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荷花淀》和《受戒》的美学意蕴
(2013-06-27 18:07:41)| 标签: 教育 | 
论《荷花淀》和《受戒》的美学意蕴
摘要: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反映着特定阶段的矛盾冲突、价值取向、众生百态,引领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揭露和鞭挞,运用恰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两篇作品的写作年代和写作背景不尽相同,但是都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自然美、人性美、情爱美、思想美,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两篇作品进一步启迪人们,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的一生应该追求什么,人生的本真是什么。
关键词:《荷花淀》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和反映,集中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价值取向,是社会的风俗画和写真图。但文学作品又不是简单的写生,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是作者的主观意识对生活的整合和加工,是作者思想认识、人生理想的再现和外化,形成了独特的“孔乙己”、“祥林嫂”。文学又是人学,揭示出人性中的本真,这才使文学作品具有永恒的、超越时空的魅力。《荷花淀》和《受戒》虽然写作的年代不同,反映的社会生活各异,但是都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意境,那山、那水、那人、那情令人心向往之,在当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世界,重新解读两篇作品的思想内涵,重新阐释两篇作品的价值,会进一步明确人生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舍弃的是什么,对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也是当头棒喝。
《荷花淀》是孙犁同志于1945年写于延安的短篇小说,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没有描写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没有近战的白刃搏斗。而是以轻松的笔调,诗歌一样的语言,通过白洋淀妇女送夫参军到自觉组织起一支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满腔热情的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全篇洋溢着战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激情,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和深情。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特定的人情美,很好地体现了孙犁小说“诗体小说”的特点。《受戒》是汪曾祺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篇小说,描绘了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的田园风光,作品以小英子和小明子的爱情为线索,描绘了当时的生活风情画,体现了人性的健康和纯真。描绘了自然纯朴的民俗世界,是作者自然通俗、仁爱生活理想的一个表征。当人们问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时,作者回答:“我要写,一定把它写得很美,很健康,很有诗意。”“我写的是美,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两篇作品的写作年代不同,反映的地域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描绘了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都表现了人性的纯洁和本真。
一、自然美
两篇作品都描绘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田园风光,采用白描的手法,具有一种意境美。《荷花淀》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战斗生活,具有北方的粗犷和大气。白洋淀如画的田园风光,这是孕育英雄的场所,也是性格成因的基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易水悲歌,壮怀激烈。浩浩荡荡的芦苇地,满天飘飞的芦花,风中飒飒作响的苇叶。让人的心胸为之开阔,为之一振。“要问这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会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苇子是乡亲们的生活来源,也为子弟兵提供了战斗的场所,密密的苇地成为战士们打击敌人的战场,也成为敌人的坟墓。她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起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颗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多么优美的环境,多么惬意的生活,悠闲地划着小船荡舟水上,哗,哗,哗的水声,就是这种悠闲心情的最好表达。和《荷花淀》自然景色相同《受戒》里面也有大片的苇地,江南水乡,密密的芦苇,飞翔水鸟清脆地鸣叫,蓝天碧水,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增添了温润与祥和。“从庵赵庄到县城,当中要经过一片很大的芦花荡子,芦苇长得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四边不见人,划到这里,明子总是无端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他就使劲的划桨。”其中的环境描写有一种立体的感觉,令人身临其境,如在画图中。“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葚,三株结白的,三株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果蔬菜,四时不缺。”这是岛上的环境,仿佛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的冲鼻子,顺风的时候,在博济庵都闻得见。”一方水土一方人,优美的自然环境养育了勤劳善良的人们,也表现了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
二、情爱美
两篇作品都表现了真挚深厚的爱情,揭示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二十五六岁的年纪,水生嫂也年纪仿佛。夫妻之间同舟共济、相濡以沫通过对话、行动较好地体现出来。水生嫂勤劳善良对丈夫体贴入微,夜已经很深了还在编着苇席等丈夫回来,她看出丈夫的神情有些不自然,“怎么了,你?”倒装句的运用表现对丈夫的关心和自己急切的心情。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手指的震动正是内心震动的强烈表现,听到丈夫要到大部队去,心里感到担心,这正是爱丈夫的体现。“你总是很积极地”、“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责备的话语里满是欣喜,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夫妻之间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其余的年轻妇女更是爱在心里口难开,分明是思念丈夫,舍不得丈夫离开,却又是百般掩饰,为自己找借口、托词。“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妇女们的性格各异,有的心直口快,有的羞涩含蓄,但对丈夫的思念则是相同的。《受戒》里面主要表现明子和小英子的爱情,明子和小英子十六七岁的年纪,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爱情的理想境界。小英子喜爱明子,从小船上的初次相逢,就将自己剩下的莲蓬扔给明子,可以看出小英子的心直口快,勤劳善良,天真活泼。小英子和明子在劳动交往的过程中渐渐萌生爱意,明子在小英子家的绘画,小英子的赞许之情,及其小英子捺住明子的肩膀让叫干娘。以及后面的二人共同薅草、打场、挖荸荠在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是共同薅草和挖荸荠更显得诗情画意。“薅三遍草的时候,秧已经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栀子哎开花哎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明子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薅起草来。二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小英子最爱干挖荸荠的活,还拉着明子一块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丝毫不掩饰对明子的爱。明子也爱小英子,看着小英子踩在柔软田埂上的一串脚印。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子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及后来小英子接明子受戒回家,双方的爱情达到高潮。通过对话表达了相互的爱情,这是爱情的表达,这是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爱。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没有相互利用尔虞我诈,有的是纯洁、健康的人性。
三、人格美
《荷花淀》中表现了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在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面对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白洋淀人们表现出来的奋勇杀敌,同仇敌忾,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自己的高尚情怀令人动容。“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没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水生,你干的是光荣的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学习文化知识,追求进步,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正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社会的正能量。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正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受戒》里面没有战斗的硝烟,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生活图景。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有油的什么斎,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势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简短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繁荣的市井图。这地方忙活是栽秧、车高田水,薅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茬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敲锣打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农忙时节,大家互相帮助,好酒好肉招待,更显得民风淳朴。寺庙里的和尚,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也过得很清闲。他们也打牌,拉开桌子就是牌桌。他们也杀生,至多在杀猪前念了一通咒语。他们也娶老婆,有相好的,吸引大姑娘、小媳妇,甚至也放花焰口。小明子刚受戒完毕,就和小英子走进了芦苇荡。这是原生态的生活图景,是美丽人性的自然流露,无需遮掩,无须掩饰。这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初衷,描绘的是人性,健康的、美丽的人性。
四、语言美
孙犁和汪曾祺都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们用优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阅读两篇作品,让人感到轻松愉悦,深刻的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神。《荷花淀》里面作者善于用用比喻,比喻的运用形象的描绘事物,激发人的想象力。“不就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比喻的运用形象的描绘了劳动妇女的美丽;“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富有动态感,描绘了阳光湖水的清澈。“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不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眼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将荷叶比喻为铜墙铁壁,将荷花比喻为哨兵,符合当时的战争场景。于细微处见精神,刚开始寻夫时,船两边的水“哗,哗,哗。”,显示了她们的不疾不徐,悠闲自在,捞一棵菱角来,又顺手丢到水面上。及至后面遭遇敌人时,水在两旁大声的“哗哗,哗哗,哗哗哗!”显示了形势的危急,妇女们奋力划船,躲避敌人追踪的场面,给人身历其境之感。《受戒》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华丽的辞藻,近似大白话的语言,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富有一种音乐美、韵律美。“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有油的什么斎,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势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我们仿佛看到刚刚离开家乡,第一次出远门的明子,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东张张西望望,颇有目不暇接之感,优美的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明子初到县城的好奇之感。“赵大伯是个能干人。他是一个全把式,不但田里场上样样精通,还会罩鱼、洗磨、凿砻、修水车、修船、砌墙、烧砖、箍桶、劈蔑、绞麻绳。他不咳嗽,不腰疼,结结实实象一棵榆树。人很和气,一天一声不响。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一个聚宝盘。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凉凉的。不论什么时候,头发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这些语言很好的表现了赵大伯的勤劳能干,沉默寡言,表现了赵大娘的干净利落,精打细算,很会持家。特别对娘三个的外貌描写更是传神,巧妙的表现了三人美丽漂亮的特点。“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脱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衣服格挣挣。---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都梳上头了。这两个姑娘,这一头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红白的色彩对比,愈加鲜明。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更突出人物的天生丽质。文章结尾的环境描写,更是达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檫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软软的”、“滑溜溜”、“扑鲁鲁”叠词的运用,从视觉、听觉更好的突出景物的特点。美好的自然景物描写,预示了人物美好的心灵和幸福的生活。
总之,两篇小说充分的表现了自然美、情爱美、人格美、语言美的特点。描绘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体验了语言大师高超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力。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