也让我们更加仰慕之并萌发了到石钟山一游的念头.
2007年11月8日早晨,我们从九江长途汽车站乘车到湖口.九江--湖口的班车很多,流水发车,票价10元.8:30左右,汽车开动,一路上路况很好,走九景高速.快到湖口时,驶过鄱阳湖大桥,可以近距离欣赏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半小时后,我们到达湖口汽车站.
P1. 湖口县汽车站.
向当地人询问怎样到石钟山,被告知要到汽车站对面的马路边乘公交车.我们穿过汽车站前面的小广场,在路边等候湖口唯一的一路公交车.不多久,驶来一辆挺旧的中巴车,这就是我们要乘的公交车,票价倒是便宜,每人5角.和售票员讲好到站叫我们.车上人很多,都是当地人,我们站在拥挤的车厢里,耐心等待.十几分钟后,终于可以下车了.
沿着两旁都是商店的街道走了一段,一转弯,眼前豁然开朗,石钟山景区大门进入我们的眼帘.
P2. 石钟山景区大门.

石钟山的门票是61元,带有邮资明信片.买好门票,赶紧开始游览.进大门不远,有一小亭,亭中放置一块巨石,介绍说敲击铿然有声,我们使劲拍打,也没感到有何特别之处.
石钟山不算高,海拔不到100米.我们登上山顶,站在栏杆旁,俯瞰长江水.
P3. 站在石钟山顶,长江水在脚下静静流淌.

在山顶游览时,发现还立有曾国藩的塑像.据介绍,这里曾发生过清兵与太平军的激战.
P4. 石钟山上的曾国藩塑像.

来到石钟山,最吸引我们的应该是苏东坡夜探石钟山的泛舟处.我们找到了景点泛舟岩.这里有一座圆形石门,上刻"泛舟岩"三字.但是要想到苏轼泛舟的地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这里下到江边,有一段很陡很险的石梯,下去时要小心翼翼,以免一失足跌入长江中.
P5.
泛舟岩圆形石门入口.
等到下到江边,来到泛舟岩上,那心情可就格外舒畅了.长江就在身边,伸手可掬.江边岩石确实多有穴窍,江水不时拍打乱石,虽听不到如钟声不绝的响声,但想象东坡那天夜晚乘小舟在绝壁下的情景,该是多么神奇与富有诗意啊.
P6. 坐在泛舟岩上,背后如果驶来东坡的小舟就更带劲了.
P7. 江边岩石上有许多孔穴,也许这就是演奏石钟交响乐的乐器吧.

P8.
在泛舟岩上想多待一会儿,看看美景,想想诗人和他的<<石钟山记>>
我们在泛舟石上坐了好久,最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石钟山,这次游历不正是对<<石钟山记>>一次很好的阅读吗.
后来在旅途中整理景点门票,看着印刷精美的石钟山门票时,突然发现上面带有水上游览副券,分明写着"凭此券乘船水上游览".天哪,当时怎么就不好好看看,竟稀里糊涂的错过了乘船从长江上欣赏石钟山的大好机会.后悔呀,直到写博文的今天,也是带着深深的遗憾之情.
让我们用环游江西后在火车上写的一首诗结束这篇游记吧.
游石钟山
东坡月夜访石钟,
引得后人相接踵.
下来庐山奔湖口,
坐看江水撞奇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