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亚立 海英
写作时间
2010年5月18日
知道庐山,源于儿时背诵的李白那首诗<<望庐山瀑布>>.印象最深的是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银河".
不识庐山,源于初中读过的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側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给自己留下了不少悬念.
喜欢庐山,源于青年时代看过的电影<<庐山恋>>.那浪漫的爱情故事和美丽的庐山风光,着实打动了不少人的心.
认识庐山,源于2007年11月6日开始的环游江西之旅,直登庐山三千丈,来看匡庐百万山.
一.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2007年11月6日早7:45,列车在晚点40分钟后停在了江西九江火车站.一夜的颠簸和疲劳被内心的兴奋与激动一扫而光.出了车站,先和九江火车站合个影.没有理睬拉客司机的诱惑,在路边乘坐106路公交车,5站就到了九江汽车站.
若不是火车晚点,就可以乘上7:50上庐山的班车了.无奈只好浪费宝贵的时间,等8:50的班车.空隙间到浔阳东路遛遛,顺便买了地图,吃了早饭.
8:50,九江-庐山的中巴准时发车,车很干净,游客很少,没有坐满.驶出市区,上了盘山路后,那可是一个弯接一个弯,不停的盘旋而上.22公里的盘山路整整走了40分钟.无怪乎毛泽东1959年登庐山时也感叹到"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七律.登庐山>>).
总记50分钟的车程,终于在庐山景区大门外下车.买好门票,全票180元+优惠票135元,整整花了315元,有点心痛.又上了中巴,一会到达终点处--牯岭镇汽车站.
P1.
九江火车站

P2.
庐山景区大门 
二."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下了汽车,没顾上找旅馆,抓紧时间先游览.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真是一个好天啊.后来听一个朋友说,他三次上庐山,不是雨就是雾,看来我们很是幸运了,庐山这样的好天不是太多.
摆脱了野导游的游说尾随,穿过牯岭镇,径直来到如琴湖.一池碧水,状如琴形,水如琴声.
P3.
秋色连波

P4.
一池秋水,层林尽染

P5.
碧云天,湖水如镜

如琴湖又名花径湖,因其在花径旁而得名.真高兴早在唐代时一家子就上庐山玩了.没有白居易当年的庐山游,也就没有今天的花径了.诗人吟唱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胜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P6.
花径留香

P7.
"庐山草庐"讲述着白乐天咏花的故事 
三. "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花径旁边就是锦绣谷,四季花开,犹如锦绣.宋王安石赋诗曰:
"还家一笑即芳晨,
好与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
相邀锦绣谷中春."
P8.
锦绣前程

P9.
锦绣河山 
四.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从锦绣谷走不多远,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仙人洞.这里只因毛泽东1961年所写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闻名遐尔.
P10.
仙人门

P11.蟾蜍石与石松 
五.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离开仙人洞后,随便吃了点东西,算是午饭了,便沿着公路行至圆佛殿,天池塔,文殊台,龙首崖.在龙首崖休息时,遇到当地一位自称是护林员的青年,很是热情,在得知我们要下山到悬索桥坐缆车时,便不停的打电话.他主动提出要陪我们下山,说是顺路回家.其实我们早已看出,这也是个野导游,无非想赚点索道费提成罢了,不过没有拒绝也没有揭穿他,因为有没有他索道费都是每人30元,提点成也有口饭吃.于是我们一起下山了.
P12.
鹰嘴崖

P13.
悬索桥

过桥后坐上缆车,很快到了电站大坝.又开始了徒步.路经乌龙潭,黄龙潭,黄龙寺,三宝树等景点,沿着荫天蔽日的回龙路,两人独自走了好久,终于把芦林大桥踩在了脚下.一边是芦林湖,一边是群山.
P14.
黑龙潭

P15.
芦林桥与芦林湖

p16.
群山

又沿着公路向牯岭镇走去,在别墅宾馆区搭上一辆面的,在美庐门前留影后回到了牯岭镇,车票5元.
晚饭是在镇上的红苹果饭店吃的,共花了16元.找了几家宾馆,在牯岭大酒店住下,120元.
P17.
美庐门前

P18.
牯岭大酒店 
六.
庐山最美含鄱口,登庐必上犁头尖
第二天一早,离开酒店,在红苹果吃了早餐,稀饭,馒头,小笼包,团子,总共花了7.5元.然后打车到了含鄱口,车费15元.
此时含鄱口已有不少游客了,又碰上昨天在龙首崖遇到的一对小夫妻.站在含鄱口,放眼望去,好像能看到鄱阳湖.
P19.
风光如画的含鄱口

P20.
含鄱口石坊

P21.
匡庐秀美

P22.
人在画中

在观景台旁边,有一小山兀立,这就是冰川角峰--犁头尖.有陡立的台阶,鲜有人上.我们便一步步爬上去,到了山顶.俯瞰四方,可谓不登犁头尖,怎算到庐山.
P23.
登犁头尖

P24.
一览众山小

P25.
笑谈庐山美

P26.
犁头尖鸟瞰

P27.
不登犁头尖,怎算到庐山

游完含鄱口,没有再去别的地方,打车回到牯岭镇,乘中巴下山到了九江.把对庐山的眷恋留给下一次重上庐山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