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应该去做些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这样才不辜负那份对世界的好奇和青春的狂热。
这便是我见到 Justin以后内心对他的感受,这个1987年出生的美国男孩,用一份发现世界的眼睛在经营着自己的人生。
一次机缘巧合认识到了Justin,目前他正在美国UC Davis攻读博士。见到他的时候他第一句话便是中文“你好啊!我叫黄露洋,欢迎来到戴维斯。”后来才知道,他在中国待过三年,所以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了。
问到他当时在中国哪个城市停留时,我以为他会回答北京或则上海,但他居然告诉我在甘肃张掖。一番细聊后才明白他曾在中国做过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767e2ebfb0602ff300735362d098894.jpg
2010年,这个美国小伙背着包就去了中国,他并没有像很多旅行者一样去游玩中国的山山水水,也没有选择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去学习交流,而是把自己的目的地选在了中国较穷的地方甘肃。来到甘肃张掖,他很顺利地进入到了河西大学进行支教,给学生们教学英语。一待便是三年,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慢慢地喜欢上那里,他身体力行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为什么当时会想到去中国支教?”或许这是很多人都会关心的一个问题。他告诉我因为当时觉得中国有些地方很穷,他想去帮助那里的人。他说:“在中国,甘肃啊,还有你的家乡贵州,在全国都是很穷的省份,那些地方因为资源缺少需要帮助,所以当时我就去了河西大学在那里教英语。我也很想去看看那里的世界是怎样的。”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89935739a8ba5a0e49409278b045f839.jpg
Justin在甘肃时和当地人的合影
其实之前在媒体上已经看到过很多外国人到中国去支教的故事,但是当第一次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内心还是会生出敬意。我记得自己也曾经和朋友聊过类似的话题,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一颗想去支教的心,但是真正去行动的太少。而像 Justin这样从遥远的海外跑到一个其实与自己并不相干的国家进行支教,需要的除了热心,还有内心坚定的勇气与对此事的高度认可感。
三年的时间, Justin从一个一开始单纯地觉得中国穷想要去帮助的男孩,变成了一个慢慢适应中国的中国通。在他美国的家中的厨房里,我看到了很多中国的调料,甚至还有老干妈,他说现在自己已经有了个中国胃,时不时会怀念中国的食物。“中国的老百姓都非常友善,在张掖的时候很多当地人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我慢慢地也爱上了中国食物。”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20eea831aa9c92366c31adc8a5450cfa.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9a5e17451ebe0a10016e148de79c6bf4.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e5daefbb10310bc291d27e743f675bdf.jpg
Justin告诉我他很喜欢中国的学生,他说学生们读书都非常刻苦努力。但是有时候会发现中国学生会比较刻板,他们只愿去相信书本上的一些知识,这和美国的教育有些不同,在美国,老师们都更愿意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世界。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4a7db7ed44c626ebab93c9d43cacef07.jpg
或许,正是这份渴望发现世界的精神,让他在中国停留三年后又回到了美国。这次回来,他选择了继续在大学深造,目前正在全美最顶尖的公立大学之一UC Davis攻读博士,研究社会人类文化学。而他的梦想,是希望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将更多的研究分享给更多的人。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abe1fd921fcab449defd94ec55fed3af.jpg
Justin的大学:UC Davis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68cdc6e3c6b5089328ccec3bd7a0e2fc.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ce57bd8e2ae0a0cfb2d37e88094747d0.jpg
“在实践中学习”,或许能够描述 Justin的成长态度。现在他一边读书一边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中国人在非洲。”他想把自己之前在中国收获到的感触更好地用于自己的实践中,所以他深入到赞比亚、南非这些非洲国家,主要针对那里矿业公司的中国人的现状进行调研,去探索不同洲际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融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44e0e083c1f1e043f0a77c90a3242368.jpg
回到美国后,Justin又去了赞比亚进行调研
在他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一步步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经营自己人生的节奏感。
目前 Justin和六个室友共同居住在合租的一栋房子里,房子外面有着美国乡村气息的小院,绿草地上养着鸡,大树上搭建了小木屋,草坪上还搭建了清新的休息隔间, Justin带着我们逛了逛他们的小院子,在草坪上顺手捡起了个橄榄球和我们玩了起来。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fa00447b280d27ac7a9b23fea028f1e.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481f3d0d9a85f60870e59eea76b914c4.jpg
Justin在美国和五个伙伴共租的院子
这是一个和我同龄的28岁美国青年的生活,看他顺着悬梯爬上树顶上的木屋时,我想起了中国很多同龄人目前正在为着房贷拼命工作喘不过气来,突然觉得每个人的生活是怎样完全是自己选择出来的。
而 Justin,就用一种自己选择出来的人生,来实现自我认可的价值。他说明年6月份还会去赞比亚继续课题研究,并邀请我一起前往。而我却很想邀请他有一天能够重回中国,一起去感知下变化中的中国。
我相信,相逢的人终会相逢,期待有一天再次相见,看看我和他,两个不同国家的同龄人彼此的变化。
喜欢
0
赠金笔